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配电线路故障原因分析和防范以及如何提高抢修效率

时间:2022-09-21 08:40:23

10kV配电线路故障原因分析和防范以及如何提高抢修效率

摘 要:10kV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输送的终端,直接面对用户,一旦故障,影响面大,重要线路还能造成负面舆论信息,甚至产生事件的发生,不利于供电企业对外的形象,且直接影响着供电企业的供电可靠性和安全运行。

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故障原因;分析;防范;抢修效率

1 常见10kV配电线路故障停电原因分析

1.1 瓷瓶击穿

重要原因是新架设的线路上针式瓶、悬式瓶没有经过耐压试验,进网不规范。

1.2 查线无异常试送成功

如果线路上无异常的话,变电站保护是不会动作,因此故障线路必定存在不宜察觉的隐患。原因是巡线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使故障线路侥幸试送成功,如果不深入的细查,必定有发生更大故障的可能。

1.3 外力破坏

原因是汽车撞杆、汽车碰线和挂断线、村民放火浓烟引起架空线路接地、村民伐树碰到架空线上。

1.4 扎线脱落

原因是扎线没有按照正规的扎法并使用合适的扎线。维护部门也没有利用好线路停电有利时机进行登杆巡视,发现处理此类本可避免的故障隐患。

1.5 电缆故障

原因是在采购这些隐蔽工程材料的时候没有能够把好质量关;施工单位在制作工艺过程中不规范,电缆头制作没有将屏蔽线、高压胶带缠好;敷设电缆没有按规程来,深度不够。

1.6 过桥或引下线烧断

原因是线路过负荷或老化,连接处断落。线路巡视的过程中没有使用红外线测温设备,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线路中发热的设备。没有将负荷与线路线径进行对比,并及时更换。

2 10kV配电线路故障防范措施

2.1 合理布局配网线路设备,提高施工质量和工艺水平

提高线路的绝缘化水平,大力推广使用绝缘导线。加强施工工程中的监督管理,对于施工中发现的缺陷隐患要及时消除,对质量不合格的要坚决返工。合理安装线路干、分支开关,减少线路故障停电面积,开关安装位置要便于巡视检查,便于操作,缩短故障抢修时间。

2.2 加强对线路、设备巡视维护工作

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试验和检修,及时线路设备缺陷,提高运行水平。定期开展负荷监测。

2.3 要加强用户设备管理工作

配电故障中,由用户设备引起的约占25%。因此要定期巡视,主动服务,及时下达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督促处理。

2.4 做好防外力破坏工作

采用在配电变压器和线路杆塔上悬挂警告标识牌、张贴宣传标语,在公路边的杆塔贴反光标示,在电力电缆线路通道上设置醒目的标识等方法,对高危线路要加强人员巡视来减少外力破坏。

2.5 加强从业人员业务培训

特别是电力电缆知识、电缆头和扎线制作工艺,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制定奖惩措施,做到责任到人,全程监管,有据可依。考核部门也要加大线路故障的考核力度,故障查无原因也要考核。

2.6 完善停电事件抢修作业流程

规定各责任环节职责和时间要求,形成内部闭环管理,缩短停电时间。加强配电线路运行分析,找出线路故障原因,总结规律,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3 10kV配电线路故障抢修现状

目前,10kV线路出现故障,抢修人员不能够根据线路故障点的初步判断,制定出故障巡线和线路分段隔离方案,明确线路巡视和断路器拉合顺序,明确人员分工,甚至出现多人指挥的现象,给人身和设备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也影响了故障排查效率。

4 制定优化的故障处理程序

4.1 严格遵守到达故障现场的时间要求

《国家电网公司供电服务十项承诺》中要求:提供24小时电力故障报修服务,供电抢修人员达到现场的时间一般为:城区范围45分钟;农村地区90分钟,特殊边缘地区2小时。管理考核部门应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

