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新疆矿业发展趋向

时间:2022-07-15 08:26:04

剖析新疆矿业发展趋向

新疆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区,国土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6。新疆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新疆矿产资源具有储量大、矿种齐全、配套好、分布广的特点。目前,新疆已发现了互38种矿产,占全国已发现168种矿产的82%,探明储量中居全国首位的有5种,居第二位的有8种,居前五位的有24种,居前十位的有43种。开发前景广阔,其中尤以石油和天然气的比较优势在全国最为明显。新疆作为一个资源型省区。矿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据统计,新疆矿业开发利用的矿产有80多种,矿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将近30%,这一比例在逐步上升,矿业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从新疆区域经济的总体战略出发,并结合新疆矿业的实际,新疆矿业发展战略是:在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指引下,实施以矿产资源逐步转换为产业优势进而变为经济优势,坚持依靠以科技兴矿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这一战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加快矿业发展步伐,以形成结构优化的支柱产业群体为目标,推动矿业企业走勘探开发一体化、产业化、集团化、集约型的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开发实力和经济效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以市场为导向,是指始终要以市场为前提,坚持市场调配矿产和社会资源(矿业、技术、人才、信息、管理等)的原则,促进矿业开发,并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所能提供的一切机会和可能发展新疆矿业。矿业资源可在世界范围内配置,受到全球性市场的竞争和挑战。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资源和若干有色金属战略资源,从来就是全球性战略竞争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个资源”的发展构想,即根据国际和国内的市场需要,既要积极开发国内资源,同时要巧妙地利用国外资源,以补充国内资源供给的不足。因此,矿产品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新疆的矿业开发和发展需要在开放的大市场中进行定位,并寻求相应的机会。新疆的矿产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已成为我国矿产和能源的重要生产和发展基地,也是国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力量,这样,新疆的矿业开发和发展,就要从更广阔的视野上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战略思想。

l、提高矿产品的竞争力和效益。矿业发展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以提高矿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求得效益的最大化。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要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提高规模效益;二是进行所有制结构的改革,使工程建设和公司的运作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三是要形成依靠科技进步的机制。

2、矿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矿业是国家垄断性的产业,由国家单独投资。在当前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阶段,矿业投资主体将呈多元化的趋势。这种趋势的表现形式,一是引进投资,以外资独资或中外合资为主;二是以国有资本金为主体,建立股份公司,并向市场进行社会筹资;三是由区外企业独资或控股经营。除上述形式外,还可以有其他形式。在投资主体多元化前提下,矿业开发的高投人、高风险、长周期和高回报的特征,通过市场经济的动作而实现风险共担、效益共享。

3、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新企业必须进行的制度建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企业竞争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现代企业制度作用的发挥,要着力体现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创新上。截培育和完善矿业权市场。过去,矿业由于受到国家投资的主体控制,没有形成矿业权市场。我国实施矿产资源法,为矿业权进人市场提供了法律保证,走市场化发展道路。一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矿业开发和生产;另一方面,要以矿业权作为财产权参与市场流转。矿业权进人市场,既有利于社会资本进入矿业生产领域,使矿业资本短缺的局面得到缓解,也打破了矿业的国家垄断格局,使具有矿业权的企业既可自行组织生产,又可以依法进行矿业权流转,在流转中增值,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二、强化勘查,为矿业开发和发展提供雄厚的基础

地勘业是经济建设的基础产业,是矿产开发的先行步骤。资源是基础,没有资源,发展矿业就无从谈起,要寻找和探明矿产资源,地质工作必须先行。继续加强基础地质和矿产普查工作,为矿产开发提供可靠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使矿山建设有探明的矿产储量作为依据。当前新疆矿产资源勘查面临的形势是:一方面是国民经济加快发展,对能源和固体矿产原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已探明可供开发矿产储量消耗很快;另一方面无论是能源工业还是固体矿产原材料工业,都面临后备基地严重不足、资源不清、投人不足的被动局面。面对这种形势,各级领导应对加强地质勘查工作予以高度重视。今后,能不能找到充足的接替资源,将决定能不能保证矿业立足新疆持续发展,其关键在于地质勘查。因此,加强地质勘查工作,不断发展和探明一批可供开发的矿产地,实现找矿的新突破,使矿产开发有充足的资源基础,这是发展矿业的首要任务和突破口,是落实“优先在中西部地区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重要举措,对于振兴新疆经济,加强西部地区大开发,缩小东西部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只有通过加强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不断发现和探明可供设计的矿产资源储量,才能争取国家对新疆矿业开发的较大资金投人,也才能进一步吸引国际国内的资金。地质勘查是地质的基础工作,需要政府财政的支持,这一支持既是立足当前需要的投入,更是着眼于长远的战略性投人。对新疆讲,矿业开发和发展在相当程度取决于地质勘查的程度,而对勘查的投人又决定了未来矿业经济的发展。

