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师观念 提高学生能力

时间:2022-07-15 06:01:40

转变教师观念 提高学生能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基础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基础教育要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宗旨,以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自从新课改以来,基础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仍有个别地方、个别学校、个别教师,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对教育改革认识不到位,教学方法陈旧、呆板,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一、转变教师观念,指导学生学习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依然沿袭旧的教学观念,用“灌输式”、“填鸭式”进行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忽视了学生这个知识接受者群体,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和感受,轻视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新的课程改革,引入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把教师带入了一个新的教学时期。但有些教师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农村学校编制少,教师包班,时间少;教学信息闭塞,教师学的少;思想老化学的少等原因,导致教师吃老本,凭老经验、老套套,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是根本行不通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有时间就自学,自己要主动参加学校的校本培训,要按时参加各级组织的教材培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从根本上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课堂上做学生的引导者,自习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整理和探究,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锻炼,在学习中提高。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参与中完善、发展、提高。

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各种类型的应用题,过去的教材编排比较分散,教学时间长,教师在课堂上一类问题一类问题去教,学生在自习上重复地练习,机械地接受检测。学生成了被动的学习者。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中,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轻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在新课改中,必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思维、想象、推理、合作与探究等能力。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智力等特点,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结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以看到数学应用题,就能看出问题的结构,能把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联系起来,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等价关系,通过分析综合过程,把问题的各个部分有机联系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标明问题和条件,写出其中的关系。在训练过程中,根据应用题的要求,教师的设计,转换问题和条件,培养学生扩题、缩题等方面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目的。

三、让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在运用数学知识。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际应用;只注重数学的演练,忽视了与实际的联系。教归教,学归学,教学与实际脱钩,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去收集、整理数学信息,让学生对信息灵活地筛选和处理,教师予以指导,并把它变为数学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共同研究、探讨,进行解决,增加问题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总之,只有彻底转变教师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让学生在操场实际走一走,量一量,亲自感受500m、1000m的实际长度,让学生拉一拉,测一测,培养学生的距离感等。通过这些活动,将静态的、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的、具体的数学,让学生在现实中感受、体验、学习,从而更深刻地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使他们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上一篇:中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下一篇: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