4.2 研判故障发生范围

4.2.1 初步判断故障范围。当接到调度人员线路停电通知后,可向调度值班员详细了解变电站线路保护装置反映的故障类型、动作电流值等,并据此判断故障范围:如果是电流速断保护动作,动作电流值大,故障点范围一般在线路的前30%-50%;如果是过电流保护动作,故障点范围一般在线路后半段,或者是两相短路。有的线路保护还设有限时速断,如果发生动作,障点范围一般在线路的的中段。以上判断,还要结合历史数据和经验来综合考虑。有些配网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地方,装设有带保护的线路智能开关,或者是带可调过电流保护的真空断路器,也可以作为重要的判断依据。还有一些地区在线路上,尤其是分支线路近端悬挂故障指示仪,根据故障指示仪的颜色变化来判断线路故障发生范围,但同样因为故障指示仪设备可靠性的的问题,有时也会带来误判,需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4.2.2 制定线路故障巡视方案。根据线路故障点的初步判断,制定故障线路巡线以及线路分段隔离措施,明确线路分段巡视的具体安排,线路主干分支各位置断路器拉合顺序,明确人员分工和负责人。

4.2.3 巡视中如何排查故障点。按照故障巡线和线路分段隔离措施,结合线路故障指示仪指示信息进行巡线。如发现故障,分段巡视负责人应立即向工作负责人汇报,迅速隔离故障点,工作负责人向调控中心以及现场总巡视指挥人汇报,由班组负责人安排抢修。如未发现故障,则拉开第一个分段断路器和前段主线的主分支线路,由工作负责人向调控中心报告:已对故障线路区域进行隔离,恢复前段支线供电。按照故障巡线和线路分段隔离措施,重复上述程序巡视隔离线路,直到排查出发生故障的线路段。工作负责人安排对隔离段线路进行分组巡视,直到明确故障点。需要强调的是:要将线路的重合闸功能退出,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故障冲击变电站,尤其是电缆线路,重合闸更容易损伤电缆,反复试送会引起电缆线路绝缘薄弱点如中间接头处故障。

4.2.4 测量线路绝缘电阻并尽可能恢复线路供电。工作负责人向调度确认该故障线路在冷备用状态,验明确无电压后立即测量隔离点前、后线路的绝缘电阻。测量时应先接接地端,后用绝缘杆将绝缘电阻表测试线与线路逐相连接测试。如隔离点前段线路绝缘电阻正常,则由工作负责人向调度汇报,要求送主线。然后对后段线路选择合适的分段点,再次测量前、后段绝缘电阻,并对可以送电的线路恢复供电。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测量纯电缆线路或者是部分电缆线路或者是有隐蔽工程的,一旦测量完毕,首要任务是逐相对地放电,要超过5分钟,以免残余电荷伤人。在测量之前,尽可能的把用户的用电设备隔离开,这样测量出来的绝缘电阻值比较准确。相对来说,绝缘摇表和高压耐压仪器配合使用,更容易进行故障电缆线路判断。

4.2.5 恢复送电程序。发现故障点后,分段巡视负责人应立即向工作负责人汇报,工作负责人下令隔离故障点并向调度汇报,恢复对非故障线路送电。相关人员处理故障点后,试验合格,检查现场达到试送要求,恢复送电。

5 故障发生领导到位及时汇报制度

5.1 相对供电可靠性要求不高的线路

线路线路故障后,属地供电所到达现场,人员、故障情况第一时间汇报到农电工作部(或配电中心等主管部门),根据线路故障点的初步判断并尽可能的推测出恢复供电的可能时间,时间较长的,农电部要统一协调并及时向95598、政工部、值班领导和主管领导汇报(主要解决舆情管控),做到信息互动正确及时。

5.2 重要线路

若城区及工业集中区的10kV线路出现故障,农电部和运维检修部门应同时到达现场。如有架空线路和电缆的混合,根据情况要求其他配电抢修力量、兄弟供电所同时查线,各负其责。故障线路抢修由农电部统一协调。故障电缆排查有困难的,由主管部门安排联系专业队伍或厂家。

5.3 严格执行《故障抢修到岗到位制度》

供电企业应制定故障抢修全过程:各级人员那些人到位、如何到位、到位后做什么,以及谁通知、谁牵头、谁负责、谁汇报等一系列与配电故障抢修的相关规定,并作出考核措施。有的地方,是调控中心群发短信通知,值班领导牵头到位处理,相对来说工作效率较高。

上一篇:基于电力自动化通信技术中信息安全的探析 下一篇:配电网合环电流计算及调控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