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

时间:2022-07-16 02:51:58

网络环境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

在信息化深入社会和人心的背景下,网络成为了深入大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因而高中语文课程的设计和定位也不能忽视网络的存在。如何整合现实的高中语文课堂和虚拟的网络是我们所有高中语文教师绕不开的环节,那么为了更好的整合网络环境和课堂教学,我们要做好:首先,在思想意识上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它们是时代的产物,客观现实的存在,不可回避;其次,既然不可回避,那就要欣然接受,以包容的态度接纳它;第三,实现整合的具体方式和手段。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网络和信息深入社会、深入人心,波及每个行业和每个角落,包括我们传统中和社会有一定距离的学校教学,甚至于网络已经悄无声息地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背景之一。既然在整体的时代背景中,网络成为重要因子之一,那么我们所有的事情在筹划和实施的过程中都不能无视这种重要的网络背景因子而独立存在。所以作为高中语文人,我们在设计和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考量网络这一大的背景特点,万不可墨守陈规。

首先,正确认识两者关系。

当今是网络时代,高度的信息化、数字化,所有的行当都和网络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找不到独立于网络的事物。网络和信息是时代的产物,从哲学上说是一种客观现实的存在,不可回避。既然是一种社会存在,这种存在对社会事务的影响不可低估。从现实的社会人而言,网络时代的社会群体已经不同于以往时代,他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受到网络存在的诸多影响。我们的高中学生同样生活在当今的网络时代背景下,再加上他们是青少年,更容易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尤其是更容易受到当下网络环境的巨大影响。既然如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很多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也都和网络的影响分不开。甚至说,很多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本身就植根于网络,不可分割。

随着智能手机等网络终端设备的普及及4G技术的推广,高中生人手一部手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再加上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他们对新生事物具有极大的兴趣,对及时更新的网络趣事更是爱不释手,所以高中生的生活网络化或者说数字化的程度要远远高于同时代的社会一般成人。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如此一来,我们的受教育对象――学生都被网络深深影响着,那么我们对他们进行的教育、引导怎么能够脱离网络而存在呢?当今社会和我们教育的对象都和网络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说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当下公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作为为大众服务的教育自然也要紧随时代的步伐,也要和网络进行有机的对接,这就要我们以一种更加客观和理智的态度来看待当下语文课堂教学和网络背景的整合问题。既要重视,更要正视,不但要做,而且还要做好。

其次,以包容的态度接纳。

鉴于社会上很多学校和老师的做法是禁止学生接触网络,禁止学生接触手机等电子网络终端设备,甚至是以教育主管或者学校领导的名义,制定规定严禁手机等进校园。先不说做法合适与否,同样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可以感受到规定制定的相关部门和个人对学生的高度关注,他们是多么希望把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控制在期望的范围内,比如现实的学校和教学课堂。在感受到关注的同时,我们又感受到了更多的担忧:担心孩子涉足网络之后,扰乱现实的课堂学习;担心孩子在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里迷失自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害怕孩子在不可控的网络里,铤而走险,甚至深陷泥淖不可自拔……大家有这样的担心,自然是有现实的惨痛教训,尤其是在独生子女的时代里,每家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从出生就承载着太多人的希望,不允许人生路上有丝毫差错。所以大家都希望帮孩子规划好人生的一切轨迹,不要让他们走弯路。

网络的虚拟世界是超出很多人掌控的,所以大家都谈网色变。因为大家对在网络里游走的孩子,实在放心不下,所以狠下一条心来,禁网!但是愿望永远只是愿望。笔者最喜欢电影《特洛伊》中阿喀琉斯的话:“神羡慕人,因为神是永生的;但是人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随时都可能是生命的终结,人的生命里因为有了未知的东西而倍加精彩……”这是电影里的话语,但是却也道出了人生的不可预知性,人生永远都充满着未知性和不可控性,这也正是人生的挑战和精彩所在!所以我们很能理解,为何人生的轨迹总是和我们曾经预计的大相径庭。

