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禁忌浅析

时间:2022-07-15 07:08:58

针刺禁忌浅析

摘要:针刺疗法作为中医药的治疗方法之一,应用广泛,临床医师掌握针刺的禁忌尤为重要, 笔者通过对中医古籍中有关针刺禁忌的论述进行归纳,并从部位禁忌、时间禁忌、体质禁忌、病情禁忌四方面介绍针刺疗法的注意事项,以提高针刺疗效,减少针刺意外的发生。

关键词:针刺;禁忌;针刺疗法

【中图分类号】R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00-00

针刺作为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简、便、廉、效的特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针刺疗法在临床运用时也有许多禁忌,决不可等闲视之,历代医家对其均有认识,如《黄帝内经》、《标幽赋》等著作中皆有涉及。笔者将读后的浅薄体会阐述如下。

1 部位禁忌

五脏是人体的重要脏器,古人对于重要脏器所处部位经穴的针刺非常慎重,并列出相应禁忌穴位。《素问·刺禁论篇》曰:“藏有要害, 不可不察,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心部于表, 肾治于里, 脾为之使, 胃为之市。鬲肓之上, 中有父母, 七节之傍, 中有小心, 从之有福, 逆之有咎。”又曰:“刺头中脑户, 入脑立死”;“刺中心一日死, 其动为噫。刺中肝五日死, 其动为语。刺中肾六日死, 其动为嚏。刺中肺三日死, 其动为咳。刺中脾十日死, 其动为吞。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胸腹部脏器主要包括肺、心、肝、胃等,误刺后果相当严重,这是针刺解剖学上最重要的禁忌。

大血管经过部位的腧穴亦应慎用针刺。《素问·禁刺论》曰:“刺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客主人内陷中脉,为内漏为聋。刺膝膑出液为跛。刺臂太阴脉,出血多,立死。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颅息“刺不可多出血,血出多则杀人”等,均是刺伤大血管的描述,说明误中大血管,易出现严重后果。

在重要器官周围刺破血脉, 亦可使器官失去功能, 造成严重后果。如《素闻·禁刺论》曰:“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刺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此处也提出对于某些形体诸窍不宜或要慎重选用针刺疗法,否则易造成严重后果。[1]

禁针处多是重要的动静脉、神经和脏器。所以医者应当掌握人的解剖结构, 避免针灸失误。

2 时间禁忌

《标幽赋》说:“ 察岁时于天道”, 针刺切忌“寒热风阴”, 又说:“望不补而晦不泻, 弦不夺而朔不济”, 窦汉卿强调人生于天地之间, 与自然密切相关, 针刺要讲究四时气候、季节、日月的变化, 非时勿刺。在大寒、大热、大风、阴晦之天气及一月之晦、朔、弦、望日, 不可针刺或者不可施不适宜的针刺补泻手法。《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注说:“古圣有云, 针刺之法大禁, 一月之内晦、朔、弦、望四日, 谓之四忌”。然而对于气候因素, 当如《针经指南》所说:“然大寒无刺, 令病人于无风暖室中, 啜以粥食, 饮以醪酪, 令病人无畏寒气, 候气血调匀, 然后可刺”, 知常达变, 若遇到卒疾暴病, 则更应当不拘时日,救急为先。[2]

3 体质禁忌

人体有强弱肥瘦老幼之不同,体质类型各异,针刺也需区别对待,根据患者特征进行个体化选穴和操作。《灵枢·顺逆肥瘦》说:“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豪刺,浅刺而疾拔针,日再可也”。此外还有特殊人群,亦当重视,如婴幼儿、孕妇等。《针灸聚英》说:“八岁以下不得针,缘囟门未合,刺之恐伤其骨,令人夭。”合谷、三阴交、太冲等穴位有下胎作用,《针灸逢源·卷五》:“一凡难产横生死胎,皆取太冲”。《神应经·妇人门》:“横生死胎:太冲、合谷、三阴交”。故妊娠妇女应当禁刺,腹部、腰骶部等处腧穴恐伤胎元,亦当禁刺。石门穴可干扰生育功能,《针灸甲乙经》:“女子禁不可刺灸中央,不幸使人绝子”。

4 病情禁忌

针刺疗法同样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病症不当刺而刺,极易出现不良事件,如:五夺、五逆。《灵枢·五禁》说:“形肉已夺……大夺血之后……大汗出之后……大泄之后……新产及大血之后……此皆不可泻”。此“五夺”皆属元气耗伤、气血大亏的病候。同篇还有“五逆”:“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躁……病泄,脉洪大……着痹不移,(月囷)肉破,身热,脉偏绝……淫而夺形、身热,色夭然白,乃后下血衄,血衄笃重……寒热夺形,脉坚搏”,这是脉证不符的危重病证。上述“五夺”、“五逆”都在禁刺之列。针刺治疗疾病也遵循中医治则。临床需详查病情,选择适应症,应用适当手法,辨证论治,不可盲目施针。《备急千金要方》曰:“每针常须看脉,脉好乃下针,脉恶勿乱下针也”。[3]

从以上诸多论述可以看出, 古人对刺禁是很重视的。关于针刺禁忌方面的论述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广深的思考空间,我们在临床中应该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辨证的吸收继承。

参考文献

[1] 潘海华.针灸禁忌初探.中外医学研究2011,6,(9)(8)

[2] 张永臣,窦汉卿,标幽赋. 针灸禁忌浅析.针灸临床杂志2011,(27)(4)

[3] 郑文科,张俊华,商洪才.古代中医对针刺禁忌的认识.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1,9, (26)(9)

上一篇:藏医药浴护理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辅以心理治疗糜烂性胃炎45例疗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