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初中历史作业

时间:2022-07-15 04:27:57

如何处理初中历史作业

摘要:作业是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检测,因此,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要有一定的科学性。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方面有很多,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是其中一项,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准的体现。教师在进行作业的布置时,首要问题是把兴趣作为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作业布置;内容设计;学习兴趣;挑战性

有人说教师的高度、厚度、宽度,决定教学的高度、厚度、宽度。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这里所说的三个度,就是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的教学水平。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方面有很多,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是其中一项,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准的体现。初中历史是初中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考的一个科目。教学效果的反馈需要作业来体现,初中历史的作业 怎样设计和布置,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初中历史作业的现状

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下,历史知识是需要记忆的,很多的 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需要学生耳熟能详,流利回答。这就要求学生强化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时间推移至现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不断在老师的教学活动中体现,教学过程中,方法和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历史教学走进一个新时代。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对历史教学的影响一时还难以彻底根除。老师机械地布置作业,学生被动地完成作业,师生对作业的热情都不高,作业成为一种负担和一种无奈。由于课时的限制,学生故意拖欠作业,或者做了作业没有好的效果,只是把课后的答案抄一遍,对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学习效果的提升,都毫无意义。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思考价值,学生就将教材文本的内容,部分地搬到作业本上。这样的作业形式没有形成学生应有的学习能力,没有反映出作业应有的效果,写与不写,区别不大。而且作业的形式单一化,学生也熟络了教师的作业布置模式。比如类似的某某事件的 “原因、过程、意义”就是“背景、内容、作用”等。教材中的史实与结论是不变的,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形成了一种定势的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成为纸上谈兵。同时也不适应时展对历史教学的要求,更不适合新时期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的要求。

二、强化初中历史作业效率的途径

作业是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检测,因此,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要有一定的科学性。而且在作业的设计上绝不是照本宣科,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的拍脑门决定的作业, 而是一项充满趣味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教学效果检测行为和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1.增加作业的趣味性

趣味性是学生学习的助力器,俗话说乐知比好知还重要。学生对作业有了兴趣,动力就会自然产生,学习效果自然会好。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的布置时,首要问题是把兴趣作为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的教学,我给学生布置作业,以画作的形式反映北京人 和河姆渡人的生活场景。学生中有绘画人才,通过两幅画面的对照,学生兴趣盎然,这种新颖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兴趣大增。学生在画面中可以看到远古居民用火 的场景,磨制石器的场景,这些内容以视觉印象烙印在学生的头脑中。

2.作业内容有思考性

教师的教学缺乏突破性,在教学设计和作业布置时都不能表现出具有创意的教学和作业,尤其是挑战权威的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不具备思考性,学生的思维性质不会产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作业内容富有挑战性,才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例如,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改革开放,是中国焕然一新。在教授《改革开放》一课的内容时,我选择了这样的作业形式,这次作业课外完成,以小组为单位,在社区内、在网络上、在电视新闻里寻找改革开发发生的剧烈变化,但是学生还会发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带来的环境破坏问题,体制转型期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腐败、贫富差距拉大 等负面现象。我让学生自己把对这些情况的思考写出来,学生感受到了课题的重大,感受到了作业的分量,他们对作业所用的心思也加大了。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表现,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但是科技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负面性,比如核武器、农药和化肥等,都是有利弊之分的,这让学生的思维角度发生了逆转,具有挑战性的作业,是学生思维创新的基础。

再比如讲解《鸦片战争》时,传统的教学观念是认为鸦片战争地中国历史上耻辱的一页,的那是我让学生从反面去思考这个问题。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正是这场战争让国人觉醒,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

布置好历史作业,同做好课堂教学一样的重要,作业是一种教学评价形式,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检测的手段。因此,一名优秀的历史老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更要重视学生作业的布置和设计。重视作业内容的设计和选择,可以巩固教学成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学生的应考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红梅.也谈初中英语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快乐阅读. 2011(02)

[2] 周爱莲.对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思考[J].考试周刊. 2007(48)

[3] 熊美莲.英语教学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S1)

[4] 毛建萍.新课改指导下的英语作业设计[J].新课程(教研版). 2009(07)

上一篇:信息通信类学术期刊网络平台建设刍议 下一篇:可怕的N种“媒体逆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