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研究

时间:2022-07-16 05:57:07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研究

摘要:为了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实用性、综合性人才,该文主要分析了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几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原则的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问题;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3-0121-02

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各行各业中都已经开始应用到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这使得社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关键,这对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具有直接的影响。通过相关实践研究表明,经过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动作能力。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下面笔者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基础上分析了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

1 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不同专业教学内容普遍存在“一刀切”现象

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教学对象主要面对的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因此往往会涉及不同专业、不同系别学生,但是传统教学中不管是什么专业都是采用相同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项目,教学课时安排也一致,实验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当然也是一样的,这样并没有突出不同专业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专业进行教育,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方向,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并没有动力主动参与计算机实验。其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并不具备计算机技术的前瞻性,无法在教案中融入计算机最新知识以及最新发展动态,使得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内容比较陈旧,难以培养出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应用人才。

1.2 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项目比较注重验证性,忽视了应用性、设计性以及综合性

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但是计算机基础实验大纲中一些实验项目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演示性实验,应用性、设计性以及综合性的计算机实验项目比较少,学生无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效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实际应用水平,也没有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也不能突出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以及操作能力方面的优势。

1.3 实验教学考核体系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实验教学考核不仅是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检验,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实验教学效果。以往传统考核方式主要是理论考试成绩占到70%,而学生上机考试成绩占到30%,但是很多考试内容比较注重理论知识,并没有注重实验实践考核。同时考试方式比较单一,很多学生主要是模仿或者靠记忆进行学习,实验操作也仅仅是单纯的按照实验项目中要求的一系列验证性操作进行操作,这样会导致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欠缺激情,没有深入、全面思考自己学习的知识,更很难探究计算机的实际应用,导致学生对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知识表面,并未转化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1.4有待进一步完善应用型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如果想要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首先就应该打造一支高素质、应用型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当前很多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教师都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比较欠缺工程应用背景,并没有把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实际应用,也没有将其和其他专业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使得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出现严重的教条化现象,也没有经典的实践教学案例,很难引导学生站在应用型的角度学习、掌握知识。其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师和其他教师的待遇并不一样,而且实验教学环节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这对于实验教师队伍的积极性、稳定性会造成很大影响。

2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基础上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策略

2.1 制定一套重应用、分专业、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为了更好地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应该结合不同专业、不同系别以及不同层次教学对象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计算机基础教学可按照专业设置分为理工类、管理和教育类以及艺术和文体类三种不同类别的对象。而且学生可以结合不同的专业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分阶段教学:1)第一阶段。应该结合专业需要以及本专业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分重点进行学习。但是学生自己选择实验项目的过程中,选择的项目一定要有梯度,刚开始从验证型实验慢慢过渡到设计型实验或者综合型实验,而且数量应该多于2/3这门课程实验项目总数量。在这个阶段的计算机实验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2)第二阶段。结合不同的专业设计不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这个阶段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程序设计基础能力,利用程序设计实训过程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奠定扎实基础。这个阶段的实验项目一般都是设计型实验或者综合型实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3)第三阶段。综合性课程设计以及大作业,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通过计算机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第四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实验实训,主要对象面向的是有条件的同学。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参加省级或者校级组织的全国信息技术设计大赛、程序设计大赛、计算机应用竞赛、“挑战杯”设计大赛、制作课件大赛、数学建模等各种设计大赛活动。赛前准备阶段,学生应该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将自己学习掌握的理论知识能够巧妙应用于实际中,并且在设计中融入自己的创意和智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经过以上四个阶段实验实训可以使学生将自己所学理论知识巧妙应用于实践中,从简单操作进一步升华到创新性设计层面,从而实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打破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

2.2 进行实验项目重构,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特别是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是一种很大的挑战。设置实验教学项目的过程中不仅应该具备验证型实验,同时应该适当增加创新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综合型实验以及自选型实验等,进一步优化实验项目结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解决专业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应该做到精讲多练,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上机操作实验,让学生们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更好的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相关的程序设计技巧,慢慢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创造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比如,实验项目可以分为多媒体技术基础(2个学时,采用设计型或者验证型,主要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应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或者设计网页)、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2个学时,设计型或者验证型实验,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以及组成等情况,掌握一些简单的组网技术以及综合布线技术等)、常用操作系统(4个学时,验证型实验,主要要求了解一些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并且掌握其安装和环境设置)、Office办公软件(8个学时,综合型实验,掌握Word编辑以及排版,PPT、excel的基本操作)、微型计算机系统(6个学时、验证型实验,主要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并且掌握计算机的组装以及日常维护措施)。

2.3 制定多元化考核制度,强调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

实验教学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考核模式以及教学考核实施方式等。一直以来,传统教学中都非常注重考试成绩,并没有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特别是实验教学考核。制定多元化的计算机实验考核制度,强调考核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这样可以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反映出来。多元化实验教学考核主要是基于传统教学考核前提下慢慢发展来的,主要的考核内容包括完成实验报告情况、完成实验项目程度、实验课考勤情况、综合上机考试以及综合设计考试等。实验教学考核中加大了综合设计成绩的比重,比较注重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鼓励学生们能够在实验过程中注重操作技能,注重计算机实际应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4 建设一支面向应用、面向市场的实验教师队伍

想要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一定要打造一支面向实际应用、面向市场的实验教师队伍,其中面向市场主要指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探讨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实际生活以及社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然后再升华到实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案例。同时应该在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下结合人才需求的市场变化情况适当调整实验教学项目,设计一些比较贴近于实际应用的一些实验项目,使学生在实验项目实践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操作水平。为此,学校应该注重对计算机实验教师的培训,平时选派一些优秀教师到相关的企业、厂矿的一线进行挂职锻炼,这样有利于开拓教师的视野,使教师可以更加熟悉市场发展行情,提高教师的实际应用创新能力,设计出更多设计型、综合型以及应用型实验项目。同时,应该聘请企事业单位中比较优秀的一些人才一起参与设置实验教学项目,并且指导分析综合设计实验的相关需求。也可以邀请该行业专家到学校组织一些学术交流活动或者讲座,丰富教师的知识。

综上所述,为了培养更多应用型计算机实验专业人才,我们应该制定一套分专业、多层次、强调实际应用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计算机实验课程体系,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打造一支面向应用、面向市场的高素质计算机实验教师队伍,有效提高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 陈丹.高校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科技教育创新, 2010(22): 216-217.

[2] 包秋燕.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 2010, 10(5): 53-55.

上一篇: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电力电子仿真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