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湘情湘水美

时间:2022-07-16 07:48:47

一、课题:《浏阳河》

二、案例背景说明

这是一首20世纪50年代唱遍大江南北的湖南民歌。歌词产生于1950年。曲调最初套用的是京剧曲调《小放牛》。整首歌曲是词作者徐叔华创作的歌舞小剧《双送粮》中的一个唱段。1951年由朱立奇重新套用了唐璧光的《送瓜调》的曲调,并且对原曲的节奏进行了大胆的改编,将原曲的慢四拍子改为快二拍子。《送瓜调》原本采用的是湖南祁阳的小调音乐。经过套用、改编的《浏阳河》便有了崭新的面貌:歌曲的歌词是口语化的回答,两段歌词一问一答,风趣轻松的问答中饱含着对的敬仰和爱戴。歌曲四个乐句,一字多音的组合,丰富多样的节奏,使得歌曲呈现出欢快、流畅、纯朴、明朗的风格。衬词“啊咿呀咿子哟”更增添了这首湖南民歌的地方风味。

教学中以情感为基础,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和个性生成为主旨,把这首歌曲设计成融欣赏、歌唱、表演、创造为一体的综合课。

三、教学目标

1.能熟练演唱《浏阳河》的一、二两段,并引导学生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现,能用不同的音色、唱法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在演唱过程中更深刻地体验到作品的人文内涵与艺术魅力。

2.通过学唱《浏阳河》与欣赏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爱国思乡的情怀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聆听《永远的朋友》找到同一乐思在不同歌曲的运用,提高音乐感受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运用各种演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湖南民歌《浏阳河》。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难点:一字多音、声断气连、附点节奏的准确演唱。

五、精彩片段

课堂回放一:情绪体验

我以一段形象、优美的龙船调导入。表演前提示学生将凳子摆放在教室中间成一排。

1.我们中国拥有众多的河流,每一条河流都养育着一方的人流传着一首首动听的歌,今天我们跟随屏幕中的女孩来到河边,倾听她的歌声。(放《龙船调》)

2.在音乐中你体会了什么情绪?哪一句最特别?

生:欢快,女孩和船夫的对话最有趣。

3.我们来学一学,女生说,男生说。

4.把同学们分成男女生两组站到教师的左右两边,中间的凳子当河水,跟歌曲拍手,边加入男女生的对话。

谢谢同学们的配合!希望大家把刚才轻松快乐的情绪一直保持整节课。

课堂回放二:认歌谱

1.男孩子扮船夫表现很棒,要过河我们还需要什么工具?(生:船)瞧,在男生的齐心协力下这么多的小船都要来帮我们过河,但它却给大家带来了小难题考考你,每一条小船后带来一个音符,让你把它唱出来。

2.出示音12356,带学生分别认、唱低音5 6。

3.大家数数我们其实出现了几个音?五个。介绍12356在我国民歌的创作中经常用到,叫民族五声调式,老师也尝试用这五个音创作了一段旋律。

4.①2/4拍,学生认唱旋律

②纠错,切分

③八分休止停半拍

④最后乐句的音准

⑤完整唱

5.老师把旋律又加工了一下,听老师唱,看看旋律发生什么变化?

①老师唱后学生说音变多了,有附点八分音符;十六分小半拍休止

②跟老师轻声唱乐谱

③选择用啦哼唱旋律?

生说:用啦哼唱注意旋律的抒情流畅。

课堂回放三:学歌

1.这旋律听过吗,叫什么名字?生回答。

老师介绍曲子叫《浏阳河》,作曲家根据湖南民歌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自20世纪50年代创作以来唱遍了大江南北,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你们很熟悉这首歌,你知道浏阳河位于哪里?位于湖南省境内,哺育着200多万浏阳人民。听老师演唱歌曲,想想两段歌词有什么联系?

2.生:歌词一问一答很风趣。对崇敬和爱戴

3.看词和音符是怎么对应的?一字多音和一字一音

4.轻声演唱第1段。

①纠错,附点音符,休止。

②看连线,唱一二乐句,体会连贯流畅。

③看第三行休止半拍,老师示范体会声断气连。唱出亲切喜爱。

④最后衬词,具有湖南民歌特色,开心轻快一些演唱。

⑤摇着船桨荡舟在浏阳河上,似乎能感受到浪头一波一波的涌动。同学们,那我们唱歌的声音是不是也能来找一找这一推一收的感觉。(师示范一两句)。

⑥再演唱第一段,声音靠前,唱出民歌的甜美的韵味。

5.唱第二段,根据歌词内容不同,情绪上要怎么?生:更激动,对主席的赞颂。

6.听考试唱结束句,做哪些音乐处理?生:渐慢,后音升高。

7.生唱好结束句。

8.完整演唱歌曲。

9.听老师用湖南方言演唱,学生找出方言发音练习。

10.学生用方言演唱。

11.想想歌曲能拿能其它演唱形式来演唱?生:对唱。

12.老师教女生简单动作,男生跟音乐节奏轻声拍手,站成刚上课的河两岸对唱的队伍演唱。

六、案例分析

1.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2.《浏阳河》是一首具有浓郁湘南民歌风味的歌曲,歌曲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歌颂了人民爱戴的。在媒介相当发达的今天,同学们对于这首歌并不陌生,因此在教唱的过程中,难度不是很大。为了让学生能对歌曲的不同形式有个更深层次了解,我将乐器版和独唱版分别进行播放。尤其是在对湖南方言的学唱中,学生兴趣非常浓厚,效果也不错。但是我忽略了识谱教学这个环节,一方面考虑到要所有学生都唱准所学歌曲的旋律其实是比较困难的,但课后教研员谈到即使是困难也还是要进行的。因为,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识谱教学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旋律。今后,我将尝试让学生划拍或者采用柯尔文手势等方法来进行识谱教学,相信只要坚持一定会有收获。

上一篇:爱学·能学·会学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对“矛盾”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