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特点及其对策分析

时间:2022-07-15 06:17:20

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特点及其对策分析

摘要:当今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与其他年龄人群相比,他们有较强的创造意识和创新意识,但从另一角度看,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还未成熟,缺乏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而如今网络作为信息交流的平台,在给学生带来学习便捷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困扰。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特点和寻求解决对策,使网络这一工具真正为大学生所服务。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

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了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中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保持低速增长。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高达2308.5万人,上网比例达到90%以上,由此显示,大学生已经成为上网的主流群体,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分析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特点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特点

1.网络造就了大学生的交流“自由”。网络的特点之一是虚拟性,表明网络的存在是无形的,它以文字、图片、视频等作为自身的存在形式。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员,学生以匿名方式进行各种虚拟活动,如网上聊天、网恋等。当代的大学生善于交际,乐于交朋友,因此网络成为他们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随着网络技术产品的不断开发,网络聊天工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博、微信等新型聊天工具已悄悄进入大学生的生活中,它们不仅成为大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而且也成为大学生排遣寂寞、消磨时光的新“去处”。适当的休闲娱乐理所当然,但部分学生沉迷网聊不能自拔,挥霍着青春和金钱,甚至影响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更有甚者利用网络谈起了恋爱,在虚拟的环境中“创造”他们的浪漫。另外,由于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容易因为交友不慎而上当受骗,在丢失钱财的同时,甚至还丢掉性命,造成不可弥补的遗憾。

2.网络占据了大学生越来越长的时间。大学生的大学生活不同于从前他们的中小学时期,在中小学时期中,他们每天都有许多课程要学习,而在大学中,平均一天只需要上半天的课程,其余的时间都由学生自行支配。在过去网络未普及时,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可谓是丰富多彩,大学生会选择去图书馆看书、参加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或者约上三五好友郊游等,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人与人面对面交流。但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利用课余闲暇时间上网,他们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购物、网游、网聊等活动,其最大的特点是人机交流,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缺少家长和老师的监督,过分放纵自身有了网瘾。

3.网络内容的多样化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传染性”。如今随着网络发展的不断壮大,许多大学生都能在网络上了解第一手的新闻资讯、实时动态,再加之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愿意与同辈分享,这些资讯也会在大学中逐渐传播。这一现象造就了那些不会上网或者没有条件上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成为“上网群体”的冷落对象,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也迫使他们去接触网络,这样上网的群体逐渐增大。

二、解决大学生不良网络行为问题的建议

1.高校和社会齐抓共管,提高高校的网络管理水平。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应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对大学生上网渠道、上网内容进行监控和管理。一方面,高校可在校园网络系统中设置安全防火墙,安装信息过滤软件,鉴别网上信息内容,过滤掉危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不良信息和有害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将网络电子警察局机制引入高校网络,采取24小时值班制,安排计算机专业人员对网上信息进行监控,如发现有任何情况,及时上报消除隐患,并在校园网上公布值班人员和联系方式,以便同学举报不良网站。

2.高校需利用各种渠道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道德教育应成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具有极其紧密的关系。高校只有将网络道德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①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基础教育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高校要充分重视网络道德教育,在低年级开始开设有关网络教育的相关课程学习,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向学生灌输网络相关知识,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了解网络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将该门课程的成绩纳入大学生的学期成绩内,使学生充分重视该门课程的学习,提高自身对网络使用的自控性和自律性。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要使学生从心底接受网络道德教育,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教育形式和内容上必须有足够的创新能力。高校可开展例如知识竞赛、辩论赛、小品相声比赛等与网络道德教育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此来吸引学生重视网络道德教育,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网络知识的积极性,将被动性的灌输知识转化为主动性的接受知识,从而使教育能够事半功倍。③充分利用高校校园网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高校校园网是用来让学生了解本校实时新闻、教学情况的主要渠道,学生总会隔一段时间上校园网浏览一下,我们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校园网这一有利的平台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我们可专门开设“网络道德”这一频道,介绍网络的相关知识,也可上传一些正反面的视频让学生从图画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在校园网内开设聊天室、论坛等交流平台,给学生发表言论的机会,教师要在平台上积极与学生交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通过这些交流平台可以对不良信息在网上的流传进行监控,更好地保护学生。

3.加强对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具有一定网络专业知识的师资力量。如今的国内高校大多没有专门的老师分管网络建设这块的工作,部分学校是让本校计算机信息中心的老师兼任,这部分老师在网络建设和维护上有着一定的水平,但对网络监管这块仍然缺乏一定的专业性、权威性,可以多组织一些相关课程的学习用来提高负责网络监管的教师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作为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管理者的辅导员也应该转变传统的固有知识,提高自身相关专业的技能,全方面地为学生服务。若辅导员自身专业能力存在缺陷,就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有辅导员深刻了解网络相关政策、网络热点,准确细致地把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放在首位,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引导学生正确地利用网络这一媒体工具进行学习和生活。

4.制定高校网络的立法制度,切实保护大学生的权利利益。如今,很多发达国家已建立与网络相关的法律制度,用来保护青少年,以免他们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侵害。我国在1996~1997年,先后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和《计算机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我国《刑法》等相关法律也有打击网络犯罪、保护青少年的条款,从这些法律法规中可看出,国家对保护青少年的网络权益还是十分重视的,这些法规对预防青少年免受有害非法信息的伤害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国家的网络立法制度还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在规范商业网吧方面仍显落后。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高校网络的立法制度,规范关于大学生的相关商业网站和网吧,打击其中的不法行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网络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对于其中较活跃的群体——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个体的差异性,我们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不能单纯地把网络看成是洪水猛兽,以至于一味否定。大学生是有朝气、有活力的祖国下一代,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纠正大学生不良的网络行为,让网络充分帮助大学生,真真切切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张冰,徐世军.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与德育教育[J].大众科技,2010,(11):182.

[2]时爱福,华丽,李爱华.大学生网络行为及高校网络管理对策[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5).

上一篇: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之思考 下一篇:浅析计算机课程的认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