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探寻

时间:2022-07-17 03:08:49

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探寻

【摘 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加速发展阶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因此,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各个方面探寻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经济增长逐年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农业的竞争力大幅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11年,我国进入了“十二五”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加速发展阶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即受到一定的制约又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在这种形势之下,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进行探寻。

1.贯彻可持续发展观,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其中就包括稳步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近7年间,我国的粮食产量连续增加,但是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和人口总量的持续增加,对于粮食的需求也明显的增长。同时,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旱涝灾害、极端天气频频出现,这些都给我们提高粮食产量带来了困难,如何保持粮食供求的平衡仍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

要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综合评定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详细分析施用各种农药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要在保障现有产能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完成新增的产能任务,落实粮食储备任务;严格坚持耕地保护制度,完善耕地保护的监督和惩罚机制,严禁随意征占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确保基本的农田面积;把相关的学校、企业、农户联系起来,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科研体系,通过科研创新提高亩产量。

2.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农村产业结构,是农村所拥有的劳动力、固定资产和其他资源在各产业间的分配关系的体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一系统内部结构是否合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要在“十一五”的基础上,继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各地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推动农林牧副渔之间的结构趋向最优化发展,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推动其他各业的发展;要掌握市场的动态信息,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工业;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建立示范基地;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不仅注重量的扩张更加注重质的提高。

3.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着力增加农民收入

近几年来,国家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加大农业补贴强度,提高对种粮户的直接补贴水平,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和范围,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加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力度。同时,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涉农贷款税收激励政策,发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加大对科技人员下乡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扩大农业保险的险种和覆盖面。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政策,加快修改完善相关法律,落实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这些政策有效的激发了农村经济的活力,挖掘了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民提供了创业空间,拓展了农民的增收渠道。“十二五”期间,我们不仅要坚持这些惠民政策,将这些政策落到实处,另外,还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实施更多的惠民政策,以保证和提高农民收入。

4.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国务院日前发出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创新流通方式,不断拓展产业链条,推动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完善扶持政策,强化指导服务,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龙头企业在引进高新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等方面具有示范作用。因此,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从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开始实施到现在,全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超过50万家。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党领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有效组织形式,是密切干群关系和增强农村社会和谐的纽带,是通往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还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还很不完善,要最大化的发挥其效用,还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扶持力度,需要各地群众作出长期的努力。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各级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创新思路,科学有效的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5.开拓农村市场,优化农民消费结构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仍在继续,人民币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反观农村市场却是日趋活跃,因此,农业想要发展,必须重视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内需。要加大“家电下乡”的推广力度,一方面扩大品种,另一方面要增加补贴,搞好售后服务;要规范发展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完善日用品和农产品流通网络。继续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农超对接”、“家电下乡”等工程,不仅能够起到拓展农村市场的作用,还能引导农民优化消费结构。消费结构的合理与否,与生活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源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十二五”期间,通过各项措施的综合运用,力争要使广大农民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支出所占比重上升,增速继续超越生存型消费。

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力建设新农村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改善农村民生的迫切需要,也会催生更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因此,要突出抓好以大中型河道治理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的能力;按期完成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设施和节水改造,加快末级渠系建设,保证农民的灌溉用水;鼓励农民参与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进程,保障农民日常饮用水的安全;提高林牧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产业发展保障能力。“十二五”已经迈入了第二年,各地各部门都要在继续完善和深入实施现行的各项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思路,出台新的扶持政策,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立新.浅谈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

[2]张高平,王立朝.“十二五”时期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选择[J].发展2011,1.

上一篇:旁路变频技术在自动扶梯上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对施工项目预决算审计工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