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篆韵谱》与《广韵》反切分部小考

时间:2022-07-16 11:17:09

摘 要:《说文解字篆韵谱》流传至今,有两个通行版本,其一是收录于《四库全书》中,明朝巡抚李显的五卷刻本;其二是清朝吴县冯桂芬的十卷刻本,题名为《宋本说文解字均谱十卷》。本文例举了两版《说文解字篆韵谱》与《广韵》在分部方面的区别,如《广韵》下平声“仙韵”所收的韵字,在两版《说文解字篆韵谱》中分别为“仙韵”、“宣韵”所收。在入声处,《说文解字篆韵谱》十卷本比《广韵》多设立了一个“聿韵”,却没有《广韵》中的“术韵”等,并比较了这几个韵部所收字反切的具体差异。

关键词:说文解字篆韵谱 仙、宣韵 聿、术韵

一、《说文解字篆韵谱》版本介绍

《说文解字篆韵谱》(下称《篆韵谱》)的传世版本共有两种,一是收录于《四库全书》中的明朝巡抚李显刻本,这种版本共五卷;一是题名为《宋本说文解字均谱十卷》的吴县冯桂芬刻本,这种版本共十卷。

学界目前对《篆韵谱》不同版本作者的看法还有分歧,有人认为《篆韵谱》十卷本是徐锴本人所著,而五卷本是在他去世之后,由徐铉所增补完成。也有人称,十卷本是小徐初编,大徐定补的原稿,五卷本是后人修订部次,为了符合宋代官韵所成。

王国维先生《观堂集林》(卷八)中,对《篆韵谱》的看法是:十卷本部次与陆孙(即陆法言、孙缅)诸韵大同,五卷本则与广韵大同。由此,可以看出,在韵部划分之上,两版还是有所区别的。

二、《说文解字篆韵谱》与《广韵》反切对比

将《篆韵谱》五卷本和十卷本,与《广韵》进行对比后,能找到在分部上的不同之处,试举出三处差别,作为例证:

首先,在下平声,《篆韵谱》两版的分部都是:一先,二,三宣,四萧....,而《广韵》是:一先,二仙,三萧......。这么看来,不论是《篆韵谱》五卷本,还是《篆韵谱》十卷本,都比《广韵》多设立了一个“宣”部。下面,试整理《篆韵谱》五卷、十卷本中“”、“宣”韵所收小韵字和《广韵》仙韵所收小字。

《广韵》仙部有仙(相然切)、(昨仙切)、(七然切)、煎(子仙切)、然(如延切)、延(以然切)、(诸延切)、甄(居延切又章切)、(二切)、潺(士切)、(式切)、(丑延切)、(市切又以然切)、(直切)、(延切)、(力延切)、篇(芳切)、便(房切又去)、(武延切)、全(疾切)、宣(须切)、(子泉切)、(缘切)、(而切)、穿(昌切)、沿(切)、旋(似宣切)、娟(於缘切)、船(食川切)、鞭(卑连)、诠(此切)、(切)、遄(市切)、(王切又云二音)、(切)、栓(山切)、(丑切)、乾(渠焉切又音干)、愆(去乾切)、(巨切)、椽(直切)、(吕切)、(丘切)、焉(於乾切)、(有乾切)、(於切)、(尺延切)、(丁全切)与(居切);《篆韵谱》五卷部有(相然反)、(昨先反)、(七然反)、煎(子仙反)、然(如延反)、延(以然反)、(诸延反)、(反)、 (式反)、(市反)、()(汝反)、廛(直反)、(力延反)、篇(芳反)、便(房反)、(武延反)、全(疾反)、(夕反)、延(丑反)、(延反)与埏(以然反);《篆韵谱》十卷部有(相然反)、(昨先反)、(七然反)、煎(子仙反)、然(如延反)、延(以然反)、(诸延反)、(反)、 (式反)、(市反)、(汝反)、廛(直反)、(力延反)、篇(芳反)、便(房反)、(武延反)、全(疾反)、(夕反)、延(丑反)与(延反);《篆韵谱》十卷宣部宣(须沿反)、(子宣反)、(沿反)、穿(昌反)、沿(与反)、(委反)、旋(似反)、船(食川反)、鞭(卑沿反)、(此反)、(沿反)、遄(市沿反)、(王反)、乾(渠焉反)、?(沿反)、愆(去虔反)、(巨反)、焉(有虔反)、蔫(於虔反)、(沿反)、(吕反)、(於沿反)与鄢(於乾反);《篆韵谱》五卷宣部有宣(须沿反)、(子宣反)、(沿反)、穿(昌反)、沿(反)、(委反)、旋(似反)、船(食川反)、鞭(卑沿反)、(此反)、(沿反)、遄(市沿反)、(王反)、乾(渠焉反)、?(沿反)、愆(去虔反)、(巨反)、焉(有虔反)、蔫(於虔反)、(沿反)、(吕反)与(於沿反)。