社会已经进入到深度信息化时代,网络得到普及,但是我们却还是在试图隔断既成事实的网络与学生的链接。客观来说,不管我们主观上多么努力地去阻断这种联系,事实上我们仍然无法真正隔断学生与网络间的实质性的联系。因为哲学告诉我们,时间的联系是永恒而多样的。既然如此,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无法真正地阻断学生和网络的实质性的链接,那么还是欣然接受吧,以一颗包容的心来接纳它。但是我们不能被动地接纳,我们要全盘考虑,分清利弊,对学生应用网络的过程加以适当地干预,毕竟参差不齐的网络世界还是不能不要监管。

第三,措施和对策

既然禁网是一条死路,那么我们如何适当地干预学生和网络之间的这种联系呢?

1.教材处理多样化

传统的教材主要是纸质化的教材,但是当下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使人们的生活开始网络化、数字化,教材也可以不只限于纸质化,可以适当的数字化。

比如可以把教材里的相关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电子版本,或者以色彩、声音、图像等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以高中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既然教材只是舍筏登岸的手段和过程,那么我们没有必要太过介意它们呈现的具体形式。只要能激发形式的兴趣,达到提高学习的效果即可。不仅如此,还可以把教材制作成网页式的形式,这种制作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甚至于放手让学生去制作一部分也可以。更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打通文学和影视的界限,把语文课堂和影视作品对接,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一举多得,没有什么不好。

2.课堂内容学生化

鉴于现在的孩子想法比较多,我们也可以更好地利用这点,因势利导,在学期初提前公布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核心内容板块,具体内容或者展现方式可以下放给学生来决定,让他们自己设计,然后提出方案,并在全班分组讨论,最后投票表决,形成定稿。如此以来,大家都是课程的设计者,都有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乐趣,相信效果会比老师一人所决断的内容要好得多。比如在诗歌学习的版块,可以让学生自己来选喜爱的诗词,并附上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和理由等。然后在班级分组推荐,最后选出大家公认比较合适的诗词篇章,作为本版块的核心篇目。这样一来,大家对自己选出来的内容肯定会有更大的兴趣,也会有更多的想法和感触,如此一来,此一版块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太差。

3.课堂环节互动化

学生都喜欢上网,究其原因,网络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了人和网络之间的互动性,不然只是对着冰冷的机器,那么才不会有几个人愿意呆在网吧呢!网络之所以深入人心的原因之一是――人机的互动,让我们觉得上网的人没有被漠视,而是每一动作都有及时的反馈。所以在人情冷暖的当下社会,社会中的一些冷漠让我们对网络有了更多的期望,希望在虚拟的网络中找到现实中缺失的东西――人际的互动,和人情的温暖。鉴于如此的社会现实,我们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参与和反馈,千万不能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者传统的满堂灌,那样只能把课上得死气沉沉,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其效果肯定是好不了的。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之初给学生以期待,中间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结束前不忘给予适当的反馈和评估。如此一来,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感,有存在感的课堂才是学生想要的课堂。

4.课件制作动态化

高中生在身体和心理上虽然比初中生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毕竟还处在成长时期,他们还是更喜欢动态的或者是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东西。鉴于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的环节设计上凸显动态化,这样可以更好地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以期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5.课堂反馈网络化

随着网络的深入生活,大众的生活都被网络化了,高中学生的生活也被部分地网络化了,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可以设计适当的和网络相关的反馈作业。可以布置一定的需要通过网络查找解决的作业,也可以在网上创建一定的平台,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完成作业和教学反馈。这样,既适应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又完成了我们的教学反馈。

总之,网络化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即使是高中语文教学也无法真正绕开客观存在着的网络环境,因为网络环境影响这社会上的每个人,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既然如此,我们要正视网络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客观影响,以一种包容的态度接纳它,并在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的过程中整合它,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本文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高中语文课堂设计的研究》(编号D201302477)阶段性成果。

(许明宏 江苏省清浦中学 223002)

上一篇:论教学设计的逻辑性 下一篇:《生活需要诗意》小作文批阅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