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实现的途径

时间:2022-07-15 05:14:33

高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实现的途径

【内容摘要】音乐是一种感性的艺术,实现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便是音乐教育。高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实现,需要从德育关系与音乐教育的角度来分析,对高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实现的途径进行充分的阐述。

【关键词】高校 音乐教育 德育功能

利用音乐教育来完善学生德育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方法,对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有着独特的效用。高校可以通过音乐的各种表现形式如音乐作品、乐器演奏、歌曲演唱等方式,来实现高校德育所包含的教育内容。故而音乐教育是教师对大学生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的最佳方式之一。

一、蕴含德育功能的高校音乐教育

1.大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

我们知道,音乐的学习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学习必须持之以恒,倘若没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坚强的意志,是不可能在各项比赛和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在国际音乐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的郎朗、李云迪等,他们都用行动展现出个人非凡的实力。因此对于学习音乐的学生而言,倘若想在音乐方面取得一定的造诣,就必须对音乐的各项基本功(如动作训练、发声等)重复不断地加以练习。所以,高校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具有不容置疑的作用。

2.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

在大合唱、器乐演奏以及群舞表演等方面,需要所有成员的有效配合,即所有参演人员必须做到协调同步,所以对于参演学生而言,具备良好的全局观与整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将群体演出的效果完美展现给欣赏者。所以,不管是在训练过程中还是在比赛演出中,切忌搞格格不入,鹤立鸡群,要铭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所以,在群体的演出训练过程中,参演人员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修养,学生之间要学会相互关爱、相互帮助与理解,学会包容对方,而在相互协作方面,一定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在能力提升过程中,学生的全局意识、团结协作的意识、集体观念形成以及整体意识等各方面的提升都有助于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学习。不难发现,高校的音乐教育为德育工作的开展起到独特的积极作用。

3.涵育大学生的情感态度

音乐是一种感性的艺术,可以触动人们的心弦,丰富的音乐形象可以在潜意识中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讲解基本的音乐知识外,还需要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其从音乐作用中感受与领悟到音乐包含的更深层次的内容,进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最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音乐作品的情感,并从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利用那些感染力极强的音乐作品,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从而影响学生行为。

二、高校实现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途径

1.以全面发展、塑造身心健康为核心

高校音乐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的教育,也是一种知识教育。高校通过音乐教育教会学生对音乐的特性进行把握,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音乐接受能力;使学生能够鉴赏和感应音乐美,还能够发现和创造音乐美,促使净化与升华学生的心灵。通过对音乐学习与欣赏,调整学生的不良情绪,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健康情感,可以让学生排除人际交往中的绊脚石,帮助学生从自我世界中走出来。充分有效发挥出音乐教育的潜在的作用,能够在学生们的道德情操、思想境界的培养上起到一定的作用。高校可以利用音乐教育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进而达到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完善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

对影响学生成长的音乐教育加以重视,可以将音乐科目调整为高校的必修科目,来达到德育工作进一步推进的目的。这种做法不仅能够转变学生对高校音乐教育的看法,还可以让全体师生加以重视音乐教育,最终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来提升自身修养与道德情操。通过大量实证研究得出,普通高校将合唱充分融入到音乐教育中,势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合唱实质就是一种集体演唱的声乐形式。一些歌曲能够完美地呈现出合唱艺术,取决于所有参演人员的共同努力。对于歌曲的合唱,参演人员必须要跟着指挥与音乐伴奏的节奏进行,节奏要非常精确,既不能晚出半拍也不能早出半拍。一些大学生注重个性的张扬,忽视其他人的感受,因此设立合唱训练科目,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充分融入到大学这个大家庭中,还能够提升整体的协作性。

3.采用形式多样的授课方法

基于丰富的高校音乐教育内容以及大学生的灵活思维、认知程度高、视野广等特征,对高校开展音乐教育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日常的其他教育环节的各种工作中融入高校音乐教育,也包括课堂的、专门的、集中的音乐教育。

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当前大学生热衷于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所以笔者在此建议,对于音乐教师而言,除了在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基础外,还可以利用课堂式实践法让学生翱翔于音乐知识的海洋,去感悟音乐的真谛与音乐的灵魂。

4.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优秀的校园文化具备三大功能,即感染、凝聚以及激励,这三种功能对于德育工作的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教育导向、培养道德情操、提升修养等。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德育教育是息息相关的,两者是辩证统一、缺一不可的,不仅相互制约,还相互影响。功能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是进一步推动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是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与培养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主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国家教委.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J] .中国高等教育,1996(2).

[3]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13.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上一篇:高中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下一篇: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