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跆拳道战术意识的训练方法

时间:2022-07-16 11:40:49

浅析跆拳道战术意识的训练方法

【摘要】跆拳道战术意识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跆拳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专家访谈法,论述了战术意识的概念及战术意识的分类。认为应该加强跆拳道运动员的假设性训练、递招喂手训练、交手比试、模拟训练、实战比赛等意识的训练以及从心理学角度来加强跆拳道战术意识的训练,能够进一步全面提高跆拳道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为改进提高跆拳道战术意识的训练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跆拳道;战术意识;训练方法

1.前言

跆拳道是由中国武术流传演化而来的朝鲜/韩国民间较普遍流行的一项技击术,是一项运用手脚技术进行格斗的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它由品势(特尔)、搏击、功力检验三部分内容组成。在跆拳道比赛中,战术的合理运用对一场跆拳道比赛的结果有时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跆拳道在实战中不是简单的力量比拼或技术比拼,而是一项融入心理活动,有规律的,互生互克的运动项目。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攻敌弱点是比赛的核心内容,由此而产生的战术训练就成了跆拳道实战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训练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安排。跆拳道的比赛战术涉及技术、体能、心理、智能等综合因素,运动员需要根据比赛中的变化,正确地分配力量,在体能、技术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战术的合理运用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在跆拳道的比赛中不仅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技术和身体素质,而且跆拳道运动员也要具有战术意识。

2.战术意识的概念和分类

2.1 战术意识的概念

战术意识是指运动员运用战术的能力和意识,具体概念是运动员在比赛环境下,及时准确地观察、判断场上情况,随机应变,决定自己行动的思维活动。从心理学角度看,战术意识是一种“战术思维”能力的表现,因此战术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活动在战术上的反映。

2.2 战术意识的分类

2.2.1 攻防意识

跆拳道的进攻、反攻与防守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从宏观角度分析,跆拳道攻防意识包括战术意识、步法移动意识、进攻意识,反击意识、防守意识、技术变化意识、得分意识等。从微观角度来讲,攻防意识是指在比赛或者实战中,通过感知形成概念,进行判断、推理,通过快速的思维,合理地根据对方的技术动作,选择自身的技战术,而不只是单一的技术、不仅要在头脑中谋划如何打到对手,还必须具有防守、反击的意识,做到攻中有防,防中寓攻。这是一个优秀的跆拳道选手最起码的能力。由于身体条件不同,反应在技术动作上也有所不同,所以必须正确理解攻防概念,才能逐步正确掌握并应用攻防技术,形成自己的技术特长。

2.2.2 进攻战术意识

进攻战术意识是采取以身体重心前移而攻击对手的竞技方法并在比赛环境下,及时准确地观察、判断场上情况,随机应变,决定自己行动的思维活动。可分为抢点进攻(重心前移一步)和追击进攻(重心移两步以上)。抢点进攻动作隐蔽速度快,能给队手以突然打击使其猝不及防而失分。抢点动作对晃动欺骗的对手效果较好,对打迎击战术的对手也有一定的威胁效果。追击进攻的特点是当对手用撤步反击克我进攻时,我方用快速连环的上步动作把对手的撤步反击距离封掉并给予打击,则效果依然如同抢点进攻――抢得对手之先机。

2.2.3 迎击战术意识

迎击战术意识在跆拳道实战中身体重心没有多大变化的克敌战术方法以此形成的思维活动。根据迎击发力后躲避对手二次攻击的目的,重心向前或后的移动可分为迎击阻挡类和迎击后撤类。迎击阻挡战术的特点是在实战中身体重心没有多大变化的克敌战术方法。因对手的追击意在最后一点的攻击得分,而攻击前的第一攻击动作都处于无意识的无力反应中,我方趁对手重心前移,送给我攻击距离时,主动抢攻得分。我方抢分后重心前移以阻止对手对我的第二次攻击,有保护作用。而迎击后撤战术的特点是针对于重心移动不迅速的抢点进行攻击,在判断对手起动攻击后,我方迅速做出相应的迎击动作进行反击。迎击后应尽量与对手拉开距离,并做好实战准备,应对对手可能的第二次攻击。这种战术是靠我主攻击发力于对手身体后的主动撤离,即借力用力。

