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司城 土家文化的标志

时间:2022-07-16 02:09:37

恩施土司城 土家文化的标志

吊脚楼多依山傍水而建,房前屋后多植果木与竹林。在绿树掩映中,一楼挑出,凸显出一小桥流水人家一的优美。

在恩施市内,土司城可以说是最具观赏价值,也是最能直接了解土家文化的一座宝地。这里也是土家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亦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座规模最大、工程最宏伟、风格最独特、景观最亮丽的土家族地区土司文化标志性工程。

尽管它是一座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但这座由地方民间艺人承建的“后世”建筑,无一不在历史地再现出土家族地区土司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反映土家族的历史渊源,展示着土家族古老而淳厚的民风民俗。

关于土家族的历史,史籍上记载,为远古巴人的后裔。巴人早年生活在江汉平原一带,后楚人强大,巴楚相争,巴人失败。巴人退入现在叫清江,古称为夷水的一带,沿夷水西进,势力达到川东地区。在春秋时期建立了巴人第一个奴隶制诸侯国巴子国。公元前361年被强大的泰国所灭,部分巴人则退居到湘鄂川黔山水毗连的武陵地区,并与当地的一些部族相融合,形成土家族。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或“贝京卡”。宋代时则称这一带生活的巴人为“土人”,以后土人称外来汉人为“客家”,称自己为土家。

土司制度是历史上中央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归属中央。权力自治的一种政治管理体制。土家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则起于元代,止于清朝雍正十三年的“改土归流”,历经元、明、清三朝,前后450余年。土司与中央封建王朝的关系,就是土司对中央封建王朝纳贡称臣,中央王朝对土司实行册封,准予自治。土司土地不入中央王朝版图,人口不入中央王朝户籍,生杀在掌、称雄一方。土司王,实际就是一个地方的土皇帝。

恩施土家族地区的土司建制,历朝都有变化,元代设立29个土司,明代设立31个土司,清代设立20个土司。土司管辖地区包括今天恩施州清江以南地区及现属宜昌的长阳、五峰的部分地区。

土司城门楼高25米,宽12米,是栋纯粹榫卯结构的木高大壮观、结构精良;布局精巧合理。两边走马转角楼梯可盘旋至顶,层层相通相连。门楼门窗由200扇门,189块镂空雕花图案组成,内容多为戏文及民间传奇故事。有趣的是,整座门楼还隐含着许多奇巧而又寓意双关的数字,如门楼高4层、12根柱、24根梁。那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一年中的四季、12个月和24个节气。还有门楼屋顶上数只蝙蝠拱托着一枚古钱的装饰雕塑,它叫“福在眼前”。福就是借指蝙蝠,钱就是那枚铜钱了。真算是无字胜似有字,于无声处说吉祥了。

进入城中,迎面便是风雨桥,两座桥亭耸立于桥廊之上,飞檐翘角,画栋雕梁,十分精致美观。土家族的风雨桥多建于河流渡口之处,桥廊两边专设有栏杆和长坐板,以供肩挑背驮的商旅行人歇气纳凉、遮荫避雨,因而称“风雨桥”。虽说这座景点式的风雨桥已无挑担背力的行人过往,但成为了游人歇息或休闲纳凉、聊天、摆龙门阵或恋人幽会的绝好地方。

风雨桥左侧不远处的山上,是土家族十分崇尚的先祖廪君庙。廪君庙为三层三进重檐廊柱式建筑,坐西朝东,雄峙山腰,巍峨气势。紧傍庙宇,沿山壁绘有巨大长卷壁画,壁画记载了廪君一生的豪情壮举,谓之“廪君开疆拓土胜迹图”。

巴人及其后裔土家族崇尚的廪君,还有段十分神奇而动人的传说。相传廪君是生活在长阳武洛钟离山的巴姓人之子,名叫巴务相。钟离山上有赤、黑二穴,分别住着巴、樊、覃、相、郑五姓人氏。巴姓住在赤穴,其余四姓住在黑穴。蛮荒之初,没有头领。于是五姓人氏商定以投剑于石穴,投中者尊为头领。经比试,唯巴姓之子巴务相一剑投中,其余四姓皆未投中。四姓不服气,再次约定乘坐土船游于江中,土船不沉的立为头领。比试结果,又是巴务相乘坐的土船不沉,其余四姓的土船下水即沉。四姓至此认为这是天意,于是推举巴务相做头领,统领巴人。

巴务相胸怀大志,嫌钟离山狭小,决意要为巴人另创基业。便率领五姓巴人,沿古称为夷水的清江而上,去开疆拓土。途中经过叫盐阳地方,盐阳有位专司熬盐济世的女神,爱慕巴务相超凡豪雄,以身相许要与巴务相结为夫妻,并劝巴务相留居盐阳。巴务相虽感女神多情,但仍觉盐阳不够广大。非巴人久留之地。坚持溯江而上继续前进。女神无奈,便晚上前来陪宿,早上化成飞虫与诸虫同飞,遮天蔽日,令巴务相与众巴人不辨南北西东,寸步难行。巴务相于焦虑中断定是女神暗中阻挠,便乘女神陪宿之机割下自己一绺头发,作为信物赠与女神。女神即将头发系于项间。待次日诸虫再飞之时,巴务相瞄准系有头发的飞虫,挽弓搭箭,将化为飞虫的女神射落,天开明朗。

