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经管生态圈”的教师工程实践体制机制研究

时间:2022-07-15 08:08:04

基于“大经管生态圈”的教师工程实践体制机制研究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国贸教研室)

【摘要】本文首先建设“大经管生态圈”实训体系目的出发,分析了“大经管生态圈”实训体系对教师实践能力的高要求以及教实践能力对完善和发展“大经管生态圈”实训提携的重要作用;其次,分别从教师实践能力现状,学校的考核机制和实践平台缺乏的角度分析了制约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原因。最后,提出的相应的建议。【关键词】大经管生态圈 教师工程实践 教师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 高度仿真

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是为社会提供大批应用型人才,而其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就在办学思想上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有很大区别。但在目前,我国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还在探索阶段,很多方面仍不能摆脱传统本科教育思想的束缚,导致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在学校学得的知识实用性不足,在社会上仍面临相关工作岗位的实习机会缺乏,难以在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积极进行探索,通过建设“大经管生态圈”的实训教育体系,将虚拟的制造业企业引入校园,通过模拟企业日常业务的方式一方面为广大学生提供相关岗位的实习机会,丰富他们的实践经历,最终达到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充分了解现代企业的运行机制,增强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促进学生创业。

但是,“大经管生态圈”的实训体系对我校经管学院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我校经管学院教师的工程实践对于“大经管生态圈”实训体系的特殊作用、当前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1 在大经管生态圈背景下,教师的工程实践的特殊作用

应该看到,“大经管生态圈”的实训体系首在重个“实”字,这就对经管教师的实践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有足够的实践能力解决学生在实训学习中碰到的疑问。同时“大经管生态圈”的实训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教学体系,一个动态的过程,而这个动态应该反映在教师的能力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上,需要教师不断追踪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把握行业发展的新动态、新成果,并能够将这些新动态和新成果反映到教学中来。

1.1教师的实践所得经验可以引入大经管生态圈的实训教学。高校教师通过实践经历,可以获得大量实际经历过得案例,并且可以将这些案例运用到“大经管生态圈”的实训教学中。教师实际中发生的案例,自然在向学生的讲解中会更加的鲜活、接地气,一定能够极大的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案例的分析和阐释会更多的体现教师的思考和研究的成果,能够保证教学的深度和质量。

1.2教师的实践可以帮助大经管生态圈的实训体系完善和发展。“大经管生态圈”的实训体系本身是对现实经济中企业经营的模拟,这就要求实训教学越接近企业现实经营的过程,教学的效果越好,对学生的帮助就会越大。

教师在工程实践中可以观察到企业实际经营的过程,了解企业对相关业务处理的新方法、相关岗位的新要求,甚至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新的商业模式,都可以反映到“大经管生态圈”的实训体系中来,为学生足不出校园就可以了解相关岗位的信息,为学生将来走出校门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个过程也会促进“大经管生态圈”实训体系的不断、可持续发展,真正发挥教师的实践能力的主导作用。

1.3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所得经验帮助学生创业

目前国家积极号召大学生创业,各大学校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但是由于在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下,大学生教育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创业的成功率难以令人满意。低下的成功率使学生对自主创业望而生畏,进一步降低了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而在“大经管生态圈”的实训体系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企业的发展经验,了解企业在创始阶段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例如在创立之初时获得创投资金的资料准备、企业创立阶段的资本结构设计、企业初始的各项制度和业务流程规定、创业各阶段的企业目标设定甚至创业过程中的心理疏导等方面上给学生以帮助,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激发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双创工作的开展。

2 我校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实践现状分析

目前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比较薄弱,很难发挥在“大经管生态圈”实训教育体系中应有的作用。

2.1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先天不足。建校十年以来在建设一流的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理念下,我校特别是经济管理学院取得了飞速发展,导致青年教师队伍急剧扩大,青年教师的学历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这些变化也产生了相应的问题:大部分的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生成为教师,从校门走进校门,这一方面青年教师的学术功底扎实,另一方面青年教师缺乏在社会上任职的实践经历导致其在实践能力上先天不足,教学同社会实际工作需求相脱节,教学中引用的案例要么来自其所接受的传统教育模式,要么来自现成的资料,教学案例过于陈旧,并且对案例的解读和阐释过于学术化,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2教师工作绩效的评价注重“学”而轻视“术”导向性政策使得青年教师难以对实践有积极的动机。目前我校教师在主观上仍然存在着“重视学术研究,轻视工程实践”的倾向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校内对教师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仍然处于传统的办学思维指导下――对教师职称的评定注重教师的数量。在这种导向性政策下,青年教师为了自身的发展和职位的提升,就会格外注重论文成果的发表,而对实践能力的提高难免会有一定程度的轻视。

教师的收入体系与实践脱钩,目前高校教师的收入主要与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挂钩。青年教师刚刚走出校门,在家庭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往往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更加缺乏提升自己实践能力的动机。

2.3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教师实践平台缺乏。当前的应用型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相对弱势的地位,往往使得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不够深入,造成给提供高校教师的实践平台稀缺。

