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企业竞争力现状研究

时间:2022-07-15 02:15:37

河南省企业竞争力现状研究

摘要:自2011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已经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重要阶段,而河南省的经济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十分关注的,在中部崛起政策的契机下,我们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努力而形成的中原经济区建设议题已经明确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被详细列出,因此,河南省应该抓住政策机遇,努力实现河南省经济强省建设的蓝图。从微观主体角度出发,我省企业竞争力的问题是制约我省经济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认清我省企业竞争力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对加强我省经济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高河南省企业竞争力,发挥比较优势,将对我省经济增长,国民生产总值的提振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竞争力我省现状提升因素

一、引言

企业竞争力,是在现代经济社会当中,微观经济组织企业个体在面对非垄断或寡头市场的环境时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其他个体能够更合理有效地利用市场,并为市场提品和服务的能力。简单来讲,企业竞争力所体现的,是企业在生产与提供服务时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但随着企业规模和实力的不断扩大,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理论前提下,企业能够逐步的放宽其经营范围,提供更为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也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竞争优势,因此,竞争力成为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不能单单从企业规模大小盈利能力高低以及比较优势的角度来评判企业的竞争力,那么在了解河南省企业竞争力之前,我们需要首先明确企业竞争力的概念与性质。

从竞争力的概念来讲,我们把企业竞争力的性质限定在五个方面,第一是前提条件,上文提到,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应限定在非垄断的经济环境当中,因企业竞争力的很大一部分体现在企业之间的对比分析当中,因此在研究河南省企业竞争力问题时,我们应该排除那些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他们的性质特征不能作为企业竞争力问题的理论依据;第二,在进行企业间的对比时,其最主要的体现是企业间的生产率差异,效率的高低能够指导资源的有效配置,符合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原则;三,企业竞争力的最直观体现应该是应当是作为最小单位的微观个体即消费者的效用评价,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提高生产交换过程当中的效率,降低交易费用,给作为微观个体的个人带来便利,因此,企业应该时刻以消费者的满意程度为准绳来评判自身的业绩,这一点体现在企业的口碑以及市场占有率方面;第四,企业竞争力应该是一个可持续性质的特点,暂时性的评价因素不能真实反映一家企业的真正实力;第五,企业竞争力所描述的应该是企业的综合性质,如前文所述,企业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因素,不能单单从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鼓励的评价,应当对所有因素的在特定环境下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有所了解,才能够真正把握如何评价一家企业的竞争力。

之所以要对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及特点进行详细的论述,其目的在于对河南省的企业竞争力现状的进一步分析时,能够保证正确的案例选取以及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而进行实证分析的目的就在于指出经济现状,从中得出一般性规律,回答现实中所存在的情况“是什么”,以便指导我们通过相应的策略改善所存在的问题。

二、河南省企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由上文提到,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对企业的特征进行研究,总结起来主要分为四个层次的指标来评价企业竞争力 ,分别是生存能力、发展能力、潜在实力、管理能力、组织制度结构。其中,生存能力体现在企业的生产率、销售能力、资产贡献率周转率等因素上,发展能力则体现在利润的增长、资本公积、收入增长等方面,潜在实力体现在企业对新产品的研发投入、以及新产品的销售情况上,管理与制度因素均反映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效率以及其对员工绩效的提高能力上。当有了这些评价因素后,我们对这些评价因素赋予不同的权重,评价标准分为企业竞争力较强、次强、中等和较差,将各种因素的评价值进行量化后,按数值大小平均分散到四个层次当中。我们以最具代表性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例分析河南省的企业竞争力现状,首先,这些国有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具有垄断地位。从行业的分布情况来讲,近年来,我省不断推动工业化进程,这也是与中原经济区发展策略实施以来我们所不断倡导的以工业促进城市化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路线相对应的。因此在国有企业的分布结构当中,重工业和轻工业企业都占到了极高的比例,截止到2011年我省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9548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数量达到881家,其资产贡献率高达22.43%。选取其中的74家企业作为样本进行数据统计(数据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相关数据),最终发现,我省企业在生存能力指数方面的欠缺较为明显,其企业竞争力层次多停留在中等范围内,综合竞争力的平均值中,较强层次的只有4家,次强层次的为22家,中等层次的所占比例最大,达到36家,较差的则有12家,企业竞争力优势并不明显,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仅能够维持企业的存活,发展力指数根本得不到任何保证。按照行业划分,这74家企业涵盖农业、采掘、制造、能源、建筑、物流、服务七大行业,其中制造业所占比例最大,达到78%,且制造业数据最直观的体现了我省现状,制造业中竞争力较强的企业仅占3家,次强为15家,大量企业分布在中等层次上,占到31家,而较差企业占9家。随着经济发展以及政府的工业化进程政策,制造业的大规模发展也是经济崛起的必然结果,因此制造业的情况基本代表了我省的企业竞争力状况。总体来讲我省企业竞争力处在中等水平,大致符合正态分布特征。因此,提升我省企业竞争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发展要求。

