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杜诗的意境美与人情味

时间:2022-07-16 07:02:37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纵观中国文学史,李白可称是最卓越不凡的天才诗人。“白也诗无敌,飘然独不群”,提到这句评语,不能不提到说此话的杜甫,一位悲苦半生终不改报国之志的爱国诗人,一位热肠叹编民生疾苦,秃笔写尽沧桑历史的硬骨文人,一位凭藉“史诗”永垂丹青的不朽诗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可与李白相提并论的大家。

杜甫无论穷达都兼善天下,以天下为己任,念及苍生,不顾个人的荣辱得失,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态度描绘着一个苦难而又真实的动荡社会和沉重历史。杜诗确实难评,优秀的杜诗评论也不多,因为很少有人能达到杜甫的境界,感受杜诗的意境。有位评论家说,人未到四十岁不易喜欢杜诗,杜甫的诗多为颠簸流离之作,没有艰难困苦的生活经历,很难欣赏杜诗,也无法感受诗人的痛苦与艰难;没有杜甫高尚的人格,无法理解杜甫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也就无法感受诗中的意境。确实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喜欢杜诗,尤其是杜诗的意境美和人情味。

杜甫诗歌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选了很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时代变迁、忧国忧民、心怀天下、关注民生、老病孤愁、寂寞伤感和壮志难酬等社会生活、个人命运的不同侧面,其中渗透着无穷的意境美和浓浓的人情味。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该诗给人的意境就是一个风和日丽、天清气朗的春天。诗中的景色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无一字写情,而情意饱满,使人沉浸在一个明媚秀丽、欣欣向荣的自然风光中。这是杜甫为数不多的一篇清丽之作。诗作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的同时,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意境美。屋外杨柳呈现一派青翠欲滴的色彩,柳枝迎风飘舞。两只黄莺在柳枝间相互追逐,唱出了悦耳的歌声。把诗人给逗乐了,于是写出了“两个黄鹂鸣翠柳”这一有声有色的诗句。再把视线投向天空,看到成行的白鹭在高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好像要与青天相接的样子。这很自然地会使诗人产生“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感受。这两句由近及远,视野辽阔。诗人的眼睛好像摄影机的镜头一般,又转向对面的西岭。这巍峨的西岭,尽是皑皑白雪,千年不化。它像一道雪砌的屏障,横亘西部。西岭虽大,但这个小小的窗口却能把西岭的雪景尽收眼底。诗人用“窗含”句来概括所看到的这幅积雪图,气势非凡。

我们再通过鲜为人知的《木皮岭》一诗,看看杜诗的人情味。

首路栗亭西,尚想凤凰村。 季冬携童稚,辛苦赴蜀门。

南登木皮岭,艰险不易论。 汗流被我体,祁寒为之暄。

远岫争辅佐,千岩自崩奔。 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

仰干塞大明,俯入裂厚坤。 再闻虎豹斗,屡局风水昏。

高有废阁道,摧折如短辕。 下有冬青林,石上走长根。

西崖特秀发,焕若灵芝繁。 润聚金碧气,清无沙土痕。

忆观昆仑图,目击悬圃存。 对此欲何适,默伤垂老魂。

木皮岭:属于古横山、南岳山系即今徽县的栗川乡栗亭村南10里的木兰花掌,现在属于秦岭的一部分。木皮岭,因山上多生木兰,其皮为中药厚朴,俗名木皮,因此得名木皮岭。时当腊月,天气严寒,但因作者和家人走得汗流浃背,反倒觉得天气暖和了。虽值寒冬,茂密的冬青树顽强的生长着,树根在顽石间盘桓。西崖又有莲花洞,悬于半空之间,状若莲花。洞内矿泉清洌,居民往往作为神水用以疗疾,自然聚集着金碧辉煌的气息。

公元759年的秋冬之际,杜甫从今天甘肃成县的杜甫草堂沿着徽县木皮岭由陇入蜀,这是他和家人在路途的所见所想。饱含了诗人的真情实感和浓浓的人情味,这也许是杜诗的人格精神创造出来的诗歌的意境美和人情味的水融的最好注脚。

张笃学,教师,现居甘肃通渭。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出现的几点失误 下一篇:谈语文教学评价的缺憾及应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