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电网改造思路及其经济效益

时间:2022-07-15 05:45:28

浅析农村电网改造思路及其经济效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用电的需求越来越多,现有的农村电网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基于此,这给农村电网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电网建设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然而,在电网的改造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如送电线路发生严重损害、老化、电线持续发热等。为了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农村电网改造的思路需要进一步创新,从而有效提高农村的经济效益。而文章主要针对农村电网改造思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详细分析,从而使农村电网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关键词:农村;电网改造;思路;经济效益

近年来,农民享受国家家电下乡政策的优惠,大量家用电器普遍进入农户,农村人口对于用电量的越来越多,所敷架的线路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用电的需求。这主要由于原来送电线路供电半径过长,线径小,线路严重过负荷运行,造成送电线路上的耗电较多,电能资源的浪费比较大,一旦电线持续发热,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引起火灾等事故产生,除此之外,农村供电的过程中,由于长期超负荷运行,又加之线路及相关设备超期服役,常常出现线路、设备老化的现象。因此,农村电网改造势在必行,通过优化农村电网线路,有效解决农村电网无功补偿容量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要适时更新电网设备,比如导线、变压器等,从而使农村电网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1 农村电网改造技术经济效益的分析

根据我国农村电网的实际遇到的问题,应充分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这样才能使农村电网改造收到预期的效果,进而有效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农村电网改造技术经济效益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种是以电力企业为主的经济效益,另一种是以社会为主的经济效益。但从农村电网改造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来说,它也包含两方面的经济效益,一方面是以降低送电线路损耗带来的收益,而另一方面则主要是以增加销售电量带来的收益。因此,只有对农村电网进行科学化和合理化的改造,才能使农村电网更好的为农村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但是,在农村电网改造的实际过程中,应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化手段实施电网改造工程,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农村电网改造的作用,才能真正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

2 农村电网改造的目的和思路

根据当前我国农村电力设备的实际情况,大部分农村的电力设备都是先前进行建设的,很多技术水平和施工标准存有缺陷,又加之设备年限久长,不少线路及设备已逐渐老化,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安全隐患,还造成了大量电能资源的浪费。另外,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供电可靠性比较差,电力设备和管理都不够完善,甚至农村电价出现不合理现象,直接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针对当前农村电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国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电网的改造,为减轻农村经济负担,确保实现城乡同网同价的目的,从而将农村电网建设成为高质量、低损耗,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电力系统安全、可靠、有效运行。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可结合实际情况,明确改造的思路,具体分析如下。

2.1 选用合理的网络结构

要结合当前农村电网实际情况,为其电网系统选择适宜的网络结构,比如线路、变电站的布局要讲究合理性,只有选择适宜的网络结构才能确保农村电网系统的阻抗大大降低,从而降低线路电能的损耗。

2.2 有效减小供电半径,降低线损

根据当前广西部分县市、乡镇地区的电网实际情况,逐步实现跨乡送电至少35kV级以上变电站,国家就要不断加大投资,在大负荷中心、用电量较大的人口密集区、供电半径过长区域建设35kV及以上变电站,或采用高一级电压大线径导线送电配电,更换掉先前高能耗的设备,完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效益。

2.3 合理建设改造变电所

一般小型化变电所具有占地比较少、低造价、工期所需时间较短,不需消耗人力进行值班等优势,基于此,和我国电网所需的模式比较符合。而目前,各个县市、乡镇地区的电网还是以链式变电站为主,还没有完全达到双电源供电,一线一变的目标。因此,需要将先进和改造相互结合起来,遵循安全运行的原则,以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对电网所需要的改造条件和改造之后所产生的经济价值进行合理评估,这样才能建设出最为合理的变电所,从而真正满足人们的用电需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坚持这种模式值得进行推广。

2.4 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通常情况下,我国农村电网电网中性点接地还是通过经消弧线接地的方式,但为了能够使农村电网稳定供电,常采用不接地的运行方式。然而,一旦电网中电缆数量增大,甚至出现单相接地的模式,将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较大的电容和电流,给补偿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性,因此,应结合农村电网的实际情况,为了避免出现因不接地或者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产生共振,在电网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安装消谐装置。一旦电缆线路产生故障,为了将该故障处理完好,应在适当的位置上安装单相接地故障源头电力设备。另外,在运行中,为了避免出现欠补偿运行的方式,要对其进行微调,从而达到合理补偿的效果。针对少数地区,在配置电网的过程中,应以电缆为主,同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用低电阻接地的方式进行配置电网,从而保证供电的安全性能。

3 农村电网改造策略

根据农村电网改在的实际情况,应采取以下策略,具体分析如下:

3.1 注意农村电网结构的优化

由于农村电网由若干个电压等级的送配电网组合而成,而电网的结构对于电网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一旦电网的结构出现问题,将会直接造成网损,从而使电压的质量大大降低,甚至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另外,电网的结构参数对于农村电网的改造也极为重要,比如各电压等级的供电半径等。因此,在进行农村电网改造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用电负荷的预测和规划工作。

3.2 合理处理农村电网无功补偿容量不足的问题

农村电网在改造过程中,一旦出现电网无功补偿容量不足,就会使农村供电质量降低,同时还会出现较低的功率因数和高能耗等不良情况。资料显示,农村电网一般会因缺少无功而造成有功损失,可达总线损的20%~30%。针对这些问题,应根据农村电网改造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无功补偿,比如低压用户集中补偿件、变电所补偿等多种补偿形式,由于这些补偿形式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农村电网改造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经济性,从而选择最佳的补偿力方式组合。

3.3 注意更换合理的导线

在农村电网改造的过程中,导线是其中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发挥着输送电能的作用。因此,在选择导线时,直接决定了电网能够进行经济运行。而通常情况下,要根据电压的不同等级,考虑5~10年的发展余度的导线最为适宜。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农村电网的改造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不容忽视,对于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电网改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应采取合理的措施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进而降低整个电网的线损的程度,确保电网能够正常运行,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用电服务,最终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欧阳亚红.农村电网改造技术对经济效益提高的效果分析[J].投资与合作,2013(1):255.

[2]丁超,张娟.试析农村电网改造的思路和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87.

[3]刘斌,刘建法.农村电网改造的思路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2(24):143.

作者简介:韦绍争(1976,10-),男,广西东兰县人,工程师,广西河池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发配电工程勘测与设计工作15年。

上一篇:高压电气设备的绝缘预防性试验分析 下一篇:关于榆林北部并网光伏电站发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