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 增强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主动性

时间:2022-07-16 08:44:19

转变观念 增强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主动性

当前,许多地方高校存在诸多不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了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的互动发展。转变地方高校落后思想观念,树立起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势在必行。

服务地方:地方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地方高校为地方服务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20世纪初,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在强调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并为其发展服务的思想,使得美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配合,促进了美国产业革命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现代大学的三大社会职能,即“教学、研究、服务”由此而来。从此,这三大社会职能愈来愈广泛地被高等教育界所接受。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经济浪潮在全球兴起,作为知识生产(科研)、知识传播(教学)、知识转让(提供社会服务)综合载体的高校,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认清地位,调整应对策略和发挥服务职能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直接关系到高校在新形势下的生存和发展。作为与地方经济社会紧密联系的地方高校,更应该主动投身社会实践,为地方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地方高校为地方服务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过去那种靠“资金+资源+劳动力”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当前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我国广大欠发达地市要发展经济必须依靠和利用好当地培养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科技人才。作为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知识传播和创新为主要任务的地方高校,在人才、智力、科技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地方要发展,就必须充分依靠和利用区域高校的人力、智力支持和帮助。这在客观上要求地方高校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地方高校为地方服务是地方高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首先,地方高校为地方服务是地方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从扩充资源、改善条件方面看,位于大城市的省重点高校,特别是国家重点高校,可以从省和国家得到大量的教学经费和研究经费。但是一些主要靠地方财政拨款的区域高校,由于区域社会财政能力有限,生均经费比省属和部属高校低1/3至1/2;地方政府财政拨付的建设费用以及其他费用也不能与省和国家重点高校相比。对由财政主渠道拨款数量较少的地方高校来说,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自己“找米下锅”。通过社会服务付出自己的智慧和劳动,赢得地方社会的支持。如果说,对位于大城市的重点高校来说,开展社会服务主要是解决进一步发展的问题,那么,对地方高校来说,社会服务则主要是解决生存和能否发展的问题。

其次,地方高校为地方服务是地方高校改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从某种意义上说,地方高校开展社会服务是激发地方高校活力和动力的需要。通过社会服务,可以检验地方高校的科学研究能力,锻炼地方高校的科学研究队伍;通过社会服务,可以从社会上获得信息,可以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书本知识,提高教师和研究人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社会服务,可以开阔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视野,使他们从社会实践中充实知识资源,从社会实践中发现自己的短处和不足,从而激发学习、研究的热情和动力。

再次,地方高校为地方服务是其克服面临困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地方高等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地方高等教育还不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人民群众的强烈需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高等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地方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协调。高等教育的功能作用还没有很好发挥,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还没得到很好体现等等。同时,由于我国大部分地方高校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且不少高校属新建地方院校。办学初面临很多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当前,地方高校普遍面临着办学难、育人难、就业难、发展难、服务难等“五难”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要解决当前地方高校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最根本的办法是发展,有效途径是为地方服务,要通过服务求支持,通过贡献促发展。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开展,一方面将为地方高校的发展赢得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另一方面将为地方高校的赢得地方支持提供有利条件,也为地方高校当前解决困难提供了有效途径。

转变观念,强化为地方服务的意识

转变封闭保守思想,树立开拓创新意识

由于受到体制、地理文化环境以及自身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高校在社会服务乃至整个办学过程中表现出严重的封闭保守思想、狭隘的地方观念和小生产意识。这些观念的存在严重妨碍了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开展,阻碍了地方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开展地方社会服务,往往是理论上讲得头头是道,而在实际中,却迟迟开展不起来。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指导实践。这种封闭保守观念不解决,地方高校开展社会服务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只有以饱满的热情,放眼地方,树立开拓创新的精神,主动从地方汲取养分来促进自身发展,地方高校为社会服务才会成为现实。

转变愚昧落后思想,树立与时俱进意识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框架下,地方高校、地方社会各自按上级计划指令运转。地方高校与地方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地方高校为地方服务的意识差。有些地方高校甚至自比为地方的“清华”、“北大”,凭借其在人才、智力、科技等方面的优势。不思进取,认为只有地方政府和企业求学校,没有学校求他们的理由。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和技术市场化,地方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意识。树立与时俱进的发展意识,主动走出校门,服务社会,最终求得自身的发展。

转变畏难情绪,树立主动责任意识

部分地方高校虽然在理论上对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已经有了认识,但由于对于市场经济缺乏了解,对急剧变化的社会不能正确地把握,往往担心出现失误和怕犯错误而不敢积极主动地开展社会服务。这是地方高校在服务社会认识上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一项重要职责。地方高校在服务地方过程中,必须破除单纯的求稳怕乱等畏难情绪,要敢于决策、敢于行动、敢于冒风险和敢于承担责任。

转变“等、靠、要”思想,增强“走、引、给”意识

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较为缺乏。如部分地方高校在为地方服务的问题上,过分强调客观条件,缺乏主动性和创造精神,等着上级给条件、给政策、给指示。有的甚至公开要指标、要政策、要钱要物。同时,由于部分地方高校,一般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国家和地方的投入与支持有限,再加上其自身经济来源有限,发展举步维艰。部分学校发展依靠银行贷款,负债相当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地方高校要发展,必须转变传统“等、靠、要”的思想,增强“走、引、给”的意识。唯有走出校门,通过学研产相结合,通过高科技成果吸引企业投资,通过为地方提供人才、技术和咨询等服务,通过给地方创造财富、为地方做贡献,才能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在服务地方的过程中带动学校的发展。

转变盲目求大求全求快意识,树立科学服务观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前所未有。部分地方高校,特别是部分新升格的本科院校,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大举借债买土地、搞建筑、购设备,大大超出了学校的承受能力。同时,没有对地方实际进行科学考察,没有科学评价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综合实力的情况下,在条件不够成熟甚至根本不具备的前提下,盲目地一改过去对地方不闻不问、不理不睬的做法。大举进军地方,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广泛开展社会服务,服务范围迅速波及到地方的各个层面,大有“学校包围城市”之势头。但是,这些地方高校在推行社会服务时,在服务目标上没有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实力,在服务定位上没有充分考虑学校的人才、科研水平和技术水平,在服务层次上没有充分考虑学校学科专业状况,从而严重影响了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顺利开展。因此,地方高校在制定服务目标、定位、层次时,要紧密结合学校和地方的实际,切忌好大喜功、盲目跟风,要切实转变盲目求大求全求快的错误倾向,树立科学的服务意识,引导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发展。

上一篇:加强科技创新与产学研结合 服务安徽经济建设 下一篇:把握光纤偏振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