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出来的天地

时间:2022-04-15 08:44:58

化隆回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23.93万人,其中21.6万农村人口只有65万亩耕地的困难状况,注定化隆县农业经济落后的现实。随着种养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11.5万农村劳动力如何解决就业,成为摆在化隆县委、县政府面前一件关系到民生民利的大事。

在这块2740平方公里的美丽土地上,生活着回、汉、藏、撤拉等11个民族。韩录是化隆县巴燕镇卧力尕村农民,这个精明强悍的回族汉子,1990年5月怀揣着挖金子、变卖房产的7000元钱,来到了特区厦门,开起了化隆第一家清真牛肉拉面馆,也就是这一闯,闯出了化隆拉面经济的奇迹。出台政策扶持优化劳务经济发展

穷则思变,穷而奋起。化隆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劳动力转移作为创业促进就业的抓手,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从2000年至2008年上半年,化隆县劳务输出人数由3.6万人(次)扩大到8.5万人(次),常年在198个大中城市从事拉面经济的人员从2400户16万人扩大到9006家6.4万人。劳务总收入由3600万元提高到2.1亿元,其中拉面产业收入占劳务总收入的70%。到“十一五”末,劳务输出人数力争达到16.5万人(次),省内外餐馆达到1万户,实现经济收入3.36亿元。

正是由于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大力扶持,化隆的劳务工作才取得这样的成绩。2001年以来,化隆县委、县政府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在政策、技术、人员管理上给予全方位支持。为加强劳务组织机构建设,在全县17个乡镇,2个管委会,369个行政村设立了劳务输出职业介绍所和劳务信息员,及时向农民用工信息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在探索扶持创业就业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方面,不仅积极利用小额贴息贷款、青年创业贷款、劳务周转金借款、扶贫整村推进项目资金等措施扶持创业就业工作,还进一步加强了与化隆务工群众所在198个大中城市的协调服务工作,互通信息情况,积极争取与劳动力输入地的协调联系,解决办证、子女入学等问题和矛盾纠纷,维护创业人中和务工群众的正当权益,健全和完善驻外办事处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建立“驻外办管理中心――各省级办事处――省辖各市县办事处”逐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驻外办事处的职能作用。加强培训推进化隆拉面品牌发展

“一年打工仔,两年拉面匠,三年当上小老板”。这是化隆广大群众中流传的一句顺口溜。化隆县紧紧抓住外地缺乏拉面匠的实际,整合培训资源,构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采取县内培训和走出去省外就地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拓展培训覆盖面,使更多的农民掌握劳动技能,增强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提高劳务输出效益。到2007年底,共培训实用技术人才5000多人,其中30%获得省颁发的初级面点师等级证书。

过去,在外开拉面馆打的是清一色的“兰州拉面”、“西北拉面”,“化隆拉面”处于有品无牌,各自为战的尴尬局面。如何进一步拓宽整个产业发展的空间?化隆县提出了要强化品牌意识,并于2004年在国家注册了“化隆牛肉拉面”商标,相继又制定了“统一装饰风格,统一店员服饰、统一拉面简介、统一店名牌匾”的原则。2007年11月7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的首届全国劳务品牌展示交流会上,化隆牛肉拉面在众多劳务品牌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劳务品牌优秀奖和优秀组织奖。一碗普通的牛肉面,使众多化隆农民完成了艰难的原始积累。他们用善于经营的头脑和诚实守信的理念,创造出了西部边远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奇迹。

上一篇:民众创业推进县域崛起 下一篇:发展 生态 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