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激励问题研究述评

时间:2022-07-15 02:45:10

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激励问题研究述评

摘 要: 教授是高校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但在现实的考评体系下,不少教授不愿意为本科生授课。本文围绕国内外教授为本科生教授的激励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经验方面的总结和述评。文章指出,当前要激励我国教授为本科教育更好地服务,必须建立一套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制度,并且就如何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应该分两步走的制度性构建思路。

关键词: 教授 本科生 激励

一、引言

周济(2004)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就曾提出:“高校必须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学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1]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学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要为本科学生讲授一门课程。”[2]2007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中明确规定:“坚持教授上讲台,保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要把为本科生授课作为教授、副教授的基本要求。不承担本科教学任务者不得被聘为教授、副教授职务。被聘为教授、副教授后,如连续两年不为本科生授课,不得再聘任其教授、副教授职务。”[3]从过去多年实践来看,虽然很多高校也据此制定了相应的规定,给本科生上课与教师职称、津贴挂钩,但仍然有部分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一些高校还采取了各种变通方式,课表上授课者是教授,可上课者却是教授的研究生或其他教师。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4]

官方(教育部)几次“意见”以来,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是不是有所改观?为什么仍有教授不愿意给本科生上课?如何激励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及上好课?以上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我国高校本科教学的激励理论探讨与实践

(一)我国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现象描述及理论分析

在中国各大高校,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重科研、轻教学”。事实上,在我国高校,教授不愿意为大学本科生授课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年轻的教师为了评职称、为了生存与发展都在拼命地忙着申请课题、。究其原因归纳有以下三点:第一,这与大学办学定位有关。各大高校纷纷打造研究型大学,造成了重科研、轻教学的集体浮躁;第二,与高校的职称晋升考核制度。因为考核的主要是论文、项目,教师们对教学没多大兴趣。第三,归咎于本科教学的工资报酬相对太低。教师对机会成本的考虑,更乐于搞科研或在外兼职。

(二)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的运行效果

为了加强本科教学,充分利用、管理好高校教学资源,教育部于2005、2007和2012年先后三次颁布“意见”,明文要求副高以上教师给本科生上课。但是,仍有不少的教授依旧在制度的框架内,没有为本科生授课。例如,根据《上海大学2011年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上海大学2011年度教授为本科教学的授课率仅占8.8%[5]。刘根生(2012)研究指出,2003年全国高校中,能够做到为本科生讲课的教授仅为54%,2009年这个比例已超过90%[6]。这说明推进“教授上课战略”是有一定成效的,但仍有近10%的教授没能按规定讲授本科课程。全国有2000多所高校,“10%”应不容忽视。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博弈中,硬规定往往变成了软约束,推进“教授上课战略”难免打折扣(刘海鹏2010)[7]。

(三)我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探讨

在国内,关于如何激励高校教师的讨论已很多。更多的人,从如何提高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积极性的角度,基于激励需求的角度,探讨了激励机制设计问题。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有人基于对国外的激励理论和激励经验,探讨我国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设计(马跃,2006;罗建生,2007b;陈春莲,2007;王勇明,2007;张振鹏,2008。)[8-12];运用博弈论,探讨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高校教师的合作激励问题(张朝孝2003)[13];运用委托理论分析如何激励高校教师的的积极性(丙金生、彭兴奎2009)[14];从心理需要的角度探讨如何满足高校教师的需要进而来激励他们的积极性(贾杰、王晶,2009)[15];运用系统理论,从激励机制系统的运行及其机制设计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激励高校教师(友,2011)[16]。但是,专门从一个特殊群体——教授群体来系统地探讨如何激励教授为本科生授课仍不多见。王琦(2008)基于对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和学生的调查,较深入地分析了教授不愿意为本科生授课原因,但遗憾的是,其在政策建议部分却没能深入下去[17]。此外,孙德芬(2011)分析了影响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制度性原因及其他个人因素,最后提出了要在聘任制度和评价制度方面进行改革政策建议[18]。

三、西方国家激励教授服务本科教学:理论与实践

通过对西方办学理念和教学理论的考察,我们看到,西方高校激励教授从事教学工作的方法有如下几方面:①明确的大学定位。在美国,几乎所有高校均承担着三大职责:教学、研究、服务。而教学工作被视为立校之本,每个教师每年必须完成学校所规定讲授的课程门数,还要承担指导学生学习、选课、写论文、做实验等教学工作。此外,教师还要参与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发展等与教学相关的工作。②为教学提供良好的服务并注重教师发展。在美国,高校非常重视为教师提供很多优质的服务,并关心教师的发展,这对美国教师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提高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③成熟、健全、科学、有效的晋升评价与奖惩机制。美国各高校为了保障教师能履行三大职责,各个高校均设有一套激励与约束运行机制,它包括考评制度、晋升制度、教授终身制度,既有奖励又有惩罚的激励约束机制及竞争机制等。美国大学推进对老师的考核制度,为教师聘用、晋升、奖惩、薪酬等决策提供了公平合理、客观实际的依据,有效地保证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服务工作的开展,最终使得绩效责任制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在“绩效责任”观下的考核制度,还加强了校、院系、教师三者之间的沟通,理顺了学校内部管理。

