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时间:2022-07-16 07:57:12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摘 要: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新途径,对广大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互联网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价值观、政治信仰、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一个无法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网络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对策

自1994年互联网正式登陆中国以来,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互联网已经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2011年1月CNNIC第27次报告指出,2010年,我国网民规模继续稳步增长,网民总数达到4.57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年底提高5.4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网民7330万,年增幅19.1%。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占全球网民总数的23.2%,亚洲网民总数的55.4%。用户职业分布调查结果为学生占30.6%,学历结构调查显示,其中大专及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网民占到23.2%,大学生已经成为当今网络使用的主体。面对这种情况,高校不可能还是像以前那样,通过讲座说教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新的形势,高校必须与时俱进,大胆改革,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互联网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对于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价值观、政治信仰、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一个无法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从互联网的特点出发,从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出发,研究探索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一、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

1.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实效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开阔的舞台。网络的发展极大地加快了信息的传播和交流速度。一方面,网络信息更新及时、传递速度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借助网络,获得大量的资料和及时的信息,吸纳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快速传播自己的观点和理论,从而打破空间时间的局限性,大大扩展自己的舞台。

2.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播途径,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以往的教育往往是教师查阅资料撰写讲稿,然后通过讲座的形式进行说教式的教育,因此都是单一化的口头和书面说教。很明显,这种教育形式只是单方面的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随着网络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往往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网络由于其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的特点,不同于课堂教学,互联网教学使得受教育者的感知更加深刻、全面、具体。

3.网络在改变大学生生活和成长方式的同时,也使得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使得三者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重要,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能仅仅依靠学校这个载体。学校被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但是“独木不成林”,还需要取得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网络的发展正好为这三者的结合提供了方便。通过网络技术,远在千里之处的家长可以通过视频与子女沟通,对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了如指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社会热点和大事件,网络比电视编辑的时间更短、更迅速。公众在网络上可以即时看到事件的每分钟的发展情况。这一技术有利于学校和家庭、社会的沟通,使他们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网络文化的多样性、复杂性、大众性给传统文化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网络文化是“草根文化”,有着很强的大众性。由于从互联网上可以及时搜集到大量信息,因此少数人对信息和知识的垄断难以为继。人们不再仰视专家和学者,而是将他们的观点与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从新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传统媒介上,普通民众缺少话语权。只有在网络上,他们才能畅叙胸怀、指点江山,表现出对传统的颠覆和对权威的挑战。网络文化的冲击使得传统文化、传统道德出现某种逆转或倒置,结果导致当今文化中出现了一些消极状况。其中基本的一点就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没有被网络所吸收,相反网络文化的快餐化、功利化却在一步步地侵蚀着传统文化。网络文化带来的文化趋同,西风压倒东风式的泯灭文化多样性的文化霸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西方敌对势力打着所谓“网络自由”的幌子,公开干涉我国政府对网络的正常管理。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由于并未步入社会,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形成的最终阶段,也是关键时刻。这个时候最容易受到外界的侵扰,网络上的不同思想意识形态的融合、渗透和冲突对大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有力度的。这就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政治观念淡薄,缺乏文化素质,思想道德修养不够完善,缺乏自我判别是非的能力。

2.网络的虚拟特点,让人与人的交往更具有符号性、欺骗性。网络使得每个人在网络中都是以符号的形式出现的,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个人的年龄相貌身份等级等都被掩盖,通通变成符号的交往,从而更具有欺骗性。这也就导致了外界无法对网络的使用者进行监督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容易造成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弱化。同时网络具有虚拟性和广泛性,容易动摇学生学习的初衷,转而投身于娱乐与游戏之中寻找更大的乐趣,网络成瘾现象严重。同时由于人活在虚拟的世界里,时间一长就容易自我封闭,人际交往困难,最终导致冷漠、无情和自私,这些都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3.网络在提供丰富资料的同时,也有大量的垃圾信息存在。网络如同一柄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新型信息传播途径,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的同时,虚假信息及垃圾信息通过网络蔓延,过去由于信息手段不发达,学生们能够接触到的信息载体主要是报纸、电视、广播,政府和学校对这些载体传递的信息内容可以进行过滤,将不正确的观点、不恰当的信息去除,甚至直接参与信息的制作,充当信息源的角色。伴随着网络对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广泛渗透,网络已经成为青年大学生共有的生存方式。而目前国际互联网处在没有确定负责人、无人管理的无政府状态。网上不良信息的存在,侵蚀着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往往容易将大学生思想引向错误的方向,造成对社会秩序的潜在威胁。

三、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总书记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和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校园网的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1.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干部队伍。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体系是建设这支队伍的关键。为使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第一时间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脉搏,高校应每年举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干部和辅导员骨干培训班,邀请国家、省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和知名专家来校做报告。网络时代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即敏锐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敏锐力和崇高的信息道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了优秀的信息素质,从网络中获得高效的信息,才能在网络这个大环境中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干部队伍的结构必须进行优化,要吸收精通网络技术的高科技人才到政工队伍中来,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实施提供人才保障,共同研究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共同钻研有关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2.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要有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实现两者的结合。不但要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运用网络,而且要学会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这样才能面对新世纪的大学生,才能解决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一是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全面的网络技术培训;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人要经常从网络上搜集信息,掌握学生的思想,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三是要学会利用网络这个信息平台,获得大量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四是要把高校传统的宣传工作阵地,如报刊、学报和教学、科研成果等资料,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两课的教育成果,及时地移植到网络上来,加强正面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总之,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再像以前那样闭门造车,网络时代需要开放的教育理念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同时既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又要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既要增强教育对象对多种意识形态、多元价值取向的辨别能力,又要使他们在多元价值观念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3.网上与网下联动,网络手段与传统方式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网络手段固然新颖快捷,容易让人接受,但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仍然具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也是不可完全弃之不用的。只有实现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的完美结合,通过网络改革创新教学手段,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同时在平时生活中多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才能更好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辅导员有效地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巩固我国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意识形态,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6]吴立刚.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现代交际,2010,(11).

[2]汪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构建[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04).

[3]周春生.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湘潮(下半月),2008,(08).

[4]田祖清.论网络条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集体经济,2009,(01).

[5]谭雪晴.论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沧桑,2008,(03).

上一篇:网络环境影响下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新思路 下一篇: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