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迫切需要转型

时间:2022-07-16 12:48:15

经济增长迫切需要转型

伴随着不是十分乐观的三季度经济数据,中国经济向何处去的问题再一次被提及。日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在“第二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上说,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外部需求疲软和国内投资进入周期的下行阶段的双重压力,经济增长只能依靠国内消费拉动,迫切需要实现经济转型。

专家的众口一辞说明了一点,那就是在世界金融危机空前以及国内经济增长的双重压力下,经济转型已经十分迫切。许小年教授分析,目前我国对美出口实际增长已接近为零,投资实际增长也迅速下降到15%以下。出口和投资这两台经济发动机熄火的背后,反映的是我国增长模式的危机,迫切需要实现从出口和投资拉动为主到以消费为主、从以制造业为主到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转型。

解读双重压力

投资、消费与出口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从年初以来,投资与出口呈现不同程度的速度下降趋势,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越来越小。这是造成GDP下降到个位数的重要因素。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确给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强劲的,中国经济发展依然充满着后劲。”这是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于11月7日对当前经济形势时所做的基本判断。类似“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后劲较强”的判断,姚景源不是第一个。那么到底中国经济的后劲该从何处挖掘?姚景源强调,面对明年全球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我国将通过强化政府投资等形式来带动包括企业在内的全社会的投资信心,并通过完善民众消费的基础条件等来提升老百姓的消费信心。

对于刺激经济的有效措施,姚景源尤其看好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他认为,相对于目前多年来不断扩建而较为成熟的公路构架,我国的铁路布局和城市地铁等设施还比较落后,可以从这方面下手发力,最近国务院批准了数量可观的铁路建设投资额就是一大例证。

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246亿元,同比增长27%,增长速度相对较快,但相比于去年已呈现的增长略微下降势头,如不出台对固投的刺激措施,第四季度有可能还将减速。国家已经批准未来两年内投资4万亿来扩大内需,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各省市早已经先后出台扩大投资的计划。今年8月底,浙江省政府制定并下发了浙江省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2008-2012),根据该行动计划,5年内安排180个项目,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11月7日,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刘小明表示,未来四年北京用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将不会低于奥运前,达到2400亿,占全市总投资比例超过一半,主要为地铁建设。投资对于经济的拉动的效用,在政府主导的投资浪潮中有望逐步显现。

在前三季度经济数据的新闻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指出了应该关注经济危机对中国的三方面影响,其意提到出口。因为出口的快速增长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且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也相当高,2007年已经达到37.5%,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速减缓明显,这将对我国出口产生较大的影响。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4.8个百分点。受世界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前三季度净出口拉动中国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姚景源认为,由于出口能否提高将取决于欧美经济的发展态势,所以未来的出口形势还要看世界的经济形势。

当前的重点是如何在出口对经济贡献率逐步下降的情况下寻求其他出路,以使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降低,达到良好运行。

聚焦扩大内需

近日,国务院总理表示,中国政府已经并将继续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措施,维护经济、金融和资本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被称为中国应对这场危机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认为,当前拉动经济只能依靠国内消费拉动。据统计,我国城乡居民存款已经突破20万亿,居民储蓄以每年数万亿的速度递增。这一巨大数字是我国扩大内需的倚重点,也是内需市场的巨大潜力。上文提到国家加大力度进行投资建设,依靠投资可以带动就业,增强消费者消费信心,从而拉动内需就是例证。

毫无疑问的是,当前拉动内需的难度正在加大。银河证券左小蕾认为,保增长就是保内需和保就业,而内需和就业都是当前的工作难点。中国人民大学证券与金融研究所教授李永森说,如果未来经济预期不稳的话,居民的收入水平还是上不去,刺激内需的政策效果也会打折扣,“因此,如何保障居民的收入、低收入人群及最低工资标准等也会是讨论的内容之一。”事实上,拉动内需的难点也正在于此。居民收入如果不能持续增长,而复杂的经济环境又不能带动消费热情,内需的压力也将增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当前的内需放缓压力甚至大于1997年金融风暴。与1997金融风暴相比,巴曙松认为原来的一些政策工具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其政策效果可能会打折扣。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来看,在中央政府保持良好的财政状况的同时,地方的财政状况总体上并不令人乐观,同样值得关注的是,货币政策在对抗经济衰退方面的效果是十分有限的,在刺激内需方面的效果也同样十分有限。

目前来看,能迅速而且有效拉动需求的莫过于加大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如果能带动全社会的投资热情,必将随之带动消费。

如何“又好又快”

经济增长一般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储蓄积累起真正的财富然后这些真金白银的资本被用于投资,从而产生更多的实实在在的财富,社会经济也随之进步。另一种则是债务拉动型的经济增长,国家、企业和个人大量负债,但这些债务经过银行系统的货币化后,巨额货币投放增发产生了泡沫财富感,货币贬值无可避免。

显然,前者是健康型的经济增长,后者则欠科学,不利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而后者正是我们需要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过程中加以防范的。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后一种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弊端所引起。当前我国经济应该从两方面加以注意。一是如何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也就是常说的“又好又快”,既注重质量又注重速度。二是防范危机,出台经济政策的同时也要注意其相应危机。

今年年中,深圳楼市断供潮已经敲响了警钟;股市从6124的高点急转直下,进而在2000点以下徘徊也不容忽视。美国次贷风波的持续翘尾影响,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浪潮。

与此同时,市场信心也明显下降。居民购房的热情和收入是不成正比的。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为例,除了小部分的富裕阶层,大多数人还处在买不起房的行列。首付比例的降低和贷款利率的下降即使能让居民买房,但随之而来的还款压力却不容忽视。

没有专家能百分百断定房地产泡沫已经挤净,相反更多地认为房价还有下降空间。这种靠“未来负债”方式拉动房市经济增长的方式越来越令人担忧。

专家分析,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和投资和出口双重压力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即将回归,经济增长方式也要随之改变,这些都是经济转型的具体表现。未来的有效科学的刺激经济增长的途径是坚持以扩大内需为主,投资拉动为辅来刺激经济增长。必须警惕经济危机给本土经济带来的持续影响,尽力保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以度过本轮经济调整的周期。

上一篇:4万亿 10大措施 保增长成宏调主调 下一篇:经济增长放慢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