四、理论述评

关于激励理论的成果已经非常丰富,并且,关于激励高校教师机制方面的研究也已不少,然而,“高校教师”常常是一个笼统概念,已有的研究关注了如何对新任教师积极性的激励,却缺乏对大学教授群体积极性到底如何激励的有效办法及其相应激励与制约制度变迁的深入思考。总体上,国内已有的关于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研究主要是从教师群体客观需要的角度,讨论了如何激励的手段或种种激励措施,然而,却缺少从激励供给的角度进行分析。如从现行高校教室考评制度、晋升制度、国家教学与科研项目管理方式、教学奖励力度及其项目管理办法的深层次的制度性缺陷角度,去寻找更为有效地解决问题的途径。当然,激励是必要的,适当的约束是非常关键的。在国家先后通过强制性制度安排——教授必须为本科生授课,但是依然存在“轻教学”的浮躁现象。因此,在强制性制度约束的同时,还需注意将其他配套性制度安排到位。

陈骏(2012)指出,一流大学之所以成为一流,是因为培养出了一流的本科生,无论哈佛、耶鲁,还是北大、清华,莫不如此[19]。但是,中国高校里最优质的资源都不愿意投向教学服务,说明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管理机制出了问题。从制度层面看,一是现行高校教师评价、考核机制的缺陷。在一个“重科研”的评价导向下,发论文、拿课题、搞专利等均成为竞相追逐的热切目标,教学任务则被放在最后。因为,没有论文、没有课题支撑,就很难把职称评上去。但是,如果一名教授教学工作量基本符合要求,甚至不上课,但、申请课题成果可观,则照样可以获得优秀评价。二是我国整体的大学定位及其政绩观。高校扩招以来,高校盲目追求“高规格”——研究型大学,一度“千校一面”、“同质化”的倾向比较明显。学术研究作为各大学校的重点,正如武书连对大学排名那样,论文、课题、经费成为各高校向社会展示的重要指标,进而体现在对教师的评价上,把学术研究成果放在首位,大学办学日益变得功利化。三是当前的学术管理方式——课题申报、奖项评审制度的弊病。按照当前的课题申报、评审机制,教授的大部分精力被用于“跑课题、跑奖励”,这必然影响本科教学。

如何激励大学教授的积极性使其为本科生上课并上好课?目前的探讨仅限于粗浅的定性讨论,争议很多、没有形成一套系统性的改进办法、缺乏实证。

总之,针对我国的实际需要,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势在必行,授课激励制度的安排,可分两步走:第一步,也就是在现阶段,应强调“约束性的激励机制”,即要从制度的层面进行必要的刚性约束,如改革现行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绩效评价与考核体系、建立学生和同行的参评和互评制度、严格规范教授社会兼职等。第二步,应注重长远,进行系统性的诱致性制度设计,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如重新定位大学功能与重构大学使命、大幅度提升教师授课待遇、完善具有服务性的教师进退机制、改革当前学术管理方式、推行教授治学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望使得教授为本科学生授课成为一项自觉的大学基本制度,才能让大学定位真正回归教育本位,让每一位教员为了大学使命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济.教授为本科生上课要成为项一基本制度[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4(12):11.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J],教高[2005]l号.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7]2号.

[4]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2]4号.

[5]上海大学.上海大学年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R].上海大学,2011(6).

[6]刘根生.“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不应是软约束[N].光明日报,2012-4-27.http:///ole/show.aspx?id=21522.

[7]刘海鹏.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与大学使命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4):122-124.

[8]马跃如.高等学校教师激励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9]罗建生b.美国终身教授制对我国高校激励机制的启示[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53-156.

[10]陈春莲.基于“需要层次理论”上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建设[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7(3):23-25.

[11]王勇明.中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12]张振鹏.基于激励理论完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8(11):166-168.

[13]张朝孝.基于博弈论的员工激励与合作的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3.

[14]丙金生,彭兴奎.多任务委托模型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年(6):128-129.

[15]贾杰,王晶.心理契约视角下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分析[J].考试周刊,2009(2):25-26.

[16]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17]王琦.研究型大学“教授为本科生授课”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8]孙德芬.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1(8):145-146.

[19]陈骏.集全校之力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2(11):36-38.

基金项目: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校级课题“高校教师教学激励机制研究”(主持人:甄静,项目编号:2013004)。

上一篇:高校辅导员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下一篇:《麻将在美国风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