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花铃期栽培管理技术

时间:2022-07-14 11:02:28

棉花花铃期栽培管理技术

8月以后的花铃期管理应抓好以下措施:

1.重施花铃肥。当大田普见红花时开始施用花铃肥。花铃肥以速效氮肥为主,根据地力和棉花长势酌情施用钾肥。每667平方米地用尿素20千克,氯化钾10~15千克,沟施或穴施,土壤干旱时,施肥后应及时灌水以提高肥效。

2.在重施花铃肥的基础上,立秋前后每667平方米地施尿素5~8千克作盖顶肥,防止早衰,增结秋桃,提高铃重。缺肥并有早衰趋势或中下部脱落严重的棉田,盖顶肥要早施。长势好、肥力高、后劲足的棉田,要少施或不施,以免贪青晚熟。

3.正确化调。棉株主茎12~14片真叶时,每667平方米地用缩节安2~3克兑水20千克左右,叶面喷雾,防封行过早;打顶前后进行化调,每667平方米地用缩节安3~5克兑水50千克左右,控制赘芽、无效蕾以及减少田间荫蔽,促进多结铃、结大铃。控制旺长的措施:适度控氮增施磷钾肥,补施微量元素叶面肥,看天看苗适度化调。有叶柄环带的缺硼的棉田每667平方米用速乐硼一袋兑水喷施。

4.适时打顶。遵循“以密定枝,以枝定时;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的原则,适时打顶,有利于多结铃,增铃重。棉花打顶一般在立秋前后进行。生长势弱的先打顶,长势旺的适当推迟打顶。提倡小打顶,即摘除一叶一心,反对“大把揪”。

5.抗灾防虫。花铃期重点防治盲蝽蟓、斜纹夜蛾、棉铃虫、烟粉虱等。花铃期常遇伏旱,土壤水分不足,肥料难于发挥作用,导致蕾铃大量脱落和棉株早衰。伏旱期间及早灌水抗旱,是夺取棉花高产的关键性措施。提倡早晚小水沟灌,并适时松土保墒。盲蝽蟓要特别加强防治。防治方法:选用45%的马拉硫磷或5%的高效氯氰菊酯或3%~5%的啶虫脒+40%毒死蜱防治,注意农药要交替使用和配合使用。

6.对枯、黄萎病的预防与治疗:选用32%的乙蒜素30~40毫升或90%枯黄萎原粉50~75克或20%甲基立枯磷+多微量元素叶面肥喷施。每间隔7~8天一次,连续2~3次。此方具有防病保蕾之功效。

7.8月中下旬以后,除了及时打掉空枝老叶外,对有旺长并贪青晚熟或荫蔽特别严重的棉田,可在晴天趁土壤湿润时,隔行用手小心推株并垄,使行间形成“通风道”并增加光照。间隔5~7天,再将两行向外推开,视情况交替进行2~3次,可有效防止烂铃。

8.吐絮期抗灾治虫:吐絮期间依然要注意雨水渍涝和久旱天气的影响。遇暴雨要及时清沟排水;遇7天以上久旱要小水沟灌,防棉铃逼热。棉花吐絮期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烟粉虱、盲蝽象、红蜘蛛、棉蓟马、棉铃虫等,应及早进行防治。

上一篇:40份青稞小麦种子明年有望搭乘飞船赴太空育种 下一篇:别把蔬菜变“毒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