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冲突中品味与生成

时间:2022-07-16 06:37:5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文本中存在着一些或显或隐的“冲突”,这些冲突无疑是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如果老师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学生就可以在冲突中擦出耀眼的火花,演绎出一个个精彩的瞬间。

一、 什么是冲突

小学语文中的冲突不同于字典上的解释,它有以下几层意思:第一层意思,语文教学中的“冲突”,更多是就语文课堂中的“文本内容”而言的;第二层意思,语文教学中的“冲突”,重在引领学生感受、经历文本冲突中的矛盾,重在引领学生领悟、习得文本冲突后的情感;第三层意思,在语文课堂里,没有冲突,就激不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就扬不起学生情感的波涛,就点燃不了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的热情。因而,没有“冲突”,就没有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就没有语文结果的精彩。

二、 为何设置冲突

1. 为了情节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为了让教学更具有集中性、思考性、层次性,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可以设计适当的冲突来带动教学情节,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狼和鹿》这篇课文时,我这样设计:随着一声声枪响,一只只狼倒下了,你此刻是什么心情?生纷纷举手,都说很开心,可恶的狼死有余辜,可爱的鹿终于可以快乐地生活了。正当孩子们沉浸在兴奋之中时,我话锋一转,但是多年以后,人见人恶的狼却成了凯巴森林的“功臣”,而人见人爱的鹿却成了凯巴森林的“大坏蛋”,一语激起千层浪,顿时孩子们讨论开了……

2. 为了中心的凸显。课文中的冲突,不仅仅为教学过程服务,也不仅仅起一个跳板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能引领学生感受、经历文本冲突中的矛盾,从而深层次理解文本,凸显文本所需表达的中心。例如教学《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大黑骡子为革命立下了赫赫战功,在的眼里,大黑骡子不再是一头牲口,而是一名战士。我通过读文批注、评议交流、品读深化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与大黑骡子生死相依,不可分割。随后我趁热打铁,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如此爱大黑骡子,为什么今天却要下命令杀死它?这样,学生很快就投入到研读下面的语段中去,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水到渠成地找到了原因:在司令员的眼里,让战士有力气走出草地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杀,而且一定要杀大黑骡子是解决当前困难的唯一选择,司令员非常清楚这一点。学生通过读文、辨析、归纳,最后明白之所以这样做,完全出于对战士们的爱,人物的高大形象在矛盾冲突中得到深化,人物的高贵品质在矛盾冲突中得到充分体现。

3. 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的教学设计、教学构想都是为学生服务的,离开了学生再精妙的设计、再伟大的构想都是纸上谈兵,不值一提。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预设矛盾冲突,要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学习习惯、学习经验、价值取向等。如果背离它,那么,你所设计的冲突只能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到头来只会收获一脸的无奈。其次,教师设计的冲突,是为让学生学习语言、理解文本、明辨是非、提升感悟服务,千万不要为了冲突而设计冲突。

三、 “冲突”的类型及操作策略

文本中的冲突并不是同一种类型,它们呈现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直接就能从文本中看出来,有的需要教师对文本稍加概括之后呈现,有的则要教师深思熟虑后提炼而成。教师要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的冲突,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操作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

1. 文本中言语上的冲突。在教学《船长》一课时,文本中有这样两句话:“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文本中人物语言的鲜明“冲突” 展示在学生面前:船长既然要救乘客,又为何要杀他们?这激发了学生对哈尔威船长的重新认识,从而让人物形象清晰化,文本中心在思辨中更加明朗。

操作策略:原文对照,形成对比,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通过读文感悟、全班辩论达成共识。

2. 文本中行为上的冲突。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文本中有这样的描写:“廉将军一再挡我们的道,太欺负人了,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廉将军没有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下跪请罪。”这“一挡”和“一跪”的行为冲突,让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引导学生读文本,找理由,很快蔺相如的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高贵品质刻在学生的心里,而廉颇的悬崖勒马、知错就改的品质也印在学生脑里。

操作策略:画句子,找理由,谈看法,促共识。

3. 提炼后形成的冲突。江苏省特级教师张康桥教学《九色鹿》时不断地提炼“冲突”,反复地让学生处在“冲突”中。例如: “你善良吗?你英明过吗?你任性过吗?你说话不算话过吗?”已然有一个“冲突”隐隐存于孩子心中。张老师又用名言导之,进而追问:“现在我来问问你,如果调达再掉进河里,假如你是九色鹿,你救还是不救?”张老师又引进了两篇文章:《农夫与蛇》与《东郭先生和狼》。这下孩子们愣住了,判断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孩子们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不断对照自己,观察别人,进而构建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操作策略:尽情表达自己的思考。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而言,文本的冲突解读是文本、作者、读者互动的契合;从课堂教学的目标而言,它促成了文本、教师、学生的三者互动。因此,文本的冲突解读既有文本接受意义上的理解与创造,也有课堂教学的必要与意义。

作者简介:江苏省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上一篇:“调皮”的气候类型 下一篇:美国山核桃与浙江山核桃果实品质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