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中的情境教学

时间:2022-07-16 03:27:29

谈小学数学中的情境教学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良好的数学情境需要具备的条件

好的数学情境一定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内容和数学思想,不但要能够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要紧紧围绕着“数学”核心问题。特定情境的创设不应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即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

(一)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的一半。然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促使学生产生弄清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良好状态。学生只有对数学课堂感兴趣了,才能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才能为学习数学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合理的情境创设能将数学与儿童的生活、数学经验有效地整合,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从分析、提炼、推理、探索和发现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锻炼,完成数学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是数学知识、方法、技能的建构,而且经历了数学思考、问题解决的过程,同时也获得了对数学的情感价值观体验。

(三)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要以学生经历过的、比较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的知识相联系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新的知识点或有待形成的技能,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了解新的知识,形成新的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的问题,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我们的每节数学课都有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必须完成具体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的教学情境必须为教学的内容服务,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二、怎样创设好的数学情境

在选择是否创设情境、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时,应以该情境能很好地承载数学知识为标准,否则将是舍本求末。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创设好的数学情境,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以选取合理的情境素材为前提。情境中的背景信息应符合现实生活场景和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其蕴含的数学关系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情境素材选取得恰当与否,对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具有直接的影响。

(二)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导向。所谓“问题意识”指的是学生在面对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等心理状态。由于“问题意识”反映了学生基于自发与主动的求知欲,产生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因此,作为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活动平台,情境就不仅应给学生营造一种宜于学习的场景,而且还应提供一个能够原创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知道,自行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稍加思考,就有学生马一提出:“车轮做成其他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行吗?”这一质疑激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这种强烈的认知冲突触发学生想弄懂其中的原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研究探讨、举例验证,明白了“圆”、“圆心”、“半径”、“直径”等有关的概念及性质。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情境的现实性、基础性、思考性、趣味性这四个维度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师要以“点燃有效兴趣”为起点,以“激活知识原型”为支点、以“激扬数学思考”为重点,合理选择情境素材,精心设计情境过程,智慧把控情境走向,如此,课堂情境定能走出“浮华”、收获“实效”!

上一篇: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个性化教学与评价 下一篇:电教媒体为新课导入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