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马背药袋”的百姓关怀

时间:2022-07-15 10:54:19

在今年1月召开的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在讲到农村“两网”建设的新经验和新做法时,特别提到“四川在少数民族地区试点设置农村药品专柜和‘马背药袋’……农民用药更加安全有效,购药更加方便及时,农村药品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边远牧区,记者见到,当地乡村医生骑马巡诊时,马背上驮着药监部门配备的药袋――当地藏族同胞亲切地称之为“马背药袋”,药袋内装着农牧民们的常用药――这就是“马背药袋”这一称谓的由来。稻城县赤土乡贯沙村村民多噶告诉记者:“这个‘马背药袋’好得很,现在不出门就可以买药了,大大地方便了我们。”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2006年12月,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四川科伦医贸有限公司协作,将120个非处方药的药柜送到甘孜、阿坝等地乡镇卫生院,再通过“马背药袋”把120多种常用药送到边远的乡村,让农牧民吃上了价格和成都市区一样的药品。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地理位置偏远的农牧区过去长期存在的缺药少药问题。

记者在这次采访中遇到了羌族老人王五木之。他生活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一个偏僻羌寨里,因为30年前没及时治疗落下了老病,到现在已几乎不能行走。由于地势偏远、交通不便,阿坝州830多个村寨至今还没有村级卫生站。2006年7月,国家决定在农村偏远地区首先普及小药柜,解决当地群众的燃眉之急。第一批药品已经送到王老汉的寨子里,老汉的儿媳还因为稍有点儿文化被指定经营这个小药柜。记者采访时发现,大部分经营药柜的人家都有这样一个账本,通过记录我们看到,与大部分药店所不同的是,这里的药品不是按一瓶或者一盒出售,而是一片一片零散卖。村民一般都是花上几毛钱,买上几片药,就能治疗一些常见病。在缓解农村百姓用药难的同时,当地药监部门还不断加大对各个村寨药柜的监管,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安全。

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因为牧区地广人稀、贫困,而且地形复杂,制约了医药知识的普及和医药经济发展。牧民逐水草而居,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搬迁,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办法建固定的村卫生站。甘孜州村级卫生机构仅有549所,占行政村总数的25.38%,尚有74.62%的村处在无医无药的困境中,牧民有时候要走几个小时翻好几座山头才能到达乡卫生院,既危险又辛苦。群众看病难、吃药难的矛盾十分突出。

2006年,四川省和甘孜、阿坝两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坚持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农牧区,积极探索农牧区食品药品“三网”建设的新模式,着力解决边远农牧区广大农牧民群众用药难的问题,在边远农牧区设置非处方“药柜”即为举措之一。甘孜州稻城县属于典型的半农半牧业县,全县近30000人口,其中藏族占96%以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加之境内景色壮观,有亚丁等自然保护区,游客较多。因此,确定在稻城县三个牧区乡无村卫生站、无零售药店的行政村发放“非处方药柜”和流动“马背药袋”,并抽派人员对药袋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消除了该省牧区行政村无药品供应网点的历史。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甘孜州州委、州政府还将发放“马背药袋”工作纳入政府2007年“十大惠民行动”之一。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药店该怎样卖药 下一篇:乡梓情深 杏林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