三、我省企业竞争力有待提升的影响因素

鉴于我省目前的企业市场竞争力现状,提升我省企业竞争力的工作应该确切地落实在具体路径上。我省企业在提高竞争力问题当中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从市场环境角度出发,我省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随着近几年一些知名工业企业向内地转移,大批外出务工劳动力也随之回迁,并加速了我省市场发展的完善程度,但存在的问题是,我省经济中,非国有企业所占份额相对偏低,非国有企业的产出贡献也相对较小,如前文在对我省企业竞争力分布情况的研究中,国有企业更具有代表性,而相比之下,从全国范围来看,区域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工业化程度较发达的地区,其非公有制经济的份额都占相当庞大的比重,河南省的非国有企业数量远低于沿海地区出于第一阶梯的省份。在2008年次贷危机中,我省所受来自于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省出口贸易总值在全国范围内仅占极小的比例,约不足1%,其根本原因在于河南省市场环境的发展,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较强,金融领域的市场化程度较弱,相比沿海地区,温州已率先成为我国民间金融制度改革的试验区,相比之下,我省企业在融资能力以及融资的便利度上有着较大差距,从而导致这一差距反应在上文所述企业竞争力当中的生存能力和潜在实力当中,对于资产的周转率和创新能力的开发方面得不到必要的融资支持。

从产品结果角度看,我省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普遍存在附加值较低的特点,深加工能力较差,高附加值的产品数量较少,在这样的生产状况下,我省企业竞争力总体不强将是必然结果。众所周知河南是农业大省,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交易的强筋小麦在全国范围内久负盛名,除此之外,我省的能源产业也具有不错的优势,但由于农产品和能源产业的产品差异较小,导致这种比较优势在企业竞争力当中并不明显,我省的企业依然需要提高技术含量。

从微观角度分析,企业作为经济中的个体,其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在我省企业中呈现过高的状态,2011年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中,京沪穗等代表性地区的工业成本与河南省进行比较然后再与沿海地区主要地省份进行比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河南省企业在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方面具有明显劣势,如前所述,沿海地区省份不仅在非国有经济方面有优势,其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成本利润管理也具有明显优势,因此,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中的成本利润管理能大大提高我省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企业与我国重要地区企业相比的竞争力。

从创新角度来看,我省的高新技术企业明显较少,自从国家863计划以来,虽然我省的创新可以发展方面成果显著,但是相对我省经济总量来说,高新技术企业的比例依然较小,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标准,科研与实验经费投入强度达到7.1%的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超过2.7%的为中技术产业,严格意义上来讲,我省并没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因此,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建设将大大提高我省企业竞争力。

以上因素的不足均制约着我省企业竞争力的增长,需要对这些因素综合考虑,加大投入力度,从而改善我省企业竞争力现状。

参考文献:

[1]赵素琴.河南省国有企业竞争力现状分析及对策[J].平原大学学报,2006(23)

[2]王筝.河南省企业竞争力存在问题分析[J].企业活力,2006(11)

[3]金碚.论企业竞争力的性质[J].中国工业经济,2011(10)

上一篇:创业板公司管理层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探究 下一篇:铁路营业线信号工程施工人工成本控制的方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