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尝试与探索

时间:2022-10-24 01:35:04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尝试与探索

摘要:从学习先进理念,提高本科办学意识;借助专业评估,加速软硬件建设;广泛调研,加强专业体系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健康发展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湖南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的尝试与探索及取得的成绩。并从理论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师资队伍体系建设的方面详细阐述了该专业在专业体系建设方面的尝试。

关键词:专业建设;办学意识;教育教学改革

专业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工学院属于新升格的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几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专业建设的尝试与探索。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在原湖南省重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科)的基础上于2008年创办的,虽然有一定的办学基础,但是由于软硬件基础相对薄弱且办学时间较短,因此在专业建设方面,我们一直没有停止尝试和探索的脚步。

一、学习先进理念,提高本科办学意识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CDIO标准直接参照工业界的需求,并将这种要求反映到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每一个环节,以满足产业对工程人才质量的需求。我校作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单位,多次到第一批“卓越院校”和我校董事会单位调研,结合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际。我们在认真消化吸收了CDIO理念和“卓越计划”的精髓的基础上,提出了“基本知识—综合能力—工程应用—创新意识”的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近几年来,该专业建成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示范实验室1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1个;培养省级青年教学能手1名、省级岗位能手1名、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名;围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获得省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4项。

二、借助专业评估,加速软硬件建设

我校为2007年新升格的本科院校,近几年将会陆续接受如新增专业办学水平和新增学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评估等多项评估工作。我校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精神,大力加强学科专业的软硬件建设。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了迎接各种评估工作,该专业教师严格执行了学校的“硕士化工程”并正在开展“博士化工程”,并将之与职称评聘直接挂钩,从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了迎接评估,我校还加大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如在原有实践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又建成并投入使用了通信与信息处理工程实践中心、ARM与嵌入式系统实验室、虚拟仪器实验室,使得该专业的实验室硬件资源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教学需要,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

三、广泛调研,加强专业体系建设

专业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生培养质量的优劣。通过到学校董事会单位深入调研、走访往届校友和借鉴同行院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相应的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师资队伍体系,通过近几年的实施与完善,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1.理论课程体系建设。在课程体系的结构上,我们设置了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专业选修课程和公共任选课程等模块。要求学生选修课完成不低于12学分,且至少修完2个学分的艺术类课程。另外,还在课程设置上保证英语、数学、计算机4年不断线,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考研做好铺垫。根据“需求驱动法”,我们通过对学校董事会单位及往届校友的调研和访谈的方法,确定了专业必修课程,并结合我校实际,我们指定了该专业的三个专业方向,并依此设置了相应的专业选修课程:①电子技术方向,设置的专业选修课程为:电子线路综合设计、FPGA技术、模拟集成电路及应用、EDA技术;②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设置的专业选修课程为:语音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嵌入式系统、DSP技术;③通信技术方向,设置的专业选修课程为:程控交换技术、现代通信网络技术、现代光纤通信技术、锁相与频率合成。上述3个方向的课程在第七学期开设,学生在第六学期期末根据自己兴趣自主选择一个方向,也可对剩余两个方向,从而实现“宽口径、重基础”的目的。另外,根据董事会单位建议,我们在专业必修课程中增添了《通信电源技术》课程。

2.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根据我校的办学定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认真探索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模式和途径——以项目驱动,工程背景突显,充分体现先进性、开放性,为社会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具体如下:①保证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4年不中断。首先,保证所有课程实验项目中“三性”实验项目的比例至少占70%;其次,依托校内外实习基地,保证学生每年至少完成一项实习任务;最后,对于直接影响就业的重点课程增设课程设计环节。②加大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实践教学条件以“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创新意识培养平台”为投入顺序。现由电工电子“湖南省普通高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电工电子“湖南省普通高校优秀实习教学基地”、通信与信息处理工程实践中心、创新开放实验室等25个操作室组成。校内实践教学用房面积3000m2、仪器设备资产1400万元。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健康发展

首先,我校在升本以后,大力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一方面,多次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传授经验;另一方面,要求各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到省内外知名高校学习本科教育教学观念。其次,学校制定和完善了相关制度,激发师生教改的主动性、积极性。再者,吸纳企业参与教改,加强产学研合作。本专业聘请了中国电信衡阳分公司的总经理、上海上嵌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和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等多名高级技术人才担任客座教授,并定期来校讲学和座谈。因此,我们可以时刻保持对现代经济社会对本专业的要求的清醒认识,保证本专业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

通过科学的尝试与探索,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该专业学生张桐等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在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该专业学生廖靖等获得湖南赛区一等奖1项;该专业学生高思白的“新型厨房垃圾处理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另外,该专业学生还在湖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衡阳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等赛事中取得了好成绩。

参考文献:

[1]周莲英,等.略论新兴专业的专业建设——以通信工程专业建设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0,(2).

[2]应自炉,等.基于COOP-CDIO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6).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湘教通[2012]401号);湖南工学院教研教改项目(JY201217)

作者简介:俞斌(1979-),男,江苏扬州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处理和DSP。

上一篇:高职计算机理实一体课程的课堂设计 下一篇: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