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水”部字浅析

时间:2022-06-28 09:09:37

【摘 要】文字是文化的载体,除了从文献记载里研究水文化,从文字本身的构造上也可以一窥水文化的脉络。“水”部字是《说文》里字数最多的一部字,足可证明古人从对水的充分认识。本文将通过对“水”部字的分析和研究,来探究古人对“水”的认识。

【关键词】《说文解字》;“水”部字;水文化

《说文解字》(一下简称《说文》)收字全、释义完备,乃是字书中的翘楚,可谓中华文化“活化石”。《说文解字》里共收录了“水”部字468个,重文22个,还包括23新附字,是收录最多的一部字。首先,许慎就对“水”字作了释义,“水,凖也。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凡水之属皆从水。”而从字形上看,“”是象“水”之形。可见,人们对“水”的认识直观形象。我们要探究水文化,可以从其中入手。“水”部字大约分为以下几类:

1、表示水体的名称。这一类字共有154个,它们都是自然存在的水体,属于地理范畴。同时,它们有的已经演化成了地名。如:

“江,水。出蜀湔氏徼外崏山,入海。从水工声。”

“沱,江别流也。出?山东,别为沱。从水它声。”

《说文》里记载的水系名称,都是经过许慎仔细考证的,每条河流注明了出处和流向,其释义内容,与班固《汉书·地理志》的记载基本一致。其中的水体名称也是最系统、最集中、数量最多的。

2、表示水体的形状。这一类字主要是描述“水”存在的形态、形式。如:

“洼,深池也。从水圭声。”

“湖,大陂也。从水胡声。扬州浸,有五湖。浸,川泽所仰以灌溉也。”

它们也是一种地形、地貌,他们的形成有的与水相关,有的则不相关。有的是水流自己形成的地形,如“湖”。

3、表示水体的深浅。如:

“泊,浅水也。从水百声。”这是浅水;

“漻,清深也。从水翏声。”

4、表示水体的长短。如:

“演,长流也。一曰水名。从水寅声。”

5、表示水体的流量。如:

“涓,小流也。从水肙声。《尔雅》曰:‘汝为涓。’”这是小流量的水体;

“滂,沛也。从水?声。”这也是指大流量的水体。

6、表示水流缓急。如:

“淢,疾流也。从水或声。”

“湍,疾濑也。从水端声。”

“洞,疾流也。从水同声。”

7、表示水体清浊。如:

“清,朖也。澄水之皃。从水青声。”表示水体清澈;

“溷,乱也。一曰水浊貌。从水圂声。”表示水体浑浊。

8、表示水体温度。如:

“湝,水流湝湝也。从水皆声。一曰湝湝,寒也。《诗》曰:‘风雨湝湝。’”这也可以水寒冷;

“况,寒水也。从水兄声。”

9、表示水体的满溢和枯竭。如:

“泛,滥也。从水?声。”

“消,尽也。从水肖声。”

“渴,尽也。从水曷声。”

10、表示水流动的情状。如:

“汭,水相入也。从水从内,内亦声。”这是讲水流相交;

“冲,涌摇也。从水、中。读若动。”这是指水流汹涌摇荡;

11、表示水流的声音。如:

“活,水流声。从水??声。”

“淙,水声也。从水宗声。”

12、表示水体的色泽。如:

“泽,光润也。从水睾声。”是指水的光泽鲜亮;

“?,青黑色。从水曶声。”这是指水色;

13、水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状态。如:

“澐,江水大波谓之澐。从水云声。”

“澜,大波为澜。从水阑声。”

通过以上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出,古时人们对“水”的认识可以说相当深刻到位。细化到了其方方面面。自然,“水”对于人类可谓至关重要,人们对 “水”也有着特殊的情谊,人们崇尚“水”、利用“水”,从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水文化。

一、“水”影响着中国人的认知思维。“水”滋养人类,同样也滋润人类文明。文字是文化、文明的基础、载体,从文字里可以窥探出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前面也说过,《说文》里水部字数量最多,这说明“水”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对人类文明的渗透也比较多。“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造字。单从“水”字本身来看,最初的字形就是根据水的形体来创造的,这是人对水的感官反映;“水”各方面的特征也给了人们认知思维上的拓展,这有助于我们认识更多的事物。我们可以根据 “水”的特性,来给具有其特质的事物命名。比如,人类的汗液,它和“水”具有相同的特性,都是液体状。所以,受此启发,我们造出了“汗”字,以“氵”象汗流之形。再如,洗澡、沐浴都与“水”有关,所以它们都带有“氵”,这是人们类比联想思考的结果。所以,有了水部的产生,跟水相关的字都冠以“氵”部。所以,“水”部字前后关联、自成体系,自有特色,同时和其它部首的字对比开来。

二、词义引申。前面提到人们的类比思维,这点不光体现在造字、构词上,同样也体会在词义的扩展上。一些“水”部字,在类比思维的作用下,衍生出了新的词义,这些词义与其本义自身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特点。比如, “水”部的“演”字,意为“长流也。演之言引也。故为长远之流。周语注曰。水土气通为演。引伸之义也。一曰水名。未详。从水。寅声。以浅切。古音在十二部。”其本义为悠长的河流,后由“长流”引申出了“演变”、“演化”之义。

三、水与思想文化。“水”滋润了天地万物,养育了人类,所以人们崇尚之,它在人们心里有着神圣的地位,人们赋予了它高尚的品质。《说文》里就说“水,准也”,释名曰“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故匠人建国必水地。”这是说天下都以水作为衡量基准,代表法律的“灋”字,从水,象征万事公平、公正,如水的表面一般,可见古时“水”的崇高地位。人们崇拜水、向往水,人们以水为准绳,来完善自己。孔子把“水”看作“智慧”的象征,故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老子也赞赏“水”的品质,“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所以说,人们对水的崇尚之情古已有之,并绵延至今。

四、爱护水。“水”蕴育生命、滋润万物。但是,它也会给世间带来灾难。各国的文化典籍里几乎都有对洪水的记载。《圣经》中的大洪水众所周知,我们中国的传统民间传说故事“大禹治水”,百姓也是铭记在心。“洪水,乃洚水也”,“洚,水不遵道。”我们要与水和睦相处,就得爱惜她、保护她,不得破坏了水的运动规律,否则,她就会“不遵道”。这也启示我们,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我们更要注重水和人的和谐关系,我们要节约水资源、保持水资源的清洁。这样,才能让我们泱泱大国的水文明健康、持久的延续下去,生命之源恒久不断、人类之光闪烁不熄、文明之光亘古不灭。

总体而言,《说文》里的“水”部字,系统、集中的反映了人们对水的认识,中国的水文化可从中窥探一斑。“水”部字,乃是水文化发展延续的载体,相信我们要从中还能探究出更丰富、更精彩的水文化。

[参考文献]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87.

上一篇:闽北书院刻书浅谈 下一篇:关于高职院校寝室文化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