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与评价

时间:2022-07-15 01:44:16

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与评价

摘要:水文地质勘察是工程地质勘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工程建设施工中重要的参考依据,对工程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水文地质勘察高度的重视,仔细的勘察,能够最大限度的认清存在的安全隐患,以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治危害的发生,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P6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作为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应该认真学习相关地质知识,充分了解没有区域地质因素,通过实践和理论的研究,在实施地质勘察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制定出勘察设计方向,分析勘察中遇到的可能原因,制定一套有效的方法指导工程地质勘察的有效进行,达到即安全有快速,更好的为工程勘察建设服务。

一、水文地质在岩土工程中的相关勘察要求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需因地制宜,在搜集资料以及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基础上,明确工程所处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特性和变化规律。

1、地理条件

包含以气象、水文特征以及地形地貌为主的内容:气象、水文特征指代工程所在地区,是否属于亚热带或者热带、是否季风气候,它的湿润所达到的程度与拥有的热量等。地形地貌则指代工程地区四周的水源情况、平原或高原特点、地形是否开阔平坦、地貌侵蚀和堆积状况如何等。

2、地下水位情况

包括历史最高、最低地下水位和近年来水位动态变化走向;地下水排泄所需要求、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关系以及排泄关系对地下水位的作用等;场地地质条件下对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状态的影响,查明场地污染源及判定地下水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

3、地质环境

包括工程所处地区地质所拥有的构造特征、地基所有的构架及其对第四系厚度的影响、地层的特点、新构造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二、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在以往的工程勘察报告中

由于缺少结合基础设计和施工需要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在很多地区已发生多起因地下水造成基础下沉和建筑物开裂的质量事故,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今后在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间题的评价,主要应考虑以下内容:

1、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2、工程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3、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

(1)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硷及硷内钢筋的腐蚀性。

(2)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

(3)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土时,应预测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

(4)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

(5)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应进行渗透性和富水性试验,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性的可能性。

三、分析地下水对工程地质造成的危害

这里我们主要用岩土体地质进行分析,地下水是岩土体的重要组成,从各方面影响岩土体的工程特性,影响施工的稳固性和长久性。地下水是怎么影响工程地质的,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上升和下浮变化影响的,也和地下水的动水压力有直接关系。了解水位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在工程勘察中,地下水位的变化,影响了岩土工程。地下水的高度位置和和季节变化有关系的,夏天雨季时水位一定上升,冬季旱季时水位也会下降,水位的变动带也就是从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区别的,地下水位的天然变化是有区域性的,同时也在渐变的,我们难以发现,他的变化幅度不是很大。当然有些突发的自然危害除外,这些年通过人为因素引起的局部性地下水位问题也很常见,人为导致水位升降变化的也大于自然形成因素,人为的原因造成的岩土工程问题危害更为严重,所以我们为了正确了解和评价地下水位,使升降变化减少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在勘察时候勘察人员首先要准确地测定静止的水位高度。只有测出天然状态下地质地下水稳定水位线,才可以做到勘察准确。在测定静水位时首先要了解水位知识:上部为潜水、下部为承压水或多层含水层地区,这些水位都应该分层测定结果,其次静水位的测定要有一定的稳定直接,刚开始接触到的水不一定是静水位。一般的每个地区都要分时间定时测试,通过基础的勘察得出结果。在测出结果后要对其进行比对研究。地下水位过大下降会引起的岩土工程问题人们在勘察中对地下水位局部进行集中、过量的抽取,使地下水补给量远远少于抽取量,导致地下水位持续过大减少,地下水位局部过大下降就会导致主要岩土工程问题,首先的问题就是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断裂,不但破坏岩土体的基本稳定性,还会影响勘察施工进度。在有些特殊的地理环境地区,由于抽水过大造成地下水位过大下降,导致地下水降落漏斗不断扩大,使水资源短缺甚至枯竭,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四、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1、制定全面可靠的勘察报告,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的过程中要详细准确对相关的信息、资料、参数进行记录、整理和计算。勘察工作完毕后要对勘察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制定出全面、科学、准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报告是整个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的重要参考依据,直接关系到后续所有施工步骤能否顺利进行以及工程整体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在地质勘察报告中,对尤其对水位地质评价的内容加以重视,除了必要的岩土结构、分布等岩土情况的内容,还要对地下水的类型、埋深、水位、涌水量等基本信息;地表水与地下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以及水文地质的多项相关参数进行分析和计算,同时还要对因季节和气候变化引起的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2、进行水文和环境地球物理勘察

地面调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地面勘察困难的区域可采取物探方法进行勘察,必要时将高密度电法勘探和激发极化法电法勘探结合起来,对工程地质情况和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细致深入的勘察,对地下水的分布情况进行勘察,分析其水位变化的规律。

3、增强基坑突涌的防治措施

工程地基在施工前,要对基坑周围的地质情况和水文情况进行严密细致的勘察,对基坑周围隔水层的基本情况,如厚度、岩性查明,检验承压含水层顶板是否满足水文地质情况和建筑工程的需要,参考基坑深度核验突涌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同时,对突涌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的形式以及突涌发生可能产生的危害和影响进行预估。如果存在发生突涌的威胁,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如对基坑深度进行控制或者加设排水孔,使承压的水位有效降低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文章的分析和探讨,如果水文条件很差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为了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防止一些问题对工程造成危害就应该做好水文地质工程勘察工作。无论是从自然环境方面、水文条件方面还是从人为的因素方面来展开工作都要对地质进行认真的分析不能有一点的疏忽。只有从多个方面入手才能发挥水文地质工程勘察工作的实效性,确保后期的工程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宝英.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综论[J].科技创新导报,2013(07).

[2]梁春贝,鲁涛峰,安金亮.水文地质综合勘探方案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2(01).

[3]王新春.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J].科技传播,2012(03).

上一篇:浅析房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下一篇:浅议屋面渗漏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