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可行性研究

时间:2022-07-15 06:44:28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可行性研究

【摘 要】目前,我国已有部分高职院校实施了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但教学质量与效果有待提升。为了增强体育教育的实用性,使高职院校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笔者在查询相关资料之后对高职院校实施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今后的职业性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关键词】职业实用性体育 高职院校 教育 可行性

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进步与分工的逐渐细化增加了人们的职业种类,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出于不同的劳动目的,不同职业的劳动者在使用不同的劳动工具向不同劳动对象提供服务时,会在劳动性质与劳动强度上出现很大的差异。基于此,以学生所学专业及其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特征与需求为依据向其提供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传授其与自身专业及可能从事职业相关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提高职业能力,是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并对其进行改革之时所必须重视的现实问题之一。

研究对象与目的

本文以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互联网检索,搜集并整理实用性体育教学的相关资料,把握我国高职院校实用性体育教学工作的主流思想及内外部因素要求。同时,分析国外体育教学情况,比较得出我国实用性体育教学的不同,进而得出相应的经验。并针对各个试点工作的开展,应对高职院校实施实用性体育教育面临的困难,以此明确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在我国高职院校实施的可行性并得出最终的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与分析

1.实用性体育教育的特点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致力于社会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等行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职业定向特性鲜明。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开设以职业特征为基础,有利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实用性。实用性体育在开展教学工作之时会以学生专业及不同体育项目特征为依据,对实用性较强的体育内容进行选择,使其与学生日后所从事的职业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同时,对体育知识的长期有效性予以强调,使学生意识到体育课程的学习有助于自己的专业学习与未来工作,通过将体育课程知识运用到工作当中,对职业劳损及职业病予以减少或减轻。

针对性。在选择教学项目时,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会以职业特点、动作以及体能需要为依据对与专业关系最密切、最符合专业要求的项目进行选择。例如选择最恰当的工作姿势、工作条件、动作速度以及心理负荷度等。

专业性。不同的专业会对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专业性较高。体育教师应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熟悉各行各业的职业伤害,并且有能力对此进行研究,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

预防性。良好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把握所学专业的特点,并以此了解与专业特征相适应的长期体育锻炼项目,以职业要求与身体条件为依据,制订合理且科学的锻炼计划,进而提升自我锻炼能力,预防职业劳损现象的发生。

单调性。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在设计课程内容之时主要考虑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由于某一动作的重复性出现而给身体带来的伤害,因此教学内容会比较单调,欠缺技术性与多样性,较之球类或田径运动来说,吸引力较低。

2.高职院校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可行条件

(1)主流思想支撑

多项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开展实用性体育教育十分必要。例如郭成月提出:在以自身办学条件等因素为依据设置实用性体育课程的高职院校中,需采取多种方式向学生宣传实用性体育的重要性;刘瑶、贾雄认为:职业实用性体育是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以普通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为基础,与学生专业特征相结合,对其进行针对性的体能、职业素质以及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对职业实用性体育知识的掌握,同时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2)国外经验影响

调查表明:英国为学生开设专门体育课程的大学很少,他们对学生的体育训练多放在社团活动中;俄罗斯体育课程项目十分丰富,包括身体发展、运动技能、生活方式、身心调节、饮食、作息、卫生、意志力与道德品质等一系列内容。在某些方面,国外体育教学与我国现行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有一定的相似性。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对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设置始于中小学阶段,他们对学生身体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是从小抓起的。

(3)内外部因素要求

专业要求。高职院校会以专业特点为依据进行划分,学生在选择院校与专业之后就大致明确了其就业方向、工作要求。日益激烈的岗位竞争强化了终身体育的重要性,对于现代人来说,长期且合理的体育锻炼是其对工作效率予以保持的一种必要方式。工作过程中的高强度重复性工作姿势以及长时间的工作与压力都会引发一定的职业病。这要求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与习惯,并不断提高保护自己身体的能力,这同样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4)试点工作支持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在2004年新学年开始,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就对学院的体育课程设置进行了全面改革,在学生中推广选项课,并于2005年与2006年开展了相关课题的调研。在此背景下,学院依据课程改革计划,于2007年推行了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试点工作,对其播音主持类专业的体育课程进行改革。为了满足课程建设所需,体育教研室分别于2007年与2008年组织召开体育课程教育改革研讨会,向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与建议,进一步加强了课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3.高职院校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阻碍

教材方面:高职院校所选取的教材内容将学生素质视作出发点,对技术难度小、要求低且易于学会并掌握的内容进行选择,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予以有针对性的培养。由于高职院校会不断变换新的校本教材,其教材也大多欠缺业教育特征,忽视了对学生毕业之后的生活休闲体育教育,无法与学科的发展相适应。教学内容方面:竞技项目是体育教学设置的主要内容,在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中,时尚类项目所占的比重很少,场地与器材准备也不够充分,不能实现对体育课教学内容的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被充分调动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学生身心健康的增进。教学方法方面:高职院校在开展实用性体育教学时,基本用以运动技术为主的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大多枯燥乏味,学生容易对此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是害怕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极大地降低了其锻炼热情。考核方法方面:传统的考核方法对评价目标的认识不够准确,评价内容较为单一,评价模式大多与实际情况相偏离,评价步骤有待完善,种种缺陷的存在对学生终身体育习惯与能力的培养产生制约。师资方面:长期以来,很多教师都是在学校开展各项工作,他们只是对教材与教法进行片面研究,而忽略了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及学生今后职业对体育提出的特殊要求。

结论与建议

1.教学模式。结合课前热身与职业实用性体育的相似点,可以在体育课程开始之时利用热身运动时间开展时间适宜的实用性体育教学,与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结合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更为全面的提升。

2.理论教学。需加强理论层面的教学,以帮助其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运用。理论知识应包括日常健身知识、自我健康状况评价方法、职业病预防措施以及运动卫生保健知识等。此外,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学也十分必要,应加强其吃苦耐劳精神及抗挫折能力培养等。

3.身体素质教学。与现行自选体育教学模式相结合,对学生的体育基本技能与相关项目知识进行重点培养,以增强其身体素质。同时,在规定的时间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对于金融与管理类学院的学生,要重点训练其腰背与颈部肌肉的承受力;对于工程操作类学院的学生,则要重点训练其手腕与手臂力量;而对于建筑类学院的学生,应将平衡力及高空作业能力的训练视作重点。

参考文献:

[1]朱军:《高职院校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探索》,《铜仁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第139-141页。

[2]刘伟华:《高职院校实施职业实用体育课程教育的可行性研究》,《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1期,第82-85页。

[3]孙艳玲、何嘉瑜:《高校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可行性探讨》,《当代体育科技》2012年第36期,第3-4页。

[4]陈捷、陈碧华:《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探讨》,《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第31-32页。

作者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上一篇:橡胶粉掺量对橡胶改性沥青性能试验研究 下一篇:人体中的十大奇葩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