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时间:2022-07-15 07:59:27

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摘要】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安全性。方法: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单一银杏达莫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44%(P

【关键词】 依达拉奉; 银杏达莫;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管供应发生障碍,脑部缺血缺氧,从而引起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有关资料显示,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59.8%~85.0%[1],且具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治疗上,临床多采用溶栓、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治疗为主,银杏达莫是一种银杏叶提取物的复合药剂,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与聚集,降低血黏度的作用。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用药后可迅速阻断氧化反应,从而起到保护血管内皮和神经元的作用。笔者所在科近年来采用了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观察对象共90例,均来自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48 h内),全部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后确诊,均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本次研究均排除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均排除伴有感染及出血倾向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或家属)均在知情自愿的前提下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观察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45~72岁,平均(54.65±6.53)岁;对照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48~75岁,平均(56.14±7.56)岁。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颅压、降糖、降脂或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单一银杏达莫治疗,剂量与方法:银杏达莫注射液(由湖北民康药业生产,批号:H42022870)20 mg加入0.9% NaCl 25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30 d。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剂量与方法:依达拉奉注射液(商品名:易达生;批号:02110902;厂家:吉林省博大药业)30 mg加入0.9% NaCl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同时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剂量同对照组,疗程30 d。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凝血功能、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3]进行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疗效评定标准参照王小华等[4]研究标准。痊愈: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效: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有效: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8%~45%,生活可自理。无效: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在17%以下或增加。恶化: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增加18%以上或死亡。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疗效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2例轻度丙转氨酶升高,3例轻度胸闷现象,停药后自行恢复正常,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出现轻微皮肤瘙痒、头晕各4例,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1.231,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血尿常规、肝、肾、凝血功能等异常现象。

3 讨论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管供应发生障碍,脑部缺血缺氧,从而引起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急性脑梗死发病原因多于动脉粥样硬化,血压高、血粘度高等有关,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血小板聚集密切相关。当血栓形成后,迅速闭塞局部脑血管,导致脑血流量减少,部分脑细胞迅速死亡,引起周围区域发生缺血反应。急性脑梗死后神经组织细胞内外离子平衡紊乱,释放大量的兴奋性氨基酸,引起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激活过氧化系统,产生自由基,从而损伤神经组织。资料显示,脑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可造成自由基损伤,可引起脑水肿形成和细胞凋亡;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是形成脑部脑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5]。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有效的小分子量自由基清除剂,其血脑屏障的穿透率约为60%,用药后在脑内可迅速达到较佳治疗浓度,有效抑制过氧化反应,减轻氧化物引起的氧化性损害,抑制迟发性神经元细胞死亡,可有效防止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6]。银杏达莫是一种银杏叶提取物和双嘧达莫的复合药剂,其有效成分为银杏黄酮和双嘧达莫,银杏黄酮可有效清除自由基,抑制过氧化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双嘧达莫可有效阻止血栓素的形成,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与聚集,降低血黏度,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7]。因此,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与聚集,降低血黏度,保护血管内皮和神经元的作用。结果显示,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64.44%(P

参考文献

[1] 刘玉兰.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6):957-958.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4] 王小华,尹琪华,方央.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6):26-27.

[5] 黄如训.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解读——脑梗死治疗的思考[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5,11(2):197.

[6] 坤,张小宁.依达拉奉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水通道蛋白29mRNA表达的影响[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0, 4(2):76-78.

[7] 赵峰,姜亚军.卒中治疗的抗氧化策略[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14(6):404-406.

(收稿日期:2012-07-02) (本文编辑:李静)

上一篇:USPTO“绿色技术”专利检索策略研究 下一篇: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48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