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企业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时间:2022-07-17 02:58:34

烟草企业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摘 要】烟草企业创新文化是与创新实践相关的,以追求变革、崇尚创新为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多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创新文化模式分为个体创新、群体创新和主从创新三种。建设烟草企业创新型企业文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供创新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鼓励冒险宽容失败、营造宽松开放的创新文化氛围、公开自由的沟通方式、注重团队合作的创新机制、形式多样的创新奖励、构建创新文化的创新精神层结构。

【关键词】企业文化;创新;机制

一、烟草企业创新文化的内涵

关于创新文化的解释,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1)创新文化是指与创新相关的文化形态。它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对创新的作用;二是如何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这里所涉及的创新文化是指与创新有关的价值观、态度、信念等人文内涵。(2)创新文化是有利于催发创新动机、提升创新能力、维持创新活动的人文生态环境;从组成上界定,创新文化是在创新实践中产生并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价值理念以及相应的行为规范和工作环境的多元复合。(3)创新文化是特指与创新实践相关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文化形态,它是以创新价值观为核心,包括主体创新文化、制度创新文化和环境创新文化三个层次的内涵。

由上可知,创新文化一词虽有多种定义,但核心的内涵是不变的,即一种追求变革、崇尚创新的价值观、制度规范与人文精神。笔者认为,烟草企业创新文化是与创新实践相关的,以追求变革、崇尚创新为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多种文化形态的总和。这个“总和”包含了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及环境文化三个层面。

二、创新文化模式的比较分析

1.个体创新模式

概括地说,个体创新模式是突出个人主体的作用、以个人价值观为核心、个人主义对创新起主导影响的创新文化模式。其总体特征是建立在个人主义基础之上,追求个体权力和自由,以个人成就来展现自己,追求民主平等,有一种求新奇、求真理、求与众不同的钻研精神和开拓精神。无论是思维方式、价值准则,还是人际关系的处理,都突出个人的地位和作用。

2.群体创新模式

群体创新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群体创造知识”,倡导和坚持群体参与和从事创新活动,注重众多的人,人多力量大,强调统一性因而众志成城,认准是好的就能齐心协力去做。日本对外来优秀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把其与本民族文化中的集体主义、理想精神、和谐思想融汇化合之后,巧妙地运用于创新活动,凝聚成强大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造出了工业经济迅猛发展之奇迹。日本的兴国途径主要是走的通过技术模仿创新的路径。二战后,日本由于经济崩溃,国小民穷,资源匮乏,不可能进行重大的独立的自主创新,因而只能依赖于技术引进。他们在承袭中求变,在模仿中创新,着眼于技术引入,立足改进,倡扬“综合就是创造”的思想,让创新观念深入人心,使国人树立共同的创新价值观,以此为目标,注重群体的内协外争,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3.主从创新模式

这种创新文化模式,其根本的特征是在创新活动中,有一个“主”,其他为“从”,强调领导,隶属等级关系严明。中国传统的创新文化模式是主从创新模式的典型代表。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创造力极其有限,以至不得不紧紧依靠自然力的增长来生存的时代,这种创新模式创造出了中华民族在农业经济社会悠久的文明和辉煌的历史。当然,这种创新文化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那就是,个人的自由创造力由于受到“虚假集体”的钳制而得不到应有的发挥。由于其权力是上面给的,财富是上面赐予的,这就产生了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的官僚作风,产生了对上唯命是从,对下则仗势欺人的主奴心态。但是,只要真正注入了个体的自由精神,个人价值得到应有的尊重,同时又能有效地协调群体,使群体的积极性得到应有的发挥,从而实现创新整体的导向性与个体自由创造的鲜活性、整体的有序性与个体的多样性、整体的聚合力与个体的生机活力有机统一,这种创新文化模式就能形成巨大的创新能力。

三、烟草企业构建创新型企业文化的策略

1.构建创新文化的创新精神层结构

企业创新精神层作为企业创新文化的核心和本源力量,其地位是最重要的,其结构内容包括:企业创新哲学文化、企业创新精神文化、企业创新道德文化、企业创新价值文化、企业创新目标文化、企业创新风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企业创新精神文化作为企业创新文化的灵魂,是在企业创新中本质的内容,实质上就是企业经营人员对企业创新文化的正确认识与把握,它是观念形态和文化心理的创新导向,是企业整个创新文化的本源,决定着创新环境文化、创新物质文化、创新行为文化、创新制度文化的构建,与之共同组成一个企业创新精神文化的复杂的大系统。就像大树根须吸收水分和营养一样,以决定树的生长,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企业创新文化的精神层是企业创新文化的决定因素,有什么样的创新精神层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创新文化的结构主体和结构的外在部分。