对比发现,小韵字的数目《广韵》仙韵共收49字,《篆韵谱》五卷本、宣韵共收44字,十卷本收42字。可见,两版《篆韵谱》、宣韵收字数目基本相同,只是五卷本的韵多加一“埏”;宣韵多加一“鄢”。

《广韵》中仙韵的小韵字,基本等于两版《篆韵谱》、宣二韵小韵字的相加。开口呼的小韵字,如“然、先、延、”等,基本都被划分在《篆韵谱》的韵中,但也有特例,如“全、”不是开口呼,也被分入韵。小韵字是合口呼的,如“、宣、、川”等,基本都被划分在《篆韵谱》的宣韵字中,但“沿、鞭、愆、焉、乾、蔫”不是合口呼,也被分入宣部。其中,“鞭”(卑沿反),反切下字是“沿”;“乾”(渠焉反),反切下字是焉。至于《广韵》中,“诸延切”的韵首字是“”,两版《篆韵谱》是“”;《广韵》中”“直切”的韵首字是“”,两版《篆韵谱》是“廛”等情况,由于《广韵》“”韵下收录了“”字;“”韵下收录了“廛”字,所以,这只是韵首字选取不同而已。

至于两版《篆韵谱》在《广韵》仙韵的基础上多设立一个宣部的原因,是否为了区分开口呼和合口呼,还需要进一步推论和探讨。

在入声,例举两版《篆韵谱》和《广韵》的两处分部差异。

1)《篆韵谱》五卷本和《广韵》的分部相同都是都是“质、术...”部;而《篆韵谱》十卷本新设立了一个聿韵,没有《广韵》中的术韵。

把《篆韵谱》五卷本和《广韵》的质、术韵,同《篆韵谱》十卷本的质、聿韵所收小韵字进行对比,列举如下:《广韵》质部有(之日切又音致)、日(人切)、(神切)、秩(直一切)、悉(息七切)、一(於悉切)、七(吉切)、匹(譬吉切)、吉(居切)、(尼切)、逸(夷切)、(去吉切)、(吉切)、(丑栗切)、栗(力切)、窒(陟栗切又丁切)、疾(秦悉切)、失(式切)、(悉切)、蜜(切)、必(吉切)、(巨乙切)、(毗必切)、?(于切)、率(所律切)、叱(昌栗切)、(仕叱切)、密(美切)、弼(房密切)、乙(於切)、(乙切又女涉切)、(鄙密切)、茁(月二切)、(乙切)、暨(居乙切又泉既二音)、蛭(丁悉切又之日切)、(食聿切)、橘(居聿切)、(慈切)、聿(律切)、卒(切又骨切)、(辛聿切)、律(吕切)、黜(丑律切)、?(竹律切)、术(直律切)、出(赤律切又赤季切)、(聿切)、(律切)、崛(勿切)、(聿切)与(必切);《篆韵谱》五卷质部有(之日反)日(人反)、(神反)、秩(直反)、悉(息七反)、一(於悉反)、七(吉反)、匹(譬吉反)、吉(居反)、逸(夷反)、(去吉反)、栗(力反)、窒(陟栗反)、疾(秦悉反)、矢(式反)、(悉反)、蜜(名必反)、必(吉反)、(巨一反)、(毗必反)、?(于反)、(鄙蜜反)、密(美反)、弼(房蜜反)、叱(昌栗反)、(丑栗反)、(仕乙反)、乙(於反)、(尼反)、(吉反)、吃(居乙反)、逸(夷反)、(馨乙反)、佾(夷反)、(意乙反)、(食聿反)、聿(余律反)、恤(辛律反)、橘(居律反)、出(尺律反)、律(戍反)、(直律反)、黜(丑律反)、(思律反)、率(所律反)、(子聿反)、?