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调整必要性\合理性分析

时间:2022-07-15 01:32:43

大连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调整必要性\合理性分析

摘要:大连市作为我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经济社会一直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51亿元,增长15.2%;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0.8亿元,增长25.1%;实际利用外资100.3亿美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13%。

关键词:大连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城市概况

大连市地处辽东半岛最南段,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是东北、华北、华东以及世界各地的海上门户,是重要的港口、贸易、工业、旅游城市。全市总面积1353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567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面积1170平方公里,核心区585平方公里。

城市总体规划调整进程

《大连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与2000年编制完成,2004年国务院正式批复。

《大连城市发展规划(2003-2020)》与2003年开始编制,2004年完成。

《大连城市总体规划刚要(2010-2020)》已通过建设部审查。 城区的发展突破了原有规划规模,特别是东港新区、高新园区、

空港新区及体育新城开发和产业布局强度大大增强。

2、城市发展变化需要

(1)建设规划调整是适应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大连市的经济总量一直逐年稳步增长,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攀升。

“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1%,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约占东北三省的14%,比“十五”期末提高1.4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万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1.4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7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5%。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于给城市带来新的资源,并利用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带来的城市土地和房产的增值、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加速城市GDP的增长,增加城市的财政收入。

本次建设规划调整以支撑城市发展,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为出发点,探寻更能推进城市经济发展的轨道交通建设方案,是适应城市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的重要支撑。

(2)建设规划调整是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

由上述返修可知,大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比2003年预测的水平有了突破性的提高,尤其是地方财政收比原预测数值翻了一番,标志着大连市建设轨道交通的经济支持能力显著增强。轨道交通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适时对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进行调整,体现了政府对社会公益事业和公众切身利益的关注,同时加大对轨道交通建设的支持力度将提高城市运转效率,改善城市环境,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强经济活力,支撑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目标更快、更好的实现。

因此,为适应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应尽快对原建设规划进行调整,适当增大轨道建设规模。

3、地铁1号线与城市发展的适应性

(1)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快速发展

一号线二期工程沿线区域是大连市中心城区西南部重要的旅游、文教、居住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总理视察大连软件企业时提出“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要争做中国第一、世界第一,超过马尼拉、超过班加罗尔”。为把大连建设成为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早日实现“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发展目标,市委、市政府加大高新园区规划调整和建设力度,对高新园区进行空间和体制调整,将地铁一号线西部的凌水街道、旅顺龙王塘街道划归高新园区管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总体定位为“国家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东北振兴的创新极,辽宁沿海经济带创新与开放的先导区,全域城市化、高端化、国际化示范区,国际一流创新型特色科技新城区。

根据高新区总体发展建设规划,区域内规划软件产业用地、教育科研用地、居住用地以及公共设施用地将有较大增加.将在现有居住、商业、旅游等功能的基础上,完善居住区配套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增加商务金融功能。在1号一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调整二期工程建设时机,将线路同期由星海广场延伸至高新园区及河口,可进一步加强城市南北纵向联系,对解决城市中山路\高新园区黄浦路交通严重拥堵问题,对高新园区拓展和产业发展起到有力支撑作用。

地铁1号线将规划的软件产业带\高新园区、星海湾金融商务区、西安路商业中心、公共中心连接一体,有力地促进高新园区的协调发展.它建成后,可以有效改善城区生活环境和道路交通条件,提高交通容量.在中心城区构建了南北向快速客运通道,形成了城市的主要发展轴线之一,对于落实城市总体规划,促进城市建设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旅顺南线快轨的开工建设,旅顺口区方向的客流也将会集中河口地区,南北线可将城市主要功能区互为一体,会极大的方便各功能区之间的客流出行,也为旅顺方向来的客流无需换乘,直通市中心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为南关岭新大连站的客流直通西部星海湾、黑石礁、高新园区提供便利条件,为大连市核心经济带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2)构筑贯通城市核心功能区的南北地铁干线,提升城市功能

地铁1号线是贯穿中心城区南北的骨干线路,串联了城市对外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公交枢纽、区级公共中心以及文化中心的客流集散点,方便乘客轨道交通间以及与地面公交的换乘,进一步提高公交出行比例,优化城市交通结构。

地铁1号线二期工程经过重点发展的星海湾、高新园区、滨海旅游区,为支撑重点区域的发展,实现新领军城市发展目标,近期建设二期工程是必要的。

4、地铁2号线与城市发展的适应性

(1)与东港新区规划建设相协调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青泥洼桥至东港中心为市级公共服务中心,是城市近期建设的重点项目。东港商务区是青泥洼桥至东港中心的组成部分,是大连市发展港航服务业的集中建设地,目标是要建设成为现代的滨海商务中心。

2号线二期工程东段由港湾广场延伸至东海公园,地铁线路与迅速发展的东港新区道路和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同步建设,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客观要求。

(2)支持城市西北部区域快速发展

基于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目标和城市中心区内部用地日趋饱和情况,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了“组团式”的城市发展格局,中心城市的人口将向中心城区西北部区域疏导。2号线二期北段张前路及革镇堡地区是大连市“西拓北进”发展的重要区域,南关岭综合交通枢纽、体育中心、卫生中心、生态科技创新城、空港商务区等功能新区正在建设中。2号线二期建设对大连城市布局调整,改善上述区域的交通条件,促进城市持续和谐发展,实现城市规划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引导和支撑作用。

(3)构筑贯通城市核心功能区的东西地铁干线,提升城市功能

地铁2号线工程是贯穿城市东西的轨道交通骨干线,主要解决西部居住区与东部金融区之间的联系,满足城市东西向走廊高度集中的需求。地铁2号线二期工程经过高速发展的东港新区、生态科技城、空港新区及体育新城,为支撑重点区域的发展,实现城市发展目标,近期建设二期工程是必要的。

5、客流预测分析

根据地铁1、2号线线路客流预测结果,结合线网及线路的相关敏感性分析,确定地铁1、2号线各时期客流指标如下表:

(1)从上表可以看出,调整后线网平均运距11.98Km,线路负荷强度0.53,与城市布局相适应,实现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合理分工。平均乘车时间为20.5分钟,与居民出行调查中公共交通的平均出行时间相比,平均乘车时间大大缩短,居民的出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2)客流量的在各线的分布较均衡,线路负荷强度较均匀。2016年轨道交通网络承担日客运量66.3万人,占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总量的13.86%,体现出轨道交通作为客运骨干体现的地位和作用。其中地铁1、2线全线共承担客运量49万人,占轨道交通总量的74%。轨道交通的建设可大量减少公交车辆的投入,极大地减轻地面公交压力,缓解城市道路资源紧张的局面。

上一篇:道路桥梁结构病害与加固施工分析 下一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造价控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