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虚拟图书馆的自动化主体

时间:2022-07-15 06:24:25

构建虚拟图书馆的自动化主体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虚拟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方式的探索,将虚拟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进行利与弊的对比,尽显虚拟图书馆的自动化优势和便捷,从而得出结论: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读者不一定身在图书馆这一物理空间内,通过虚拟的网络,就可以实现“藏、借、阅、咨”等自动化服务,使社会学家吉登斯所说的时空分离在图书馆管理领域成为可能。

[关键词]时空分离;虚拟图书馆;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061-01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经历了传统图书馆、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三个阶段。虚拟图书馆的出现使图书馆的管理实现了全面的自动化。在图书馆的管理活动中,其管理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相对于传统封闭式的管理方式,一种完全开放式的管理方式在21世纪的今天正越来越受到图书馆界的青睐,图书馆的管理从手工借阅或半手工、半自动化借阅向完全开放式的“藏、借、阅的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发展,虚拟图书馆的自动化变革己成为近些年来我国图书馆界倡导的一种新型自动化服务模式。人们通过虚拟的互联网络使使用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自动的图书馆“藏、借、阅的一体化”的服务,实现了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所说的时间和空间的分离。

一、虚拟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

(一)何为虚拟图书馆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经历了传统图书馆、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三个阶段,虚拟图书馆的最高形式是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电子化,它的技术革新使虚拟图书馆成为了现实。最早提出虚拟图书馆概念的是英国大英图书馆的专家A.Harley。“虚拟”一词是相对“实体”而言的,虚拟的含义是“真实的超越”,即对组织实际功能、资源及实存空间的超越。虚拟化运行的关键点是合作化。“虚拟”本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术语,通常表示通过借用系统外部共同的信息网络或信息通道,来提高信息存储量以及存取效率的一种方法。虚拟图书馆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对于物理图书馆而言的虚拟,图书馆不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但是作为一种虚拟的资源却是真实的,而且是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的。

(二)虚拟图书馆(virtual Llbrary)与传统图书馆的区别

虚拟图书馆没有传统图书馆的设施设备、印刷性文献和管理人员,也可以说是没有“图书馆”的“图书馆”。它是通过超文本技术在计算机通讯网络上对分布于各地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动态搜寻链接,而形成的“后组式”信息检索系统。利用它可调用文件或其他形式的信息资源,使人们能够通过网络远程获取信息。虚拟图书馆既不是一种物理存在实体,也不是如一般电子图书馆以数字信息或模拟信息形式对一个图书馆或一些文献内容的再现。表面上看,虚拟图书馆只是一个网络信息资源的网址信息、书目信息等信息的逻辑集合,实际上虚拟图书馆的“虚”是以众多电子化了的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实”为基础的。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构成完整的虚拟图书馆信息检索网络。虚拟图书馆将图书馆的网络连接到教室、办公室、实验室以至宿舍;通过计算机网络,读者可以进入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如电子杂志、电子图书、声像资料、动画片、影视片和多媒体资料等,让人们很方便地共享资源。

二、虚拟图书馆在自动化进程中的主体作用

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时间和空间将出现“隔距性”。时空的隔距性指的是时间与空间上的隔离,而这种隔离在吉登斯看来是辩证性的而不是线性的。在前现代社会,时间总是与空间相联的,对时间的量度也不是精确的。随着现代化的进展,时间被标准化了,时间与空间的紧密关系被打破了,在这个意义上,时间与空间在内容上是“空的”。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没有特殊性和优越性。它们成为了一种纯粹的形式。在前现代社会,空间是被物理特征所定义因而成为有区域的空间。随着现代化的到来,空间逐步与地域相脱离。不在场犹如距离的遥远,地点是“变幻无常”的。在现代,空间是由社会影响来测量和定义的。这种时间与空间上的隔距性对现代性是重要的。其理由:首先,固有的动力和能力使地区与全球联系起来。其次,现代世界是位于世界历史的急进意识之中,它能吸取这种历史来塑造现在。完全自动化的服务手段只能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图书馆中实现,转轨时期将处于与传统手工服务并存的局面。但虚拟图书馆作为新事物的代表,必然成为图书馆自动化革新的主流。

三、结语

当代社会,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不用亲自到达图书馆,就能通过远程检索系统查询到自己想要的书籍或资料。这说明,时间与空间的紧密关系被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出现了分离。随着现代化的到来,空间逐步与地域相脱离。地点是变幻无常的。在现代,空间是由社会影响来测量和定义的。而虚拟图书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读者不一定身在图书馆这一物理空间内,通过虚拟的网络,就可以实现“藏、借、阅、咨”等多元一体化服务,使吉登斯所说的时空分离在图书馆管理领域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程国卫,刁兆峰,管理学原理[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2]郭晓津,虚拟图书馆与图书馆的虚拟运作[J],情报科学,2001年5月

[3]谢相能,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5月

[4]张会田,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知识,2004年5月

[5]曾晓娟,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与资源共享[J],图书馆,2004年1月

上一篇:运动知觉的视觉控制关系综述 下一篇:浅谈“孝悌”观念对国家秩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