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电采集系统反窃电技术初探

时间:2022-07-15 01:49:49

基于用电采集系统反窃电技术初探

摘 要:现阶段,电能俨然已成为人们学习、工作与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当看到,目前的窃电技术已逐渐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的特征,窃电形式五花八门,给反窃电工作设置了困难,使供电企业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日益猖獗的窃电现象扰乱了社会法制建设,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近年来,供电企业开始研发并投入应用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反窃电技术,收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本文主要探究了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反窃电技术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窃电技术;供电企业

中图分类号: TM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5-180-2

0 引言

电能是维持公众日常起居生活、保障工业系统稳步运作的关键因素,为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电力供应工作的质量。目前,各式各样的窃电技术对电力系统造成了干扰,影响了电力供应工作的质量。今天,窃电技术的智能化、信息化程度较高,为此,有必要研发先进的、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反窃电技术,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反窃电工作的质量。

1 常见的窃电方式

1.1 在电压线圈上串联分压电阻或断开电压联片

通常情况下,窃电分子会松开电压联接片,这是一种较为低级的窃电方式,窃电分子在窃电过程中不必打开表封。除此之外,窃电分子还会通过在电压线圈上串联分压电阻的方式来达到窃电的目的。窃电分子在打开电表外盖后在电压线圈上串接一个电阻,使用绝套管或绝缘胶布套住电阻,使得人们不易发现串接上去的电阻。串接在电压线圈上的电阻能够起到分压作用,在电表运行过程中,一部分电压被电阻所分担,此时,电压线圈两端的电压将降低,如此,电表计量数目将显著减小。

1.2 对短路计量装置的电流线圈进行改动

一般来讲,窃电分子会选择在电能表相线输出端与输入端中插入导线或者并接电阻,使得并接电阻或导线发挥分流作用。结合物理学常识可知,导线的电阻极小(接近于零),因此在电能表相线输入端与输出端插入导线后,大部分电流会由短接导线通过,在此状况下,电能表会因几乎没有电流通过电流线圈而发生停转。在电能表中接入(并接)电阻值远低于电流线圈阻值的电阻后,并接电阻与电能表电流线圈将形成并联电路,此后,并接电阻上将通过大部分电流,电能表的电流线圈几乎没有电流通过,此时,电能表会慢转甚至停转[1]。

1.3 断零窃电

在应用断零窃电技术前,窃电分子需要断开电能表进线端的开关。某种意义上,断零窃电法与调接窃电法的流程较为相似,二者皆要自设或者另接地线,此外,还需要将倒闸开关安装在室内。电流线圈在断开电表输入零线后依然能够通过电流,电压线圈则会失去电压,在此状况下,窃电分子实施窃电行为后用户的电能表不会计量,窃电分子也就成功地实现了窃电的目的。

2 传统的反窃电技术

2.1 对电能表铅封设计进行改进

未经改进的电能表铅封具有易复原、易被撬开的缺陷,从而给窃电分子窃电行为的实施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现阶段,供电部门开始推广使用封口压下后无法复原的电能表铅封封法,并为所有铅封提供一个编号,实现了对电能表铅封的统一管理[2]。

2.2 集中安装电能表,封锁与加封电能表屏柜

常规的窃电方式需要对电能表进行处理,所以加封与封锁电能表的屏柜能够有效地强化防窃电效果。现阶段,城市小区等住宅密集区域已大规模普及了采用屏柜加封与封i设计的电能表。供电企业调查数据显示,在推广使用屏柜被加封与封锁的电能表后,窃电行为的发生率与成功率显著下降。

2.3 应用具有止逆功能的电能表

目前,许多窃电分子采用使电能表反转的方法来实施窃电行为,在此状况下,供电企业开始大规模应用具有止逆功能的电能表。近年来,江苏等用电大省推广了电能表轮换改造工作,为用户安装了止逆功能的电能表,有效地降低了反向电流窃电行为的发生率。