一方面当前各应用型大学的教师实践大多是以任务下派的方式,由各个教师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并利用暑假时间去实践单位实践。但是教师的社会资源有限,往往难以联系到真正合适的实习单位,并且实习实践过于短暂,难以@得有价值的实践成果,并不能起到真正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甚至,为了完成任务,教师不得不频繁去同一家有联系的单位实践,这就造成教师工程实践的“近亲繁殖”现象。另外,教师的工作中各项评比过于繁重,使得教师难以沉下心来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的实践工作中,也极大地影响了教师实践的质量。

另一方面,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看不到直接的利益,对于给高校教师提供实践平台没有积极性,甚至为了企业内部信息的保密,对于高校教师来本企业实践往往持排斥的态度,即使提供实践机会,也不愿意让高校教师对企业的业务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种现象也导致了高校教师实践质量不高。

3 相关建议

针对“大经管生态圈”实训体系对教师实践能力的更高要求和目前青年教师实践能力薄弱的现实,特提出相关建议如下:

3.1 评价考核指标加大对实践的权重,建立激励青年教师参与实践活动的机制。学校在办学思想上应该明确自身定位,构建以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绩效评价体系。加大教师实践成果的权重,加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激励措施,逐步在思想上引导青年教师对实践能力提高的重视,产生提升自己实践能力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学校对教师管理考核的指挥棒应尽快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协调一致。传统的以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为主,向侧重应用、侧重实践能力提升等方面为主倾斜。把工程实践能力作为晋升职称的评审条件之一,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参加产学研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响应中央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中兼职兼薪,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向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转化。

3.2 积极引入实践成果,充分体现社会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建立鼓励教师的实践成果向“大经管生态圈”实训教学体系转化的机制。激发青年教师参与改进和完善“大经管生态圈”实训教学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在工程实践中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和企业中的相关人士进行请教和探讨,取得有针对性的实践成果。对于教师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应该积极的引入“大经管生态圈”实训教学的改进中来,不断完善“大经管生态圈”实训体系,使其紧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态,让学生充分了解其职业发展的新趋势,有效丰富学生的实习经历,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

3.3 加强实践成果的整理,推动双创工作的展开。对于青年教师的实践成果,应进行详细地记录,归档整理,并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认真的研究,总结出企业经营发展的规律。鼓励青年教师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指导。另外,支持学生将自己的创业项目拿到“大经管生态圈”实训体系中进行模拟经营,实战演练。在实训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解决之道。这将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我校双创工作的展开。

3.4 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大经管生态圈”实训教学为核心的产学研一体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完善更科学的青年教师工程实践的派遣机制,形成由青年教师发现问题,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联系实践单位,安排青年教师进行实践活动;青年教师较长时间在实践单位进行带薪实践(如一年)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

这样能够避免青年教师实践活动的“近亲繁殖”现象,帮助青年教师更有针对性的参与实践过程,提升青年教师的实践质量,增强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这种青年教师的实践机制,深化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同企业之间达成战略关系,形成命运共同体,通过青年教师的实践活动,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学校可以更有效地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并且,通过“大经管生态圈”的实训教学体系的建设,学校可以承担企业的相关人才的业务培训工作,减轻企业人才培养的负担。更进一步,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拿到“大经管生态圈”实训体系中进行高度仿真,由学校组织青年教师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经营过程中的困难。通过这种“教学中的问题,拿到企业中寻找解决之道,进而完善‘大经管生态圈’的发展;企业经营中的问题,拿到‘大经管生态圈’中仿真研究,进而帮企业找到解决之道”这种模式,使学校和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

4 结语

青年教师是我校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大经管生态圈”实训体系的建设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方向的一次战略性探索。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更是关系着“大经管生态圈”实训体系的教学质量和这次探索的成败。因此学校应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视,加快相关制度的建设。只有在相关制度完善的前提下,才能够扭转青年教师忽视实践活动的态度,积极参与到相关实践活动中去,进而不断推进“大经管生态圈”实训建设的完善和发展,通过对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供保障。最终,打破应用型大学和企业之间的界限,真正实现培养“来能做,做能优”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

参考文献:[1]陈希.着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J].人民日报,2010:07-09.

[2]李炎锋,薛素铎,杜修力.卓越工程师计划背景下青年教师工程素质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 2013, 4: 77-79.

[3]荀勇,程鹏环,王延树,等.高等工程教育――德国工程技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2008.

[4]罗承选,蔡世华.企业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参与,支持体系的构建[J].煤炭高等教育, 2006, 24(4): 1-3.

[5]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通用标准研制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6]查建中.面向职场的工程教育改革战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 008.

[7]海松梅.正本清源 创新工程硕士教育的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4): 81-85.

[8]夏天娟,杜朝辉,吴世华,等.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 (1):143-148.

[9]宁晓钧,郭德侠,郭艳庆.面向卓越计划的工程硕士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制度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 2014 (6):40-44.

作者简介:1.臧真博,助教,辽宁省抚顺市,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国贸教研室。2.黄贞贞,讲师,湖南省常德市,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国贸教研室。

上一篇:支架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镁合金铸造工艺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