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Live成长史

时间:2022-07-15 12:57:26

PPLive成长史

据有关媒体报道,在年初激动网联合保利博纳、橙天娱乐、上影英皇等80多家版权方宣布共同组建“反盗版联盟”向土豆网公开叫板的同时,驻扎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PPLive网”也成为了激动集团“激动诉讼”的对象。面对“激动网”的诉讼指责,上海聚力传媒技术有限公司(的经营者,以下简称“聚力传媒”)明确表示自己提供的是“搜索链接服务”,涉案的影视作品并不存储在PPLive的服务器上,它只是为用户提供对外部网站的搜索链接,并不知道第三方网站是否存在侵权行为,PPLive本身并没有侵犯原告方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的应该是被链接的第三方网站。双方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之后,4月8日下午,浦东新区法院认为聚力传媒有“主观错误”,对涉及《夜上海》、《精舞门》、《明天我不是羔羊》、《浪击天涯》、《代号利剑》等五部电影电视作品的侵权案作出集中宣判,聚力传媒“五战皆负”,法院分别判决其向上海激动网络有限公司、北京激动影业有限公司赔偿经济损失费等63000元和21875元,并停止对上述影视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

作为国内最早创办的视频网站之一,PPLive以技术起家,形成其核心优势,一直声称以正版点播,直播为自己的视频模式,却在近段时间频频遭遇版权官司,这些官司的是非缘由我们已经无从追究,但PPLive的成长却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PPLive前传

PPLive的诞生与一个当年只有24岁、休学创业的小伙子有关。在一次外语课上,老师让给自己取一个英文名字,当时十三四岁的姚欣,刚看完盖茨传,就以Bill Yao作为自己的英文名字,谁知若干年后,姚欣身上真的具有了“盖茨模式”的影子:他放弃了在华中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机会,毅然休学创业。对于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都是“足球惹得祸”。

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华中科大的宿舍里由于没有有线电视,身为球迷的姚欣只好与兄弟们租了一个宾馆房间看球赛,这个场景激发了姚欣尝试以技术手段来解决在互联网上观看电视节目的兴趣。2004年暑假返校后,姚欣便告别了“学业”,踏上了“创业”之路,他说他“看好PPLive的应用前景”。最初以韵苑26栋寝室为工作室,计算机中心为服务器托管,姚欣和他的团队成员们开始了封闭式开发。2004年年底,PPLive1.0正式在华中科技大学韵苑26栋诞生。

2004年,互联网界捷报频传: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1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4年底,中国内地上网用户总数为9400万;从互联网到游戏界,上市公司不断,算上2003年底的携程网,整个2004年有多达9家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互联网发展的利好消息在给传媒人带来信心的同时,也激发了Vc对视频的兴趣。恰逢此时,姚欣和他的团队所带来的基于p2p技术应用的PPLive让风投们耳目一新,PPLive为姚欣带来了生平第一桶金。

据说这笔投资是姚欣骑着自行车迎来的。姚欣回忆说,起初,一位自称软银投资人的先生,曾来电咨询校园直播网的情况,自己并没有在意。不到一周,那位先生又打来电话,说人已到校门口。于是姚欣赶忙披了一件衬衫,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去接。这个人就是软银合伙人宋安澜。姚欣告诉记者,当时宋安澜来到学校后面半山腰的民房里,他了解到在这个凌乱不堪、只有十几平米的屋子里的年轻人正在研发最新的视频在线技术,且已经进入试运营阶段。宋安澜走时,给姚欣留下一张去上海的机票,并邀请姚欣带上商业计划书前往上海面谈。

说到这里,姚欣不无调侃地说,“第一次去软银融资时的感觉就跟审堂似的,一屋子人,坐着软银的执行官、财务、律师等十几号人轮流向我发问。”中午“庭审”完毕,下午,姚欣就签署了生平首个百万合约。拿到这笔意外收获,2005年5月,姚欣在上海注册了上海聚力传媒技术有限公司,并匆匆赶回武汉招兵买马,在武汉成立公司,PPLive实现了从团队到公司的成功转型。

