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还原学生作文“原生态”

时间:2022-07-16 12:06:04

回归生活――还原学生作文“原生态”

著名作家鲁迅曾说过:“生活是作文的第一要素,没有生活,也就没有了作文”。“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依据“生活即教育”和“大语文”教学理论,立足生活进行作文教学,强调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进社会,去体验世界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感受,并借助文字载体来写真事、塑真人、说真话、抒真情。简言之,就是让读与写回归生活,注重原生态信息积累,张扬个性体验,并以此作为作文教学的理念和源泉,使作文教学鲜活灵动富有魅力。

一、 口语交际――奠定习作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而口语交际与语文实践活动则是运用其它语言形式进行互动交流的形式,是积累素材,训练习作的重要渠道”。说是写的准备,从幼儿园起便要对学生进行较为正规的说话教学,要求学生说完整的话,从说两三句话到说片断,从个体说话到同桌互动,从发表观点到辩论演说,逐步提高口语要求,加强说话训练和语言实践。老师应注重学生能力的迁移,把说的做的让学生用笔写出来,变成书面语言。如果学生能完整地较为明确地表述自己所见所闻所感,那么写下的习作便是学生自己的东西,哪怕有很多错误,也是非常可贵值得表扬的。同时,因为所说所写的是他自己经历过的,学生有话说有话写,习作内容也会充实起来,慢慢地坚持下去,学生也就学会了写作,不以习作为难事了。

二、 感悟生活――积累原生态信息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著名作家鲁迅也说过:“表现生活的东西,才有血有肉,最富有生命的价值”。学生怕写作文,很大程度是“腹中空空”的原因。“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这句古语道出了积累的重要意义。《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图书、报刊、日常生活话题乃至世界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成为孩子作文的资源。我们可以开发课程资源,开放学生的生活,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孩子亲近自然,步入社会,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广阔的认知天地。教师要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从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积累习作的素材,培养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老师在此基础上布置适当的小练笔,将观察体验到的东西记下来,收集作文的信息。例如,让学生写观察日记、一句话新闻、名句名段集锦、成语接龙、优美段落汇萃、时事点评等,教师要“尊重他们的独特的心理体验,鼓励他们放飞思维,多写幻想与想像中的人和事”,用以激发创新习作的兴趣。我的学生在观察日记中写道:刚会爬的小男孩光着小肚皮,像个大西瓜似的,真是有趣极了,嘴里还在不停地依依哎哎;我家的小花狗趴在地上,微闭着眼睛,张开大嘴巴,伸出红嫩的舌头,在大口大口地喘气,偶尔还从舌尖上滴下一两滴口水呢;夜晚,池塘边的荧火虫一闪一闪的,仿佛天上的星星,又似明亮的眼睛,诱人极了!这些片断是多么的逼真细腻啊!

三、 张扬个性――激活童真灵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泛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所以,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说想说的话,写自己认为值得写的事,表现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习作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自由命题,要鼓励学生在习作中敢于表达自己的主见,显示自己的独特看法,弘扬学生个性,表现真情实感,体现新世纪少年儿童的童心、童真、童趣。例如片断练习“描绘做作业的孩子”,由于内容是他们熟悉的,写起来就很鲜活形象:

学生一:过了一会儿,他便露出不耐烦的样子来。你看,他一会儿用舌头舔了舔笔尖,一会儿又用手捏了捏笔毛。这时,他的本子上、手上、脸上、嘴上,到处都是墨汁,就像戏台上的“大花脸”。他的同桌显出不满的神情来,周围的同学都向他投去讨厌的眼光。

学生二:她的眉毛一动一动的,小鼻尖上还露出细小的汗珠。过了一会儿,只见她把笔衔在嘴里,两只胖胖的小手搓来搓去。小脑袋左右晃动,脚在地面上弄出令人烦燥的响声……

学生三:你瞧,他那得意的样子,时儿眼睛眯着,时儿暗暗发笑,时儿将小腿抖了抖……接着他就哼着小调儿,拿着作业本趾高气昂地向组长跟前走去……

四、 多元评点――共享成功快乐

批改作文不是教师的专利。教师批改作文是用自己的体验与感受,用自己的眼光去挑剔学生的作文,有时会离开学生实际,超越学生的情感体验,忽视了学生阅读批语后的内心感受。事实上,又有多少学生认真地阅读教师的批改意见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自己适合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过程中,养成批改的习惯,不断提高写作能力。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自改作文,反复读反复改,不要急于誊写,完成任务;其次组织学生进行同桌互改或小组讨论,互评互改,集体提高。当学生们朗读自已修改好的文章,共享劳动的成果和成功的快乐时,心情是何等高兴呢。如在批该学生习作《春天到了》时,该作文许多语句不通顺也不连贯,但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比较真切的描写:“菜园里的蚕豆花由黑色、紫色和白色组成的,远远看去就像一群白中带黑的小花蛾子(蝴蝶)。碗豆的头,活像螳螂的触角……”为此,我在评语中这样写道:你真聪明,能够把自己看到的蚕豆花,碗豆头活龙活现地描述出来,的确了不起。如果稿子写好后,再认真地读一读,改一改,那么,你这一篇文章肯定会被张贴到我们班级的佳作专栏里,想想看,是不是这个道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作文教学理念对农村教育来说更具生命力和可操作性,小学语文实施“作文教学生活化”也是作文返璞归真、正本清源必然之路。所以小语习作教学应紧贴时代要求,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与情感实际出发,走生活化教学之路,让多彩的生活为学生作文焕发生机,使习作教学充溢生命的鲜活灵性。

(王志洋 江苏省淮安市博里镇东南小学 223225)

上一篇:化学教学与环境保护 下一篇:抓住句子特征 巧理混乱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