三、以科技为先导,实现矿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现代矿业开发已越来越依赖于矿业产业的科技进步,规模经营、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程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等,都离不开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先进的工艺流程,离不开技术创新和规范的科学管理。可以说,在矿业开发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依靠科技进步,都必须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新疆的矿业目前处在开发的初期阶段,资产存量还未达到相当的程度,为今后的产业科技进步提供了很大的回旋余地。新疆的矿业产业,除石油和若干矿产外,太多处在初级经营状态,以高消耗,低效益的传统生产方式维系着。这反映了新疆矿业科技水平的低下,也反映了依靠科技进步的机制还未完全形成。要使新疆矿业产业向集约化效益转变,对科技进步的投人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最有效措施,其中包括勘查、勘探和开发的各个环节。同时,在生产经营中科技进步要与产业结构、生产组织结构的调整同步进行,并形成互相促进,互相推动的态势。在新疆未来的矿产资源转换过程中,既要着力于量的增加和转换范围的延伸,也要着力于转换程度和质量的提高。无论是量的增加或质的提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存量优化或增量建设都需要发挥科学技术的先导作用和基础性作用。新疆矿业的科技进步,必须实行自主开发研究与技术引进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根据新疆的特殊地质构造和成矿条件,需要在技术与人才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开发研究,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和科学规划方法,自主提出矿业发展规划和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另一方面,新疆矿业勘探和开发所需的先进装备和先进的工艺流程大部分来自区外,技术引进是新疆矿业科技进步的最直接途径。自主开发研究和技术引进都不是绝对的,在实施过程中,要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对自主开发研究讲,要在随时吸收地质找矿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的基础上;切实提高自主开发研究的起点和水平。对技术引进来讲,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技术探索和技术经济分析,并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

四、以效益为中心,加强矿业企业管理

以效益为中心,其目的在于,一是确保矿产品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二是保证矿业开发有高的经济回报率。矿业经济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经济。因此,对矿业经济讲,以效益为中心要自始至终贯穿于决策、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新疆矿业产品远离国内需求的主要市场,面向国内市场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高运输成本的困难。这就需要对矿业初级产品进行适度加工,尽可能地降低运输在总成本中的比重。同时,提高效益,既要重视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效益,更要重视宏观的规模效益和结构效益。

1、对新上矿山建设项目,必须做好项目立项前的风险投资研究,以适应多渠道投资结构和高风险、长周期投资的特征,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因此,要做详细、科学的投人产出分析,建立严格的项目审批制度和科学的决策机制,确保矿山建设的规模建立在可靠的资源保证基础之上。

2、以科技为先导,全面推进矿业科技进步,通过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协作,提高生产和经营的集约化程度。

3、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资源利用程度。

4、建立和完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财务管理制度,抓好各个环节的成本管理。

5、矿业企业要做好生产发展规划,并重视扩大矿山储量,加强周边的地质找矿工作,努力发现新矿源,尽可能的延长矿山企业寿命和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以效益为中心,既要重点突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也要兼顾社会效益,其中包括生态效益、带动所在地的经济发展、促进下游产业的发展等方面。

五、建立集团化、大矿业发展的新体制

新疆的矿业经济体制和运作机制,以条块分割结构为特征,由于受利益的驱动,各自为政,相互封闭,行业的部门垄断和进行地方封锁导致了有限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造成了生产的重复和冲突,很不利于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优势资源的转换。因此,应当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迅速改变原有条块分割的矿业开发格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矿产资源为纽带,以优势资源转换为目标,遵循“依托行业主力,依靠社会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分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协调发展,各展优势,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具有抗风险,达到较高科技水平的集团化大矿业新体制。

1、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摆脱各自条块的管理体系,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政府应主要是制定资源规划,做好基础地质工作,加强资源管理,进行协调和监督,实行宏观调控,执行国家矿业法规政策,保护环境和进行环境监督。

2、把企业的改组、改造与打破行业条块分割结合起来,实行强强联合,强弱兼并,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

3、在集团内部,强化以矿产勘查为基础的观念,实行探采结合,建立勘查与开发一体化,科技与生产一体化,产供销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矿业企业管理体制。

六、走矿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基于矿产资源的不能再生和新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矿业开发和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矿产资源的持续供给,合理利用,有效保护为前提,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减少工业污染为必要条件,全面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矿业要在发展的前提下,协调勘查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和保证合理的开发资源和提高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实行矿业可持续发展。为此,要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立法和执法,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成为矿业企业的自觉行动,并发挥政府的管理和监督作用。

1、矿产资源必须重视和实施资源的优化配置,即从新疆、全国,甚至从全球的角度去配置新疆的矿产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是对资源的最大保护措施。为此,要实行“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方针,对新疆矿产资源开发进行统筹规划,实行保护性的合理开发,保证新疆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加强资源保证程度的分析和研究,保证矿业生产与地质勘查有机结合和矿业经济的有序发展。

3、在矿业开发的决策中,必须考虑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这两个重要因素,在技术经济评估的同时要做好环境评估。

4、环境建设费必须纳人工程建设预算,保证环境建设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努力实现清洁生产,矿产开发地的环境保护要兼顾当地区域的环境保护。

5、矿产资源要尽可能的综合利用,坚持回收资源和资源的再生利用。

上一篇:黄河渔业资源养护状态与应对措施 下一篇:金融对渔业生产发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