从技术到运营

视频网站的出现对网络带宽和视频技术提出了挑战性的要求,用户在网络上观看视频对其清晰度、流畅度等也有更高的期望,这恰恰契合了PPLive技术起家的优势。凭着从软银得到的第一桶金,姚欣在学校对面的创业楼租下了1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招揽了十多位技术高手,开始大力发展PPLive,并在视频直播领域里投石问路。姚欣向记者介绍说,创业之初,公司以技术提供为主,包括给湖南卫视、上海文广、凤凰卫视等十多家电视台提供视频上网技术支持。然而单纯靠提供技术来维持公司的运营,显然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预期,加之公司在人员、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2006年春节前夕,公司一度陷入财政困境,姚欣想到了二次融资。

自从2006年美国视频网站YouTube被Google以16.5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之后,中国国内的民营视频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民营视频网站从最初的三四十家到2006年年底已经增加到了300多家。对于姚欣来说,面对众多竞争对手,融资已不再像视频网站萌芽时期唾手可得。姚欣说:“那个时候我真正体味到了‘命悬一线’的感觉,拜访了十几家投资公司,但都一无所获,我完全找不到能够说服投资者的理由,一段时间公司已经到了融不到资就揭不开锅的地步了。”此时,如何吸引vc向PPLive投来橄榄枝,已经成为摆在姚欣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恰在这时,一位朋友为姚欣指出了失误:“不能光讲技术,风投最关心的是公司盈利的增长空间。你预计的50%或100%增长点在哪里?”经高手指点迷津之后,姚欣转换了思路:目前需要这种技术的电视台只有那么几家,如果单纯做技术支持,市场消费能力有限。如果转为网友提供电视视频则不同,市场会无限扩大,而且网络视频能够产生广告收入,随着流量增加,收入将年复一年持续增长。调整后,姚欣将公司的运营摆到了第一位,他提出在PPLive网站上插播广告的赢利模式。“烧钱不是办法,得让投资商看到赚大钱的希望。”为吸引客户,姚欣采取了“保底+分成”的模式,即视频发行方将节目授权给PPLive,可以获得一定的保底金,用户点击视频时,版权所有人还可与PPLive按比例共享广告收益。广告方面,姚欣采用了试投策略,同时帮助客户制作精美的视频广告。流量变成收入的设想很快成为打动海外风投的法宝。2006年,姚欣成功地从BlueRun及软银中国投资拿到500万美金的融资。

转战上海,涉足媒体

在投资方的支持下,PPLive开始携P2P核心技术,试图以流媒体旗手的姿态全面进入媒体运营产业。“想要实现这种转变,把公司从武汉搬到上海是一种很自然的选择。”姚欣看中上海这座大都市蕴藏的丰富的与媒体相关的资源。2006年9月,PPLive转战上海,正式进驻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实现了注册地和运营地的统一。

融资风波过后,姚欣加速了PPLive向媒体公司转型的步伐,将上海聚力传媒技术有限公司去掉“技术”二字,变成了上海聚力传媒有限公司。这种从技术到媒体的转身,也让姚欣背负了“三座大山”:版权、赚钱、政策。姚欣介绍说:“2006年开始,我们推出了自己的网站,这个时候首先就遇到了内容来源的问题,网络上的内容盗播的很多,但对于拿到了风险投资想逐步做大的企业来讲,必须要探索一条可以和版权商共赢发展之路。”他从最先的内容合作伙伴切入,以技术换取他们内容的授权,从而实现了PPLive视频内容的“原始积累”。姚欣坦言:“开始的时候对这个行业一窍不通,先跟电视台的一些同行来聊,听听他们是怎么跟版权方打交道的,接下来又跟众多的版权方打交道,这里面也走了很多弯路。”姚欣向记者讲述了那段无奈的探索之路:当时我们跟某家内容提供商签订了一个独家协议,对方提供独家内容给我们,结果第二天新浪上面也开始放了。一问新浪,新浪也说签了独家协议,后来把这两个协议一比较才知道,我这个叫p2p的协议,新浪那个叫门户的协议。说到此,姚欣爽朗地笑了起来:“不管是p2p还是门户网站都是互联网在做。所以当时签了很多协议,但与希望达到的效果却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开始逐渐向版权这个产业链的上游摸索,寻找直接的内容制作方来合作,比如英超联赛、FIFA,MBA等节目,电视台虽然拥有电视传播权,但也许不具备它的网络传播权。”