烟草企业的创新文化观念应该是:不仅用创新去适应变化,还要用创新去创造变化,成为这场转变的发动者和参与者。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新一轮创新竞争中获得优势。长期以来,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烟草企业普遍忽视了对创新文化的营造,大多数企业缺乏创新的核心价值观,更没有维持创新的良性运行机制。虽然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创新文化的重要性,但仅仅停留在企业创新文化的表层等方面,而忽视了精神层方面的结构及其建设,则这一层又恰恰是企业创新文化的核心,也是整个企业创新文化的本源。

2.鼓励冒险、宽容失败

创新经常包括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不愿意承担风险的公司不可能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所以创新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更愿意并鼓励冒险。不应把失败看作是耻辱而应把它看作是一个学习机会。任何创新都充满着不确定性和风险,期待员工每次尝试都能成功、每个创新都能带来效益,就像要求员工在下水前学会游泳一样可笑。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里,一个不敢冒风险的人在竞争中丧失的机会可能要比敢于创新捕捉到的机会多得多,对企业可能造成的损失也更大。经常地参与、不断地尝试、多次地练习,员工的创新能力才会越来越强,企业的创新成果才会不断涌现。所以,烟草企业必须努力营造一种鼓励冒险和探索、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使员工不用担心创新失败后会受惩罚甚至被解雇,相反,即使是对那些被证明是不成功的创意或创新行为,企业也能给予激赏和赞美,以保护员工的创新热情。

3.公开自由的沟通方式

正如日本松下公司所强调的:“创新在一线”,好的创新想法往往来自那些在一线工作、每天都和顾客、技术、服务打交道的基层员工。企业管理者必须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给所有层次的员工创造公平公开的参与和交流机会,倾听他们对新产品或服务提出自己的想法,允许他们在企业的各个层次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事实上,许多的创新构想往往就是在那些不经意的交流中、在非正式的神聊中碰撞出来的,那些拥有卓越创新精神的企业都知道尽量减少正式性、层级性的交流方式,而把自由自在的、非正式的沟通看成是激发创新构想的必要条件。

4.注重团队合作的创新机制

那些成功创新的公司在鼓励个人创新、培育“创新斗士”、“产品斗士”的同时,尤其注重并培育团队合作的创新方式。最常用的方法是组建跨职能部门小组或项目研究小组,这种由技术、管理者、营销、客户服务等人员组成的团队,既可以打破组织层级结构对员工思想的约束,鼓励成员大胆思想,强化信息交流,又可以确保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推动创新进程。在3M公司,员工可以自由组织新事业开拓组(下转第166页)(上接第164页)或项目工作组,来自各领域的成员都是自愿参与的,公司赋予这些创新团队高度的自,并提供条件支持它坚持到底,并在创新奖励、成果分享上也体现团队合作精神。以该公司著名创新产品“即时贴便笺”为例,该产品成功上市后,不仅创新者阿特・弗莱被授予公司突出新产品奖,他的合作伙伴西尔弗乃至整个创新团队都被重奖。

5.形式多样的创新奖励

成功提出创意、完成创新的员工或团队必须得到企业的承认和奖赏,合理有效、多元化的奖励机制是确保创新良性循环的关键。创新奖励形式应该以物质奖励为基础,同时重视精神激励、职位激励等多种激励形式,才能逐渐在公司内部形成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3M公司和强生公司承诺凡是成功开发出新产品、新市场或服务的人,只要利用自己的成果创办一个新企业,就可以成为这个企业的总裁或副总裁,同时享受到与此相适应的地位、股票认购权与红利等。对于那些不想当经理的科学家则可以给予创新人员未来利润的一部分作为奖励;3M公司设立许多荣誉称号,奖励各类创新项目的员工,创新发明一旦成功,相关的员工或团队就会受到公司英雄般的热情款待,并举行隆重的表彰仪式;诺基亚公司将拥有至少10项专利的工程师吸收进“10俱乐部”,每年在CEO主持的奖励大会上给予正式嘉奖。这种多元化的创新激励方式既保障了激励效果,又培育了员工的忠诚感,为企业持续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6.提供创新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

创新文化的营造、创新活动的开展除了需要依靠软环境的建设,还必须有推动企业创新的制度保障。这种制度保障是创新文化栽培的硬性手段,它让各项创新建设都有章可循,避免了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促进创新的创新文化制度主要包括:创新组织结构设置,创新人才引进和开发制度,创新成果评估和应用制度等。总之,企业创新文化是企业中看不见的手,它就像一面旗帜,有着很强的感染力与号召力。只有企业创新文化才是维系企业持续性创新进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发展进程的加快,对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创新环境的要求也更加复杂,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任务也更艰巨。这就需要企业充分发挥其创新文化的功能,建立其独特的创新文化管理模式,适时进行企业创新文化再造,以实现企业和其创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齐义良(1962―),男,山东济南人,大学本科,济宁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党委书记、局长、总经理,主要从事企业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生产经营、企业管理、专卖管理等工作的研究。

上一篇:庐山山麓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下一篇:低碳经济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