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博物馆信息检索界面设计初探

时间:2022-07-15 09:17:42

数字博物馆信息检索界面设计初探

摘 要 数字博物馆的出现,极大的延展了实体博物馆的功能,成为博物馆文化信息资源传播和展示的新模式。近年来,对于数字博物馆建设的理论研究受到关注,但关于优化用户界面设计来提高信息检索效率的研究和分析不多。本文基于国内外一些大型数字博物馆的界面设计实例,探讨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界面设计原则,以及导航和检索功能设计的具体方法,为数字博物馆提高利用率提出有益建议。

关键词 数字博物馆;用户界面;交互设计;信息检索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3-0029-03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博物馆应势而生,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数字博物馆的出现,极大的延展了实体博物馆的功能,利用网络技术为公众提供数字化展示、教育和研究等服务,推动了科普资源共享。在文化资产信息传播方面,改变了实体博物馆传统的静态展示形式,获得了更多的艺术表现手段和文化创意可能,成为博物馆文化信息资源传播和展示的新模式。

近年来,围绕数字博物馆开展的理论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如何提高博物馆数字资源的公众利用率,以更有效的表现形式传播知识、信息,使公众能以更直观和更方便的方法获取,是众多数字博物馆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用户界面设计,提供合理的结构、丰富的内容、清晰的导航、易用的操作和搜索功能,优化用户与信息系统的交互,提高公众获取信息资源的效率,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对更大地发挥数字博物馆的优势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1 数字博物馆用户界面的特征分析

1.1 数字博物馆的概念

我国的数字博物馆建设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到目前为止对于数字博物馆的定义尚未形成定论,出现了“数字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网络博物馆”、“虚拟博物馆”等概念。从其使用的关键技术来看,数字博物馆充分利用了数字图像技术、数据库技术实现了文化资源的海量数字信息的标准化存储、加工、维护;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实现了全方位、多通道、沉浸式的数字化展陈;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和远程共享,因此,可以把它定义为是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服务系统。

与数字图书馆相比,数字博物馆的藏品形式多样、种类繁杂,不仅包括文本、图像等,还有包括高清图片、视频、3D模型、动画等,在信息采集、数据存储、标准化建设等方面难度更大,而且在展示技术和平台建设上更为复杂。

在目前实际开发中主要有以下类型:偏重交互体验,运用二维互动、三维漫游等技术实现动态的信息展示;偏向多媒体风格,从界面风格、导航结构、交互设计等方面看,与一部多媒体作品的特征更加接近;集信息资讯和应用功能于一体,用户不仅可以进行信息浏览,还可以进行数据检索、虚拟体验等;以信息资讯为主,这类数字博物馆的用户界面设计与普通网站的界面设计基本一致。

1.2 数字博物馆用户界面的特征

用户界面从狭义上理解,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人机界面,它不能简单地等同与“美工”,除界面的外观视觉效果外,设计师还需重视对用户的研究定位、情境任务分析、交互框架设计等。从系统架构、开发技术和实现功能来看,数字博物馆是一个利用信息技术共享和处理数据的互联网应用系统,其用户界面的设计也应遵循Web界面设计的原则,但从目前已有的数字博物馆分析,很难在Web网站和Web应用之间清楚界定,有的研究者认为“目前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数字博物馆,现有的博物馆网站是其雏形”;也有研究者称目前的数字博物馆是“执行Web标准的具有应用价值和娱乐功能的科普网站”。

本文认为,目前国内大多数的数字博物馆建设还仅停留在浏览、娱乐应用的层面,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信息利用”的功能。数字博物馆其核心价值应当是满足不同类型用户对海量信息资源的处理和应用的需求。数字博物馆的用户界面则是公众与这个信息系统交互的桥梁,完善的信息架构、良好的交互应用、独特的界面风格能带给用户美好的体验,是吸引公众注意力和满足公众需求的重要因素。

2 数字博物馆信息检索的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IDEO的一位创始人比尔·莫格里奇提出的,交互设计关注的是产品行为如何满足用户的目标和需求,创造良好的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的效率。