姚欣认为视频网站的内容同样遵循2/8理论,“80%的内容集中在20%的内容提供商手上,你只要跟几家核心的版权主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就行了”。姚欣毫不讳言地告诉记者:“早先的时候,对于一个不太出名的小网站,内容提供商并不愿意把内容提供给我们,出钱人家都不愿意跟你合作,买都买不到。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拿钱解决问题,我们将投资额中的绝大多数投入到内容版权上面,进行版权的合作和购买,当时这项费用占到总支出的一半。”但大量购买版权使得内容成本直线走高,尽管此前有融资,但有限的资金又能撑多久?姚欣开始了从购买到制作的探索,2009年3月,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举行会,推出南广传媒集团移动媒体平台“南方金媒体”及2009年即将投拍的跨媒体网络剧《世纪童话》(暂定名),PPLive成为该剧的投资方及互联网视频平台的唯一联播合作伙伴。

视频网站自诞生之日起,对它的监管就被盖上了“特殊”二字的章,姚欣也颇为无奈地说道:“对视频网站的监管,一直是很模糊的,由于视频网站特殊的性质,无法界定它到底应该挂靠在哪里,我们宣传也不敢宣传,探索也不敢探索,没办法施展开手脚,这是个令人很头疼的事情。”视频网站发展至今,受到管理部门的“频频关注”:2007年年底,广电总局颁布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为视频网站设定了准入门槛,直接将一些规模比较小不堪重负的视频网站送入了“地狱”,业内从事视频类业务的网站数量也已经从当初的300多家被削减过半。2009年3月,广电总局又颁布了《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的规定,不但对于视频网站上频频出现的“热舞”、“美女”、“搞笑”类节目内容要加强审查,更具体规定,对于没有取得广电机构影视剧播放证的节目禁止播出。这一消息在给整个视频网站行业投出一颗重磅炸弹的同时,甚至也引发了风险投资商的集体出逃。

面对种种窘境,姚欣依然看好PPLive的发展前景,并声称2008年年初,又拿到了第三笔风投――来自DFJDragon、软银中国和BlueRun的2100万美金。但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此笔资金极有可能未到账,否则PPLive不可能裁员。

PPLive的是非风波

采访结束后,记者试图借助网络寻找更多与姚欣和PPLive相关的信息,然而网络上的是非评说却让记者难以判断孰真孰假。

2008年l 2月9日,有消息称,PPLive资金链出现问题,已经开始拖欠网络带宽租赁费用和版权费用。同时,上述消息人士称,受制于高额的办公租金费用,PPLive将搬离上海,迁往武汉。然而,PPLive公关总监陈中对上述消息予以了否认。她表示,PPLive不存在拖欠费用的问题,并认为,由于对P2P技术的应用,PPLive是成本最低、现金压力最小的视频网站。同时,她否认公司将迁往武汉,称目前公司仍然在上海办公,一切都很稳定。另外,关于2008年1O月所传出的PPLive裁员10%以应对金融危机的消息,PPLive方面则认为公司正在进行正常的人员调整,并不是裁员。

更有甚者,一位自称曾在PPLiveSE作过的员工在博客中书写了他在PPLive的经历,并用“噩梦”来形容之。这位网友在博客中写到:公司的问题是从2008年开始出现的,先是运营思路的突然调整,说要走媒体化道路,此后就一直调来调去,没有定论。一会儿说要保流量,一会儿要冲收入,一会儿说要做精细化运营,一会儿又要做网络联盟,总之,在流量下跌的压力下,公司的运营思路被频繁地更换……由于老板缺乏经验,公司事无大小都要开会讨论、各个部门发表意见,一般这样的决策会议要开一天,开完后通常没有结论……如今遭遇金融危机,融资也被搁浅,试问,一个互联网公司没有人没有用户没有钱,那还有什么价值可言?

据记者分析,这位网友应该是被PPLive裁员的一名员工,言语中多有泄愤之意,这些坊间的流传到底是真是假,也许只有靠时间才能做出最好的证明。

上一篇:创业类杂志的春天―直存在 下一篇:校园SNS:借长尾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