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试点效果评价

时间:2022-07-14 08:32:11

浙江省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试点效果评价

【摘要】 目的 探索学校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为开展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知识传播、校园活动和信息入户等形式,对浙江省11个市89个县的89所小学12岁学生4 117名及其家长3 652名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研究,并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前调查对象5项核心信息的知晓率结核病的传染性为53.7%、专业机构诊治48.5%、坚持正规治疗39.3%、可疑症状20.2%和免费政策15.6%;干预后该5条核心信息知晓率有明显上升,分别为86.7%,78.4%,71.1%,52.5%和57.6%(P值均

【关键词】 结核,肺;健康教育;认知;态度;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10-0935-02

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场所,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又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免疫力低,自我保护意识差,更容易受到各种传染病的侵害。近年来,我国各地学校结核病的疫情有明显增加趋势,学校结核病的暴发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也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另外,通过学生对家长和社区进行结核病知识的宣传,对传播预防结核病知识、预防结核病流行也有很好的效果。为探索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方式,笔者于2006年9月-2007年10月在浙江省开展了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试点研究。现对其效果分析评价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浙江省11个市89个县范围内,每个县随机选取1所小学的12岁学生作为干预对象,每所学校入选学生48名。共选取89所学校,其中城区38所(42.7%),农村51所(57.3%);选取12岁学生4 117名;1 a后调查学生3 558名,其中男生1 643名(46.2%),女生1 915名(53.8%)。知识入户情况共收到家长回执3 652份,回收率为88.7%。

1.2 方法 向干预组学生进行结核病知识教育并进行干预效果评价。

1.2.1 知识传播 向每位干预对象发放结核病知识文具盒,“文具盒”内容包括结核病核心信息折页3张和致学生家长的明信片1张,由经过培训的校医或教师向干预组学生讲解核心信息和内容。

1.2.2 校园活动 干预组每学期开展1次“防治结核病”主题班会(上学期和下学期各1次),每次时间长度为1个课时,采用以学生参与式活动方法,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观看动画片和案例分析,以加深学生对结核病知识的理解。

1.2.3 信息入户 在学生掌握“文具盒”知识的基础上,由学生将“文具盒”带回给家长并向家人讲述相关知识,入户后由家长填写回执并签名确认后返回学校。

1.2.4 问卷调查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干预前由各地接受过培训的调查员使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1],对干预组学生进行面对面询问式调查作为基线数据;干预后1 a采用同样方法对同一学生进行调查,将前后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5 统计分析 用EpiData 3.0录入数据,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各项核心信息的知晓情况 干预前调查对象对肺结核病的传染性、专业机构诊治、坚持正规治疗3条核心信息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53.7%,48.5%和39.3%,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怀疑肺结核和免费政策2条分别只有20.2%和15.6%;干预后该5条核心信息的知晓率均有明显上升,分别为86.7%,78.4%,71.1%,52.5%和57.6%。5项核心信息的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 对周围肺结核病患者的相关态度变化情况 干预前的4 117名调查对象中,有2 696人对肺结核病患者态度作了回答,其中38.7%的人会与周围肺结核病患者(邻居或同学)保持距离,7.2%的人选择不再来往,只有4.9%的人选择和往常一样。干预后的3 558名调查对象中,有3 374人对肺结核病患者态度作了回答,其中48.7%的人会与周围肺结核病患者(邻居或同学)保持距离,4.7%的人选择不再来往,只有3.8%的人选择和往常一样。 干预前、后态度变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5,P值

3 讨论

学校是人群相对集中的场所,易发生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2]。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各地在校学生结核病的疫情有明显增加趋势,学校结核病的暴发时有发生。据统计,2003-2006年我国南方某省一些高校和中、小学相继发生多起学生群体肺结核病暴发疫情,其中大部分病人具有传染性,这无疑对学校师生员工的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本研究试图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际传播链,首先教育学生,继而对家长宣传,再向社区辐射,并通过对干预效果的评价,探讨学校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的有效方法。

据报道,人际传播是居民获取结核病知识的主要渠道[3-4]。本研究采用由学生将结核病信息直接传播给家长。从家长接受信息情况看,回执回收率达到88.7%。说明这种传播方式是有用的,为解决平时宣传品发放难以入户问题找到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

从对各条核心信息知晓情况看,干预前调查对象对5条核心信息知之甚少,特别是对结核病的可疑症状了解的人更少,这对于做好学校结核病防制工作带来一定的障碍。通过对干预组学生进行知识传播,干预后5条核心信息的知晓率均明显上升,尤其是采用学生参与式活动方法,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观看动画片和案例分析等校园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结核病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很受学生的欢迎。

不歧视肺结核病人也是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要一环。最近,国际结核病技术支持联盟(Tuberculosis Coalition for Technical Assistance, TBCTA)提出了国际结核病关怀标准[5],其中之一就是应为所有病人建立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以病人需求及病人与服务提供者之间互相尊重为基础的给药治疗模式。研究表明,对周围肺结核病患者的相关态度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耐人寻味的是,在对待邻居/同学患了肺结核病的态度方面,干预前有38.7%的调查对象要“尽量保持距离”,而干预后为48.7%,说明通过掌握了肺结核传染性知识后心理变化产生了行为改变的效果。

儿童时期是建立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6],结核病健康教育目前主要是靠有限的专业人员参与,但这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广泛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取得社会各界、各阶层的理解和支持[7]。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首先,由于研究工作时限跨度长达1 a多,入选的学生因升学或转学等原因,造成调查对象丢失,存在缺失值;其次,本研究没有进一步跟踪对学生家长及社区居民进行知晓率调查,所以这一“传播链”向社区辐射效果无法评价;第三,本项研究样本量是为保证每一个县有1所学校开展试点工作设计的,样本量的大小无法保证对各地具有代表性。

(致谢:本研究得到浙江省各级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机构的大力协助,特此感谢。)

4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全国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调查报告.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92-96.

[2] 解晓华,何海艳,.天津市中小学生传染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39-140.

[3] 何广学,于兰,周林,等.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社会评价试点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45-56.

[4] 王林,豆晓丽,于兰,等.结核病相关信息获得途经的调查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6,22(8):628-630.

[5] Tuberculosis Coalition for Technical Assistance. TBCTA[EB/OL].[2008-9-12]. www.省略/resource center//assets/docurnents/istcreport.pdf.

[6] 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47,102-104,108-113.

[7] 孙开友,黄建章.防痨宣传在肺结核治疗管理中的作用.中国防痨杂志,2001,23(5):335.

(收稿日期:2009-02-18;修回日期:2009-04-15)

上一篇:长沙市中学生健康危险感知与闲暇锻炼相关分析 下一篇:山东省大学生体育投入与生命质量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