从数字博物馆角度来看,提供对海量数据的检索功能,是数字博物馆提供的重要服务之一。有部分研究者认为数字博物馆应充分发挥寓教于乐的功能,而不应单纯地建成一个大数据库。加之,数字博物馆受众的多层次多类型,都使交互设计增加了复杂性。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用户的特征及对信息的需求,来构建检索的交互模式,建立完善的信息检索平台,提供多种检索信息的方式。

2.1 数字博物馆用户类型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用户,都有检索查询特定信息的需要,不管查询者出于何种目的,对数字博物馆信息检索设计都同等重要。常见的几种类型的检索方式有以下几种。

1)专家型:在某个领域或某个专题要求进行深入了解和检索,强调检索结果的精确性和无遗漏,提供可以预设多项检索条件的高级搜索更能满足这类用户的需求。

2)专注型:有很明确的检索主题,需要检索条件选项收缩到很小的候选信息集合,从而快速改进搜索,对此类型应该及时提供搜索的关键词提示,或以菜单、目录导引。

3)浏览型:无明确的检索内容,属于探索式的搜索,只能提供比较模糊的关键字来检索内容,并希望在检索的结果中再进行搜索。对此类型应该提供搜索的术语提示,提供明确的分类范围,采用单一、直观、导航式的检索方式。

2.2 导航式检索设计

5)以Flash的动画效果、人物引领用户渐进地浏览,逐层访问,实现线性式交互。

2.3 数据库检索方式

2.4 目录、菜单检索方式

2.5 可视化检索方式

3 对数字博物馆信息检索的建议

目前,数字博物馆对信息化建设标准不统一,在信息检索中没有针对不同类型用户群的设计。比如,作为历史见证物的藏品,由于年代久远,对于普通浏览者或收藏爱好者无法提供与馆内信息集相匹配的年代、质地、成份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导致检索结果的泛化或漏检。另外,对图像等非格式化的数据检索技术还没有成熟的技术。因此,在信息检索的界面设计上,应为用户考虑的更为周全。在搜索的方式上可提供简单搜索、高级搜索、搜索技巧、热门搜索等模块,在功能模块中可采取多种交互技术方便用户使用。

1)采取主从窗格的形式,提供检索导航和高级检索模块,检索导航为用户提供了准确定位和往返的出口,在高级检索中提供更多对关键词的筛选,避免一些无法正确理解与、或逻辑运算关系的用户产生概念混淆。

2)提供检索条件文本框输入的实时建议,以避免用户输入错误,并提供了标准的关键词建议,保证用户能更精确的查找信息。提供搜索技巧模块,帮助用户了解使用搜索的相关信息和注意事项,边学边用,帮助用户尽快熟悉并熟练使用。

3)简单搜索的界面可提供视频、图片、新闻等分类选项卡,在有限的区域内提供更多信息量,并以不同的显示形式予以展示,提高了信息量和用户的易读性。

4)对搜索结果设置评价等级以及点击率,为其他阅读者提供参考。

5)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可针对公共用户、学生、研究人员、教师等不同类的用户群提供界面定制,根据用户的类型调整界面页框,甚至可以进行界面DIY定制。

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必然的结果,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走向文明昌盛的标志。目前,网络服务正在推进到新的阶段,按需服务阶段,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利用网络去获得服务。网络技术及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必将带来数字博物馆新一轮的建设与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不仅能在电脑,还能通过手机等一切移动设备去访问数字博物馆、触摸数字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它将成为传统博物馆在互联网络上的延伸,成为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北京数字科普协会合编.数字博物馆研究与实践2009[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张曼西.数字博物馆的相关思考[Z].中国文物信息网,2009.

[3]刘英,张浩达主编.数字博物馆的生命力-2007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4]张浩达.几年来数字博物馆建设中的教训与反思[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0(1-2).

[5]Steven Heim.和谐界面—交互设计基础[M].李学庆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6]Hoekaman.瞬间之美:Web界面设计如何让用户心动[M].向怡宁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上一篇:太阳能半导体冰箱供电系统设计 下一篇:绿色液压技术发展与推广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