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时间:2022-07-16 11:08:41

直观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有些学生厌写作文,因为他们缺乏写作兴趣。要使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就要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而直观作文教学恰恰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

一、挂图呈示法

心理学表明,有时课堂上进行作文教学的语言、文字所唤起学生表象的完整性和鲜明性,还不如图示直接作用学生的感官产生的直觉鲜明具体。图示既可以锻炼观察能力,又可以发挥想象能力。它能调动个人的相关表象积储,渗透个人的相应生活体验,从而化静态为动态,化平面为立体,化片段为连续,化无声为有声,并诉诸文字,使之成为情节独立完整、形象鲜明生动的文章。挂图呈示法的作文教学能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形象,充分发挥学生联想能力,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给学生一种清新感。

二、户外观察法

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我们应该教学生做有心人,细心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注意积累写作的素材。在课内外练笔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到户外进行观察和思考,然后进行合理的想象,说出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触物生情。一位教师布置作文《春天里的文江》,学生在教室里冥思苦想,觉得文江没什么可写的,写作的劲头不足。于是教师就带学生到户外,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文江以及四周景物。他们看到了文江那旖旎多姿的自然美:清澈的江水,两岸绽放着散发沁人心脾香味的花……这一切令人神往。学生在美的环境、美的气氛、美的熏陶中,得到美的享受,提高美的情趣。这位教师还趁机引导学生联想《夏天的文江》《夜晚的文江》……通过多角度观察和感受,学生对春天的文江的特点有了真切的了解。由“没话写”变为“有话写”,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学生在欣赏大自然风景时不知不觉地激发了写作兴趣。

三、课堂表演法

针对学生作文中缺乏描写训练的问题,我采用课堂表演法,让一些学生作为表演者上讲台来朗诵、演讲、唱歌或者表演哑剧。然后,学生们根据他们表演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等进行一段描写训练。用此法的好处是:既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四、借助电教法

在作文教学中,还可以采用高效率的“借助电教法”,令学生感到新鲜,调动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注意力,有效地开发智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心神随着物象产生无限遐想,拓宽写作题材,解决文思枯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如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李向群的读后感,教师先让学生看李向群的英雄事迹的录像。看完后,把学生分成几个组相互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在活跃、轻松的气氛中,他们对英雄李向群的理解更深刻了,对生活的价值观感悟更透彻了,下笔也轻松了许多。

五、结合手工法

不少学生很喜欢在课外活动时间制作小玩意儿。他们用彩纸制作漂亮的花、欲跳的青蛙、展翅的小鸟,用木块雕刻各种小动物。制作的种类多样,各具形态,学生们经常以此为乐,兴致很浓。教师可以尝试把课外的手工活动搬到课堂的作文教学中来,让学生自带制作手工艺品所需工具,在规定的时间内制作,看谁做得快、做得好。学生们制作得很认真、很卖力,没多久,一件件手工艺品便摆在讲桌上,大家看着、评着,气氛非常活跃。这时候教师就要赶紧趁热打铁,叫大家根据刚才制作的过程写一篇说明文,学生们则一改审题慢、构思慢的习惯,拿起笔,一篇作文就顺利完成了。

六、实物显示法

用此法组织说明文写作的教学,可收到常规作文教学不可替代之效,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感到作文的新鲜、有趣。

有一次作文公开课,教师布置学生写一篇富有海南特色的“天涯帽”的说明文。学生都认为此种帽子太简单了,没什么好写的。那位老师就把一顶帽子放在讲桌上,让学生观察10分钟.还不到10分钟,就有不少学生开始执笔,从形状、构造写到原料、用途。一篇作文完成得既轻松又顺利,其中不乏形象的比喻。有个学生把帽子的形状比作蘑菇,他写道:“一个小孩戴着这样一顶帽子,好似一朵在森林里的蘑菇。”通过这样的作文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提高。

学生经过快速作文的训练后,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些学生不满足老师布置的作文,细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有感而发,不仅写作积极性提高了,写作水平也普遍得到了提高,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而且写得很好。看来,直观作文教学效果非同小可。

上一篇:让作文教学变得有效起来 下一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