3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反窃电技术

3.1 负荷电量预测以及分析

预测方法、基础资料与预测手段的质量决定了电力负荷预测工作的准确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电力负荷预测工作中要保障基础资料的丰富性以及准确性。数据采集是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重要功能,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所采集的用户数据是重要的基础资料,该资料具有较强的准确性与及时性。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具备采集电流、电量、负荷以及电压等用户用电数据的功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拥有丰富的电力数据资源,不同类型用户的历史数据是分开建立的,不同类型用户的历史数据拥有对应电费负荷结构类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对每个用户开展单独预测工作,对负荷电量的预测误差进行单独性的控制,随后利用总加的方法获得供电区域的预测电荷量[3]。

3.2 反窃电技术的应用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具备强大的在线监视功能,系统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用户的窃电行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会对电量信息进行采集,并将电量信息传回主站,主站接收到电量信息后,后台会自动地对用户的用电状况进行分析,主要分析用电过程中存在的欠压、失压、三相不平衡以及断相等问题。与传统的防窃电方法相较,应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来开展防窃电工作能够最大程度地缩小可疑用户的排查范围。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采集、分析以及比较相关历史用电数据,如此,系统便能够较为及时地发现电能表的计量异常状况,实现对窃电风险的事中管理与事后管理。传统的反窃电技术颇有“马后炮”的意味,在防窃电工作中担任“事后发现者”的角色,也就是说,传统的防窃电技术难以有效预防窃电行为,只能够在窃电行为发生后开展补救工作。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后,供电企业能够实现对窃电行为的事中管理,及时有效地发现窃电行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记录异常用电数据,为窃电行为的证实工作提供证据。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结合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其中包括各类有线与无线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赋予了系统优秀的监视能力,系统能够严密、全面、细致地监视每一位用户的用电信息。与传统的防窃电手段相较,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用电信息巡查效率更佳,能够实现每十分钟检查一次辖区内所有用户用电信息的目标。

4 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反窃电技术的具体应用

4.1 确定窃电范围

在应用先进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后,电力技术人员能够及时确定存在着高线损的用电区域,对区域内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核查,借助用电信息丰富的数据资源来缩小核查范围,进而熟悉准确、快速地找出窃电行为的发生地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帮助电力技术人员确定窃电分子的准确位置后,技术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内前往窃电现场,对相关窃电装置开展拆除工作,并且可以加固线路保护装置以及电能表,从而避免二次窃电现象的出现。

4.2 准确排查高线损区域

将一个线损的结构系统设置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内部,则线损结构系统能够发挥监测线损信息的作用,有效地排查高线损区域。技术人员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植入了功能性的计算机程序,线损的结构系统可以依据计算机程序的设定来开展用户用电量以及用户数量的比对工作。如果某区域发生窃电现象,则该区域的用电数据将发生较大的波动,用电信息系统会及时察觉数据波动,从而迅速发现区域内的窃电现象。

4.3 对数据进行智能核查

现阶段,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实现对电能表用电信息的远距离抄录工作。在用电信息抄录过程中,工作人员将用户的标号输入至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之中,随后将用户的用电记录从系统中调出,对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全面的核查,查看用户用电信息是否存在异常。如果用户的用电信息完全正常,则技术人员需要开展对用户供电线路的排查工作,主要任务是确认供电线路的电压与电流是否正常,大量事实表明,此种数据核查方式的效果非常显著,能够较为有效地降低技术人员的工作量。

4.4 现场检查

在应用基于用电信息系统的智能反窃电技术后,技术人员可以锁定窃电用户。在确定窃电用户后,电力工作人员应当跟进质量合格的现场检查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是加固电能表外部保护装置、确认电能表内部机构是否正常等。为了防止二次窃电现象的发生,需要及时更换受损的电能表。

5 结语

新的发展形势下做好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反窃电技术开l与应用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供电企业应当积极提升技术研发人员的综合素质,致力于优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性能,推广应用新型电能表与反窃电技术,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电力行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陈文瑛,陈雁,邱林,赵加奎,王树龙,张剑,刘洋,朱平飞,欧阳红.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反窃电分析[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6(10).

[2] 刘勇锋.浅谈用电检查面临的问题及反窃电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4).

[3] 王昕,田猛,赵艳峰,赵旭,魏龄,蒋婷婷,王先培.一种基于状态估计的新型窃电方法及对策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23).

上一篇:略读教学要“略而不简单” 下一篇:浅谈提高专利侵权损害赔偿中赔偿额的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