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动物守护者

时间:2022-07-16 01:38:23

高山动物守护者

在前不久的环保交流会上,记者见到了九顶山野生动植物之友协会的会长余家华和他的侄儿余友强,此次进京的他们受到了NGO组织自然大学的发起人冯永峰的邀请,跟大家分享他们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经历。

四川茂县茶山村的村长余家华今年已经63岁,褐色的脸庞,少言寡语,淳朴而温和的样子。坐在他面前,你会不时想象,如此温和的人,在直面盗猎者时,将是怎样一副神情。

1983年起,居住在九顶山半山腰的余家华和弟弟余家贵就开始养牦牛。牦牛是高寒动物,兄弟俩经常要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方放牧,枯燥孤寂的放牧生活中,陪伴他们的就是天上地下的那些动物。在那时,无论是林麝、马麝还是斑羚,都有成千上万只,放牧时常常能与它们相遇。但后来,兄弟俩见到的却常常是动物残骸。

最初他们没太在意,但到了1995年左右,不法偷猎者频繁捕猎,使得九顶山的金钱豹、云豹和青麂绝种,其它动物也濒临灭绝。有的猎人打不到猎物,就偷杀村民放养在山上的牦牛,甚至放火烧山,以图把野生动物驱赶出来。这让兄弟俩十分恼火。

“我们本来就喜欢植树造林,造一片林要花很多心血,他们一根火柴几个小时就把几百亩甚至几千亩的杜鹃林或者盘香林烧掉了,有时还把我们放牧的草山也烧掉,草坡烧了冬天牦牛就没有吃的。”余家华说。

让九顶山的野生动物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绝种,这在兄弟俩看来,是一件对不起子孙的事。于是他们在放牧时多了一件事:防止有人来偷猎野生动物。

看过电影《可可西里》的人会知道,这事儿不轻巧,有时甚至要遭遇生命危险。对方人多的时候,讲道理行不通,常常是眼睁睁看别人把猎物拿走,吵架、打架便不可避免。余家华看上去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可是村里人说,在面对盗猎行为时他可绝不让步。

他们也会遇到与荷枪实弹的持枪盗猎者对峙的情况,这时兄弟俩开始搬救兵,请乡亲帮忙。2004年8月,5个村民遇上4个猎人。就在一老一少两个猎人抬起枪口的瞬间,村民们冲上去与他们搏斗起来。最后村民们缴获了四只斑羚,五只朱鹮,一只蓝马鸡。枪则交给林业公安部门。

民间保护体系

在反盗猎的过程中,余家华他们被建议成立一个协会。2004年10月,经多方努力,由茂县民政局注册批准,九顶山野生动植物之友协会成立,这是国内第一家由农民自发成立的环保组织。

协会成立大会那天,茶山村热闹非常,80%的村民都赶来参加。村民蔡文恒说:“我们大家都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就要保护好这里。”

协会成立后,余家华等人反盗猎的底气更足,得到的支援也更为有力。协会的影响不仅仅在于更好地保护了九顶山的野生动植物,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当地村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经过宣传和培训,村民们不再乱扔垃圾,并开始主动植树造林。

余家华说,协会每年巡山至少8次,每一次巡山要耗时十多天,背着锅、大米和被子,每人的负重在30-40千克,而行程则达到300至400千米。为了保证安全,每次巡山人数少则五个,多则十几人,余家华和弟弟两家能巡山的青壮年有五个人,弟弟去世后,在外打工的侄儿余友强选择了回到家乡,接起了父亲的担子。自家人外的其他巡山人员由余家华按每人每天150元支付给大家。而这笔钱均来自余家华卖自家牦牛的所得,每两年余家华就要卖一次牦牛作为巡山的费用。

在余家华的带领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几近绝种的羚牛、林麝、马麝、黑熊、大熊猫、苏门铃等都有了明显恢复。到2006年,巡山中看见40-50只川金丝猴嬉戏已不是难事,而林麝、马麝也由原来观察到的各十多只发展到现在的各100多只。

突围,走出九顶山

由于九顶山还有大量的钢丝套和铁夹子被放置在山上,收缴钢丝绳套和对村民进行反盗猎宣传就成了九顶山动植物之友协会的主要工作。由于成本低廉,盗猎者往往布下上千个钢丝套,隔一段时间来查看一次,就算没有“收获”,钢丝套也不拆,但这些就成了野生动物的“噩梦”,遗祸多年。

余友强说,巡山过程中,他们常发现一些已经腐烂的野生动物尸体,它们绝大多数都死于钢丝套。到2012年止,协会共组织40余次巡山,拆除了约90,000条钢丝陷阱套子。

为了清除九顶山上的钢丝套,这些年来余家兄弟已花费了16万多元。余家华的屋外墙角边,钢绳、钢圈和铁夹等捕捉野生动物的“凶器”堆成了一座小山。但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发现的钢丝套越来越少了。

虽然成绩显著,但同许多民间环保组织一样,协会的工作却面临巨大的挑战:首先是巡山队的身份问题,由于是自愿组成的民间组织,不是国家执法队伍,巡山工作充满了危险。其次,是资金短缺。而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更多的人从猎人转变为“巡山人”。

“从国际生态保护的成功经验来看,最有效的自然保护还是需要通过当地社区的力量进行”, 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专家庄昊提出。但村民自发的保护协会要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与支持却不那么容易。

余家华说,由于不懂如何宣传推广,无法让更多人来理解他们的工作。四川省林业厅官员张黎明也曾经提到九顶山协会,“我们非常愿意支持协会的工作,但是协会的成员太草根,距离我们项目支持的要求比较大,针对性地支持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分析和讨论,协会制定了细致的倡导策略:通过主流媒体和官方媒体对九顶山协会事迹的报道,加强公众对协会工作的了解;通过公众倡导活动,加大协会的“可视度”。

之后,协会第一次走出了九顶山,组织公共倡导活动,吸引官方媒体的报道。例如,在2012年8月,协会就参加了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简称WCS)野生生物卫士奖的申请,并最终获得了“杰出卫士”的光荣称号。

协会逐渐有了“可见”的成果和成绩,随着外界对协会工作的逐渐了解,协会所期待的其他资源也随之改善。2013年春节,在WCS颁奖典礼上认识的一家企业代表,为协会送去了20套印有“九顶山野生动植物之友协会巡山队”的装备;一个户外品牌企业为协会寄来了两顶耐寒帐篷,更多的人正积极努力地为协会寻找长期的支持和资源……

余家华还是那样淡定,从一个草根环保者,到参加州立法调研会的唯一民间组织代表,在过去的一年,协会的变化是巨大的。但是余家华知道,无论山外的世界怎样变化,他巡山的路还是一样。作为中国环境民间公益组织的代表,九顶山野生动植物之友协会运用明确的倡导策略,获得了当地政府的认同和支持,并探索出了解决野生动物保护的新途径,九顶山也伴随着协会的探索发生着改变。

上一篇: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模式发展研究 下一篇: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下外资药企市场定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