2.2.4 撤步反击战术意识

撤步反击战术意识是身体重心后移躲避对手攻击后进行的反击战术以此形成的思维活动。反击战术主要应用于对抢点攻击打法的制约,对连续组合攻击也有一定的威胁效果,有效的迎击和反击都能给对手的进攻士气造成打击,有利于我方战术意图的实施。撤步反击动作,以加强对对手连续进攻的应对能力此法具有较好的实战价值。

2.2.5 “佯攻战术意识”

“佯攻战术意识”是以灵活的晃动和战术欺骗组合的战术打法以此形成的思维活动。在跆拳道比赛中晃动和欺骗有着积极的战术作用。首先,迷惑对手,让对手摸不清我方的规律,其次,有调动对手战术思想作用。晃动欺骗战术对迎击对手,有一定的克制作用。迎击需快速及时出击方能达到制敌起始阶段的目的。所以虚假的晃动能让迎击者出现错误信号发动攻击而露出破绽,有利于我方的快速攻击制胜。

2.2.6 发声战术意识

从心理的角度来讲,发声可以调节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增加运动员的自信心。有经验的运动员在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往往会通过发声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缓解自己紧张的心理,合理的配合发声,分配体力从而更好的控制比赛的节奏。

3.战术意识的训练方法

3.1 假设性训练

要求跆拳道运动员精神高度集中,有一种身临其境、面对对手的实战态势,设想对手所采取的各种打法,自己运用相克的打法破之。

3.2 “递招喂手”训练

由教练或同伴给练习者“喂招”,重复练习某一战术打法。例如:练习迂回战术,确定以直线动作进行喂招,练习向左、右侧躲闪反击;或以“主攻抢打”喂招,练习“反击战术”。教练员还可在练习中寻找练习者的空隙和破绽,乘虚喂招,以纠正其错误。

3.3 模拟训练

由教练员或同伴根据不同对手的情况进行模拟的针对性专门练习,以提高战术适应能力和运用能力。例如:模拟主动进攻型的对手、模拟防守反击型的对手、模拟重拳重腿的对手、模拟擅长拳法的对手、模拟擅长腿法的对手、模拟擅长摔法的对手,以及比赛中的各种情况。要求模拟者动作要真实,以提高练习者的适用能力和战术运用的能力。

3.4 交手比试

它虽有比赛的因素,但其重点不在胜负,主要是训练和培养练习者的战术意识和战术运用的能力。训练时可根据其任务和内容作一些规定和提出要求。

3.5 实战比赛

按照竞赛规则的要求和规定,在比赛的条件下,训练和培养运动员运用战术的能力,丰富临场比赛经验。也可根据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的原则,安排有特定条件的比赛

3.6 从心理学角度来训练战术意识

跆拳道运动员在准备参加实战或比赛前,运动员如能感觉到自己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增高,血液循环加速,身体皮肤慢慢热起来,全身感到有劲,此时上场比赛,有经验的跆拳道运动员将能发挥最高的比赛能力。但对于没有实际战术经验的运动员来说,这种状态可能掺有精神过度紧张等心理因素,这种类型的运动员通常会在赛前、赛中思想压力很大,不能保证正常的饮食和睡眠,从而在实战中明显感到力不从心,严重影响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所以,战术的制定要考虑到运动员的心理因素。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跆拳道运动员必须以合理和正确的战术意识为基础,用良好的身体素质、过人的技术、灵活多变的战术体系相互配合才能击败对手。

4.1.2 跆拳道运动员要通过多方面的训练才能形成战术意识。

4.2 建议

4.2.1 要综合考虑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样才能取得比赛的最后的胜利。

4.2.2 跆拳道运动员要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从心理角度训练战术意识。

参考文献

[1]陈立人.跟专家练跆拳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2]刘宏伟.跆拳道技击指南[J].精武,1997,10.

[3]过家兴.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6.

[4]邱郁,王伯余.中国传统文化与跆拳道[J].福建体育科技,2006,12.

[5]辛静.浅析跆拳道新规则实施对跆拳道比赛的影响[J].百家论坛,2006,9.

上一篇:从一则案例看定金条款的适用 下一篇:长春市民参与社区篮球运动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