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结构与企业效益关系分析

时间:2022-07-16 08:50:35

资产结构与企业效益关系分析

摘要:文章以企业资产结构与效益之间的关系为分析对象,首先对企业资产结构的内涵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当前企业资产结构的现状,指出了反映企业资产结构与企业经济效益关系的指标,着重分析了企业资产结构与企业效益的关系,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资产结构 企业效益 关系 指标 建议

一、企业资产结构简析

1、资产结构内涵与分类

(1)资产结构的内涵

企业的资产结构通常是指企业资产在不同状态上的分配比例及分配状况,任何企业都有其资产结构。

(2)资产结构的一般分类

企业资产结构分类一般分为均衡的资产结构和非均衡的资产结构。均衡的资产机构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非均衡的资产结构则会导致企业经营管理出现问题。由于流动资产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且会影响企业的效益,因此企业资产结构以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作为标准进行分类。根据这个流动资产比重的大小,将企业的资产结构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稳健型产结构。这种类型的资产结构中,流动资产的比例高,企业资产流动性较好,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小,从而降低了企业的整体风险。流动资产比重较高,非流动资产的比重就相应较低,而企业的收益追要来源于非流动资产,企业的盈利水平同时也降低。

第二,风险型资产结构。这类资产结构与第一种风险结构正好相反,在总资产中,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偏小,而非流动资产的比例较大,企业承担了加大的风险,但是收益水平较高。由于非流动资产比重高,其变现能力较弱,直接加大了企业的财务与经营管理风险。

第三适中型资产结构。这类资产结构下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比例相当,风险和收益也处于中等,介于稳健型和风险型之间。

2、企业资产结构现状

(1)企业对资产结构的认识存在差别

我国正逐步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企业的经营管理业随着经营环境和自身状况的变化而变化,企业对于资产结构的认识也存在差别。部分企业能够认识到合理资产结构对企业的作用,因此充分重视资产结构的合理与均衡,避免了经营管理的风险同时获得了较好的效益。但仍然有部分企业不重视资产结构,忽略了合理资产结构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

(2)资产结构比例失衡

资产结构的失衡主要是各种类型的资产比例不当,集中变现在流动资产比例不当和固定资产结构不合理两个方面。企业的资产结构实际上是不同资产之间比例的选择问题,企业必然要保留一定的流动资产,以便应付日常的经营管理需要,通常情况下企业的非流动资产比例往往过高,给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的固定资产也存在比例结构问题,尤其是工业企业,企业需要配置好生产性固定资产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之间的比例,很多企业的生产性固定资产比例过低。

(3)资产利用效率较低

合理的资产结构能提高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反之,不合理的资产结构往往导致企业出现资产的余缺并存的状况。资产结构不合理一方面会导致一种资产紧缺,比如企业的流动资产短缺,致使企业出现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导致一种资产剩余,比如部分企业存在的非生产性固定资产,致使资源浪费。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必然影响企业的正常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出现资源闲置和短缺并存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衡量企业资产结构与企业效益关系的指标

企业的资产结构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指标来度量的,技术指标的不同数值反映了企业资产结构的实际状况,不同的技术指标会有不同的效益。因此分析企业资产结构与企业效益的关系,首先要了解相应的技术指标。

1、流动/非流动资产比率

流动资产比率是指企业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占的比重。非流动资产比率则是企业非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处理两个基本的关系,即安全性和盈利性问题,企业的流动资产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但是盈利性不强,非流动资产的盈利性较强,但是变现能力较弱。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比率的选择实质上是企业安全性与盈利性的权衡。

流动资产的比率越高,说明企业企业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也越强,但是企业会因此失去获利的机会,与企业的宗旨相悖,过高的流动资产对企业来讲未必是合理的。非流动资产代表了企业长期可使用的资产,其变现能力较弱,需要很长实现才能收回其资金,非流动资产比率过高会产生巨额的维护费用,另外资产的周转速度也会有所下降,而过低则无法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

2、企业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是企业常用的财务指标之一,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结构以及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的对比关系。通俗来讲,资产负债率能够反映企业总资产中债务的数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般存在合理的范围,资产负债率过高,企业的经营杠杆过大,企业的经营存在较大的风险,存在破产的风险。资产负债率过低则会使企业经营局限于已有的资产,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收益比率

衡量企业资产结构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盈利指标通常包含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盈利指标是通过企业的经营成果与企业的资产结构数值计算出来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企业资产机构与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每股收益是指上市公司税后利润与总股本的比值,每股收益越改则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越好。净资产收益率是指净利润与净资产之间的比率,反映了企业资本的获利能力。

三、企业资产结构与企业效益相互作用关系简析

1、资产结构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1)资产结构对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

资产结构首先能够影响企业各项资源的使用效率。合理的资产结构可以使企业各项资产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为企业创造较高的利润。反之如果资产结构不合理,必将对企业的经营收入带来不利影响。如果某项资产的投入过多,会产生资产的占用成本,引起其他资产的投入比例过低,妨碍正常的资金周转,使资源的使用的效率降低。

其次资产结构能够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的资产是维持企业日常运作的物质基础,离开了资产企业便无法存活。合理的资产结构会将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使各项目都获得良好的资金支持,促使企业整体互动协调作用,从而产生最大协作效果。否则会影响各部分职能的发挥,导致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降低,在市场竞争力处于不利地位。

第三,资产结构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合理资产结构能够调动各部门积极性,使企业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产生较高的效益,否则资产结构存在问题,流动资产或者固定资产的配置比例不合理,必然导致周转困难或者浪费资源的情况发生,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

(2)资产结构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

企业经营过程中风险和收益是并存的,资产结构影响企业效益的同时必然与企业的经营风险存在密切的联系。

企业的资产结构主要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存在联系。以企业的流动资产比例为例,如果企业的流动资产比例较高,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较小。因为流动资产具有周转周期短的特点,且具有较强的变现性,由于在短期内市场一般不会产生较大波动,同时企业对市场短期前景的预测也较好把握,所以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较小。反之企业的流动资产比例较低,不但企业日常经营中的周转存在困难,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业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因为企业的变现能力减弱,很可能陷入财务困境,引发一系列问题。

2、企业效益对资产结构的影响

资产结构能够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同时企业的效益也会影响企业的资产结构。一般来说企业有合理的资产结构通常能够获得较好的效益,但是效益好的企业未必有合理的资产结构。很多企业在初创期,由于其规模小、后起优势和管理红利等因素,短时间内即使没有合理的资产结构也能获得较好的企业效益,但是长远发展存在劣势。

一方面,企业取得较好的效益可以使经营管理者有能力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业的资产结构,因此较好的企业效益是企业优化资产结构的有力条件。另一方面较好的企业效益也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优化资产结构的目标,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优化资产结构的归宿。

四、企业提高效益优化资产结构的相关建议

其一,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选择一种合适类型的资产结构。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和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从稳健性、风险型和适中型中确定一种类型的资产结构。企业在初创期可以暂时不考虑资产结构的问题,但是长远来看,为了合理控制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提高经营管理的预见性,必须重视资产结构。

其二,均衡调整各类资产的结构。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比例的确定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类型和所处的阶段,工业企业应该注意保留足够的流动资产应付日常的支付需要。成长时期的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较大,流动资产应该适当提高一些。

参考文献:

[1]祝建军.企业效益与资金结构[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0)

[2]何丽娟,包春玲.企业流动资产和负债的风险及效益关系探析[J].商业会计,2004,(7)

[3]张元伦.资产结构与企业效益关系研究[J]当代经济,2011,(12)

上一篇:浅议成本管理在医院绩效考核中的应用 下一篇: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