(之出反)、(律反)与(聿反);《篆韵谱》十卷质部有(之日反)、日(人反)、(神反)、秩(直反)、悉(息七反)、一(於悉反)、七(吉反)、匹(譬吉反)、吉(居反)、逸(夷反)、(去吉反)、栗(力反)、窒(陟栗反)、疾(秦悉反)、矢(式反)、(悉反)、蜜(名必反)、必(吉反)、(巨乙反)、(毗必反)、?(筠反)、(鄙蜜反)、密(美反)、弼(房蜜反)、叱(昌栗反)、(丑栗反)、(仕乙反)、(尼反)、乙(於反)、(馨乙反)、聿(余律反)、恤(辛律反)、橘(居律反)、出(尺律反)、律(戍反)、(直律反)、黜(丑律反)、率(所律反)、(子聿反)、(聿反)、?(之出反)、(聿反)与(食聿反)。

在收小韵字的个数上,《广韵》质部37个,术部15个。《篆韵谱》五卷本质部35个,术部14个。《篆韵谱》十卷本质部30个,聿部14个。

对比可见,《广韵》和五卷本《篆韵谱》基本情况相同,只是《广韵》质部中“率(所律反)”归入五卷本《篆韵谱》的术部。两版《篆韵谱》的区别在于,五卷本的质部比十卷本多“吃”、“逸”、“”、“佾”、“”五字,可能是传抄过程中的遗漏所致。

在收字方面,《广韵》和《篆韵谱》五卷本术部的小韵字并未一一对应,有些《广韵》中收录的字,并没有出现在《篆韵谱》五卷本之中。而五卷本《篆韵谱》术部的小韵字,则基本都归入了十卷本《篆韵谱》的聿部。

2)入声处,《广韵》分曷部和末部,和《篆韵谱》五卷情况大致相同,可在《篆韵谱》十卷中,只见末部,并未见曷部。《广韵》和《篆韵谱》五卷本曷部和末部的收字数目分别是33和28,《广韵》小韵字数略多。但是《篆韵谱》十卷版,并未单设曷部,而是在末部收入了23个小韵字,将《广韵》的曷部和末部归并为末部,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两个韵部在声韵地位上类似。

结语:对比两版《篆韵谱》和《广韵》的分部和反切区别,可以发现,十卷本《篆韵谱》,在声韵分部方面,和《广韵》的差别,要大于五卷本《篆韵谱》。对《广韵》和两版《篆韵谱》的研究,本文还有很多疏漏之处,只待进一步的学习和考查。

参考文献:

[1]徐锴[南唐].说文解字篆韵谱(十卷版):《宋本说文解字均谱十卷》

[2]徐锴[南唐].说文解字篆韵谱(五卷版):说文解字篆韵谱.钦定四库全书.经部.

[3]陈彭年、丘雍[宋].宋本广韵.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4]王国维.观堂集林.北京:中华书局,1959.

[5]吴忆兰.徐锴生平事迹与著述探讨.亚东学报,2004(24).

[6]小川环树.论《说文篆韵谱》部次问题――《李舟〈切韵〉考》质疑.语言研究,1983(1).

作者简介:张晗笑(1990.06.21-),女,汉族,江西南昌人,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上一篇:课堂游戏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下一篇:小学数学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