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对比研究

时间:2022-07-16 04:22:03

腹腔镜与开腹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对比研究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下行保胆取石术与开腹手术在胆囊结石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0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n=60)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n=40)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关键词】 腹腔镜; 开腹手术; 保胆取石术; 胆囊结石

中图分类号 R6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005-02

胆囊结石是常见的一种腹部疾病,一般发生于成年人中,且女性人群中发病率相对更高[1]。发病后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容易因反复性发作导致胆囊功能逐步降低并至完全丧失,对患者的健康情况产生不良影响。手术方式是临床一般治疗胆囊结石采用的方式,传统方式一般为开腹后取石,手术时间较长,对患者身体造成的损伤大,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增加患者的痛苦。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进步,腹腔镜技术逐步得以广泛性应用,在胆囊结石的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的效果[2]。本文就腹腔镜以及传统开腹方式行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6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0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26~64岁,平均(44.2±3.7)岁;病程1个月~8年,平均(1.7±0.6)年。对照组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25~62岁,平均(43.9±3.4)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1.3±0.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B超以及胆囊造影等方式检查,且均判断为胆囊功能正常;胆囊结石直径均在3 cm及以下,且为单发或多发数目在3个及以下;所有患者均确定可经手术将结石取净;临床症状均较轻且病程相对较短。

1.3 排除标准

存在胆囊癌变、胆囊萎缩以及胆囊腔消失等明显胆囊病变的患者;上腹部有既往手术史的患者;并发总胆管结石的患者;胆囊管出现梗阻的患者;预计结石不能完全取净的患者;胆囊功能丧失的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肝肾功能出现异常的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内科疾病的患者;身体状况较差,预计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3]。

1.4 手术方式

研究组于腹腔镜下行保胆取石手术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行全麻方式,并于患者脐下行弧形切口,并建立起人工气腹,将腹腔镜置入,后在腹腔镜的引导下,于胆囊底部行切口,长度在2 cm左右,分别将套管和相关的器械置入,探查清除胆囊底部的位置,并于体表胆囊底部的投影处将细直针插入,使用针线穿入胆囊底并进行缝合,将缝线收紧,并提拉胆囊至腹壁前后固定,后于胆囊部的穿刺口处行切口并将纤维胆道镜置入,吸净胆汁后注入适量的生理盐水,并仔细探查胆囊内的基本情况,后使用取石网将结石彻底清除干净;较大的结石先嵌夹至碎石后取出,确定结石完全取净后,将胆囊缝合,并将腹腔中CO2排除,将积液吸取干净,后拔出手术器具并关闭腹腔。手术后视患者情况决定是否留置引流管。

对照组均采用传统开腹后保胆取石手术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麻方式,于右肋边缘下部行切口,长约5 cm,开腹后将胆囊提拉至切口处后固定,使用电刀将胆囊底部切开,将胆汁洗净后,注入生理盐水,以保持清晰的视野,将胆管镜置入并在其引导下进行取石操作,至结石完全取净后,使用可吸收线4-0将胆囊缝合,并待清理腹腔后关腹,术毕。术后视患者情况决定是否留置引流管。

1.5 观察指标

对两组手术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主要包括:(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止痛药使用率以及复发率(注:对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3 讨论

3.1 胆囊结石与临床治疗

胆囊结石在临床发病率很高,女性人群发病率相对更高,患病后如治疗不及时,容易反复性发作,最终导致胆囊功能丧失。手术治疗方式是临床一般采用的方式,同时,尽量保留患者的胆囊及功能是手术治疗的目标。传统方式一般行开腹手术后取石,随着腹腔镜技术在临床的广泛性应用,在胆囊结石手术中也逐步得到推广,并取得显著的效果,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优势性应用价值。

3.2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的优势特点

与传统开腹后行胆囊取石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显著的优势特点:(1)手术操作更简便,定位更准确,手术时间更短,患者更易耐受。(2)手术切口相对更小,手术出血量少,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3)对患者的身体损伤更小。腹腔镜手术下建立人工气腹后,可促使腹腔的空间扩大,并利于手术视野的扩大,便于手术操作,减少对患者造成的误伤。(4)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更快。因腹腔镜下更能保证良好的手术视野,因此,术中出现误伤等现象的几率更低,且一般对结石的清理更干净,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因手术并不将腹壁的肌肉切断,更容易在术后恢复,一般术后早期即能下床逐步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康复时间的缩短,并有利于恢复效果的改善。(5)复发率低。腹腔镜手术中,一般视野清晰,利于对结石的全面探查,并有利于结石的取净;同时,手术中使用取石网取石,也能保证取石的彻底性;因此,一般术后复发的几率较低[4]。本文研究中,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与开腹手术患者相比,即显示出明显的优势效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3.3 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与操作要点

腹腔镜手术前,应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以保证患者具备手术适应证。一般情况下,胆囊功能正常,结石直径在3 cm及以下,结石数量在1~3个,且临床整体症状较轻的患者,具有采用腹腔镜手术的良好适应性;对于存在严重胆囊病变的患者、胆囊管出现梗阻、并发总胆管结石、上腹部有既往手术史以及存在严重内科疾病、肝肾功能病变、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的患者,应慎重采用此种术式。另外,腹腔镜手术中,应注意严格执行手术操作,于胆囊底部行切口时,应选择血管较少的部位[5];术中胆汁吸净后应使用生理盐水保证手术视野的清晰度,对于视野不清的患者,应果断中转行开腹手术;胆囊缝合前应确保结石清理干净。

总之,腹腔镜下行保胆取石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在治疗胆囊结石中,临床综合效果更理想,更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建平,刘衍民,简锋,等.腹腔镜与开腹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对比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4(2):148-150.

[2]李尚东,席量,张勇.腹腔镜与开腹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对比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8):183-184.

[3]杨传志,袁治顺,向国良.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比[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4):87-88.

[4]龚伟强.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D].汕头:汕头大学,2011.

[5]杨庆岩,刘德,田甜.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24例临床观察[J]. 山东医药,2010,50(23):92-93.

(收稿日期:2013-09-26) (编辑:朱姣)

上一篇: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牵引与手术治疗的疗效... 下一篇:降压合剂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冠心病伴高血压的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