巴务相便继续率巴人前行,直到古称夷城的恩施地方,巴务相觉得夷城地方广阔,便留住下来,建立了巴国。巴人由此便从以渔猎为生的原始落后生活方式转为了较先进的农耕生活。

巴务相心愿已了,便坐化升天,死后化为白虎。众巴人为缅怀巴务相功德,建廪君祠立像祭祀,同时也感女神熬盐济世之恩,便也塑女神像陪于廪君之侧,称巴务相为廪君。称女神为德济娘娘,春秋饷祭,四时烟火不绝。从此,廪君即成了巴人及巴人后裔土家族世代尊奉的生命之神。

继续前行,便是土司校场,也称射圈。这里是土司兵丁操防习武的地方,除置有一般刀枪剑戟外,还设有赤脚攀登的苗族刀梯、箭垛(靶)、桑木弓、爬竿和练习膂力的石磨、石锁等。其中又以上刀梯最为震撼。上刀梯又称上刀山,它既是土家苗族人民在祭祀仪式中的一种传统文化表演项目,又是土家苗族人民的一种传统体育竞技活动。上刀梯时,锣鼓牛角号齐鸣,表演者赤脚踩在锋利的刀刃上,一步步爬完二十把刀组成的刀梯,然后在刀梯顶端吹起一阵代表胜利的牛角号后,从容下梯,体现着土家苗族人民不畏艰险、不惧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在土司校场右侧,是典型的土家族民居建筑――吊脚楼。吊脚楼多依山傍水而建,房前屋后多植果木与竹林。在绿树掩映中,一楼挑出,凸显出“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

土家族的吊角楼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也被后人称为“土家活化石”。它除了具有土家族民居建筑注重龙脉,依势而建和人神共处的神化现象外,还有着十分突出的空间宇宙化观念。它不仅单方面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中,宇宙也同时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之中。这种容纳宇宙的空间观念在土家族上粱仪式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上一步,望宝粱,一轮太极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上二步,喜洋洋,乾坤二字在两旁,日月成双永世享……”这里的“乾坤”“日月”代表着宇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土家族吊角楼在其主观上与宇宙变得更接近,更亲密,从而使房屋、人与宇宙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此处是一开三间的单边吊脚楼。左边两间落在宴处,右边一间悬空。左边是火房、中间为堂屋,有边即是厢房。厢房下面有柱无壁,即所谓吊脚楼了。楼上干燥,用来住人或堆放粮食。这样安排,既可避免毒蛇野兽对人伤害,楼下又可喂养牲口、安置粗重家具、堆放柴草,可算是一举几得了。

九进堂是整个土司城的核心部分,由333根柱子、333个石柱础、330道门、90余个窗、数千块雕花木窗、上千根檩子、上万根椽木组合而成。进深99 99米、宽33米,总建筑面积3999平方米,是目前国内罕见的纯榫卯相接的木结构建筑。举目望去,亭台楼角、层檐飞爪,高低上下,错落有致,显出雄奇、巍峨和富丽堂皇。九进堂,也就是道地的一座土司皇城。

鼓楼建于土司城墙之上,是为配合土司兵丁共同抗敌。每当峰火台狼烟升起,鼓楼便擂鼓报警,士卒土民即闻声出动,荷枪持刀,以待来犯之敌。

在这里还可以品尝到土家特色的“摔碗酒”,所谓“摔碗酒”,就是酒后摔碗的意思。土司到朝廷进贡前,与家人道别时喝酒,酒后要摔碗;遇到外强入侵,土司为旗下士兵壮行时喝酒,酒后要摔碗,以示激励;土司祭祀或庆功时喝酒后,也要摔碗。不论是哪种形式的喝酒后摔碗仪式,从文化的角度来说,都体现出土家人释放豪气、增加气氛、放下心境、祈福人生的心态。

沿级而上,就进入了“百花园”,这里实际就是土司皇城的御花园。各个土司不仅注重王府宅院恢弘气势的建设,显示土司的尊贵和威仪,他们也注重亭园的设置,以满足王室休闲和娱乐。土司王室于园中赏花、赋诗、抚琴、吟咏以及猜谜斗草,尽其赏心悦目。当然,这种雅兴在当时也只是土司的专利,下人和杂役人员是做梦也享受不到的。

沿烽火台而下就到了白虎山,白虎山建有白虎雕像。白虎是土家族极为崇拜的廪君魂灵的化身。因而白虎也便是土家族的图腾崇拜和土家族的族徽和标志。所以有称土家族为虎氏民族的。由于土家族崇虎敬虎,不仅许多地方立庙祭祀,更有许多土家人的神龛上供有白虎神位,许多地方还以“虎”字命名,就连土家族小孩穿的称“虎头鞋”,戴的叫“虎头帽”,大人还常于小孩眉心间画一“王”字,以期望长大后是有出息的虎的传人。可见白虎已成了土家族的魂和根。

上一篇:雅集 第2期 下一篇:胡适 自由思想的大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