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方法

时间:2022-07-15 05:58:06

谈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方法

摘要: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对数学学科的教育更是缺乏方法和资源,相关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更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广大教师必须深入探究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提出并实践一种合适的教学改革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发展;改革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变相阻碍了当地教育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因为师资力量有限,无法聘请足够资质的教师来授课,部分资历不够的教师在课前准备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和不足。首先,从制作课件设计课堂板书的角度看,大部分教师很难让自己编写的课件或者准备的板书达到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从而无法在上课的过程中调动起学生的情绪或者让他们产生情景交融的多方位感觉。基于这种成因,个别教师展开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反思了自己在准备课件和板书中的不合格因素。正因为缺少适当的学情分析和有质量的板书设计,导致这些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遇到了阻碍,只能照搬其他来源的教学资料,俗称照本宣科。部分教学案例由于完全套用其他现有优质的教学资源,而脱离了农村小学教学实际的现状,不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基本宗旨,更不能激发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情感,没有达到使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的教学目的。其次,对于课堂练习来说,由于照搬现有优质课件,课堂练习题目的设计较为肤浅,而且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水平,起不到真正巩固教学质量的效果。真正好的课堂练习题目,应当是由教师基于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自己创造或者改编以后,再用来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而目前的现状是,在农村地区的小学,课堂练习的设计非常肤浅而且没有参考价值,优秀的课堂设计出现的概率太低,大部分都是照抄现有优秀教案,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也失去了做这些题目的兴趣,所以教学质量持续低下。第三,在农村地区的学校里,大部分教师缺乏对教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对“理论”授课的研究程度没有达到要求标准。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头重脚轻。所谓头重脚轻,即只重视数学“结论”的讲解,而忽略了在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过程”探索的现象。如在数学教学中“鸡兔同笼”问题以及互为相反数的意义,学生自己没有对这个问题的真实理解,没有设想出现实中鸡跟兔子相处在同一个笼子里面的真实场景,也就是通常教学中所讲的主体地位落实不到位,于是只能依赖教师的讲解,教师强加自己的思维模式给学生,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即出现了“教师的思维替代了学生思维、教师的解答代替了学生的解答”。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缺乏数学有关的语言能力、数学要求具备的逻辑分析能力(数学思维)、实践认知的培养。这些问题的根源,都是由于教师对教材的内容以及它们的编排顺序理解不够透彻,所以才导致上述“在讲解问题的时候没抓住根本特征,对难点的突破不够一针见血”的现象,综述还是因为教师缺乏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对应用的深度与广度把握不够。另外,课堂练习的设计不合理,达不到真正训练学生能力水平的目的,练习题设计不够严密、科学,会严重减慢学生某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速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迫在眉急。

一、全面把控教师的备课过程,优化课件及教案

在农村地区的小学里,有关部门要对教师的备课质量引起高度重视,优化教师教学过程中所用的一切资料。上级管理部门要督促教师自主编写课件,杜绝照搬照抄现有优质课件的行为。对教师编写课件的过程做到全面跟踪管理,保障教师行为的规范性,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有关的格式模板编写,并做到每一位教师有一份完整的课件收纳录,方便随时查阅和供上级部门检查。在跟踪管理监督的过程中,学校也应该对各个教师的课件评价打分,挑选出其中优秀的课件并加以保存,给后续浅资历教师提供参考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学校也要对教师的言行加以规范管理,派人去课堂监督授课教师,教学内容是否与课件紧密相连,防止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也对学生的听课质量做一个评价。观察教师是否能完全根据本班实际,做到因材施教,最大程度地调动本班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即所说的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优质生源与教师本身习惯的教学风格相结合,从根本上杜绝抄袭其他现有课件的现象。

二、对教学过程加强管理

教学负责人应该要求授课教师做到吃透教材内容。所谓吃透教材内容,即对教材内容、编排的顺序意图做到完全深入的解读。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即新课标,在部分偏远地区的小学仍不是很盛行。教师应完全做到对新课程标准的详细理解,真正把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落到实处。另外,在课余时间里,教师应对教学方法多加研究,善于运用科学技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效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从而提高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和效果。

三、加大作业监管力度,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

首先,教师在作业的设置上应合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作业的内容,不应该照搬现有的题目,应自己设计修改,让它们贴近学生的真实水平,从而真正起到课后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第二,重视学生的书写格式。书写的好坏体现了学生的态度。教师在批改的过程中应对学生的书写格式、字迹以及答题质量给出全面详细的评价。同时,教师也应端正自己批改作业的态度,重视每一次修改学生作业的机会,把它们当作一个与学生交流互动的途径,通过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在后续的课堂上更好地教学。另外,教师不能简单地写上批改日期,应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给出等级或者分数,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120-121.

[2]胡长青.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J].新闻世界,2011(3):129-130.

作者:郭广平 单位:甘肃省临洮县峡口学区

上一篇:电线电缆检测技术探讨 下一篇:电子通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