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身体活动的影响

时间:2022-10-08 09:23:24

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身体活动的影响

【摘要】 目的 了解学龄儿童身体活动的家庭影响因素,为儿童身体活动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成都市城区2所小学9~12岁儿童及其家长1 225对,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过去7 d内身体活动状况及儿童身体活动家庭环境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身体活动影响因素。结果 家长常与儿童一起活动、家长有时与儿童一起活动、家长有运动特长和家长对儿童体重判断正确是儿童活动充足的保护性因素;家长常送儿童到活动场所和家长认为自己运动量不足是男童活动充足的保护性因素,家长静坐活动时间不过长、家长对儿童体重判断正确、社区运动设施好和一般是女童活动充足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身体活动有显著影响,且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 运动活动;家庭;因素分析,统计学;儿童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G 8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10-0903-02

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是指由骨骼肌收缩引起能量消耗的所有活动,包括娱乐性身体活动、锻炼、运动等。身体活动不足不仅影响儿童期的生长发育,甚至可能影响到成人期慢性病的发生和健康。有研究显示,儿童身体活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了解家庭环境对于我国儿童身体活动的影响,对于科学指导儿童身体活动具有积极意义。本课题通过对成都市学龄儿童身体活动及其家庭影响因素研究,探讨家庭环境对其身体活动的影响,为儿童身体活动干预工作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取成都市城区2所小学四~六年级儿童及其家长共1 225对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629人(51.3%),女童596人(48.7%)。63.1%的家长问卷由母亲填写,29.1%由父亲填写,7.8%由其他亲属填写。

1.2 方法 分别采用儿童及家长问卷收集调查对象最近7 d身体活动情况及家庭环境信息(包括家长人口统计学特征、家长身体活动、家长认知、家长支持和家庭所在社区运动设施等)。儿童问卷由调查员指导儿童在校填写,现场回收、复核,查缺补漏。家长问卷由家长填写后交班主任收回。

1.3 相关定义及标准 中高等强度身体活动:指代谢当量大于3的身体活动,如球类运动、跑步、健身操等;活动充足:指中高等强度身体活动达到每日1 h及以上;静坐活动:指看电视、玩电脑、玩电子游戏、非学习目的阅读等活动,静坐活动时间大于2 h为静坐活动过长。

1.4 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 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双录入建立数据库,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所有儿童及男女童分别做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儿童身体活动情况 被调查儿童活动充足率为81.8%,见表1。

2.2 家庭因素对儿童身体活动的影响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人群中,有14个因素对儿童活动有影响,包括父亲文化程度、家长活动充足、体育锻炼、家长对儿童到户外活动态度、经常送儿童到运动场所、家长与儿童一起运动、鼓励儿童运动、同意儿童户外活动、家长喜欢运动、家长有运动特长、正确判断儿童体重、家长自我效能、家长对自身活动量评价和社区运动设施。男童上述14个指标中,父亲文化程度、鼓励儿童运动、正确判断儿童体重和家长喜欢运动无统计学意义;女童上述14个指标中,父亲文化程度、家长与儿童一起运动、同意儿童户外活动、对自身运动量评价无统计学意义,而母亲文化程度和家长静坐活动有统计学意义。分析指标及赋值情况见表2。

以儿童身体活动充足与否作为应变量,家长人口学特征、家长身体活动、家长认知、家长支持和社区运动设施情况等作为自变量,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P

3 讨论

身体活动不足是肥胖、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然而,在中国以及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儿童身体活动不足和静坐活动时间过长的现象,在经济水平发达的城市地区尤其突出。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和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均显示,我国学龄儿童的锻炼比例较低,而静坐活动较长,身体素质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美国医学会和WHO等权威机构推荐:学龄儿童每天应有至少1 h以上中高等强度的身体活动。1998年卫生部颁布的《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标准》(WS/T 101-1998)也建议学龄儿童身体活动应在1 h以上。因此,本研究采用中高强度活动1 h以上作为“活动充足”的标准,并以此来评价儿童的身体活动。这个指标同时考虑了身体活动强度和时间2个方面,能较全面地评价儿童身体活动,并且可以反映满足活动推荐量的情况。

此次研究显示,在总人群中家长支持和家长认知均对儿童身体活动有显著影响。家长常与儿童一起活动、家长能够正确判断儿童体重和家长有运动特长均是儿童身体活动充足的保护性因素。国外及台湾研究也表明,家长支持和家长认知对儿童身体活动影响较大[3-5]。此次研究未观察到鼓励儿童活动、限制儿童静坐活动时间、采取措施控制儿童超重等对儿童身体活动有影响,提示在进行儿童身体活动干预时重点考虑家长在具体行动上对儿童给与支持,如家长应经常与儿童一起活动,培养运动特长及爱好,并关心孩子的体重情况,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对儿童的家庭政策限制[6-7]。

此次研究还显示,家庭环境对儿童身体活动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家长自身的活动情况、社区运动设施和家长能够正确判断体重仅对女生的身体活动有影响,而家长常送儿童到活动场所和家长认为自己运动量不够则对男童身体活动有影响。提示家长自身行为的榜样作用、运动设施和家长的关心程度对女童影响更大,而家长在行动上的支持对男童影响较大。因此,在促进儿童身体活动的项目中,应考虑家长榜样作用和家长支持的性别差异[7-8]。

总之,对于学龄期儿童,家庭环境对其行为的影响至关重要。应以家长支持和家长认知为重点,结合儿童性别特点来开展儿童身体活动促进和干预。

4 参考文献

[1] 马冠生,孔灵芝,主编.2002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报告之九.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0-250.

[2]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1-90.

[3] CARRIE DH, SARAH LM, JENNIFERr D, et al. Correlate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a national sample of children aged 9-13 years. Prev Med, 2006,42:254-260.

[4] LI CV, LARS R, AGNETA S. Predictors of healthy behaviours in Swedish school Children. Eur J Card Prev Reh, 2007,14(3):366-372.

[5] WU, TSU-YIN, PENDER N.

Determinants of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Taiwanese adolescents: An application of the health promotion model. Res Nurs Health, 2002,25(1):25-36.

[6] WU TY, PENDER N. A panel study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Taiwanese youth testing the Revised Health-Promotion Model. Fam Com Health, 2005,28(2):113-124.

[7] WU SY, PENDER N, NOUREDDINE S.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psychosocial and cognitive correlates of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Taiwanese adolescents: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pproach. Int J Beh Med, 2003,10(2):93-105.

[8] SARAH A, NANCY ES, MARY S,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African-American girls: The role of parents and the home environment. Obes Res, 2004,12(Suppl):38-45.

(收稿日期:2009-02-20)

上一篇:余姚市民工子弟学校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情... 下一篇:低年级护理专业本科生艾滋病知识与态度现况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