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瓷器上的龙纹装饰

时间:2022-07-14 08:28:23

宋代瓷器上的龙纹装饰

龙纹,作为贯穿历代陶瓷器的常见纹饰,弄清其演变规律,则是瓷器断代和辨伪的有力依据。本刊特邀北京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冯小琦连续撰写专稿,阐述历代陶瓷器上龙纹的演变规律,以期此“画龙点睛”之文促成陶瓷鉴定上的“点石成金” ――编 者

宋代是我国瓷器蓬勃发展的时期。已经出现专为皇室烧造瓷器的瓷窑。为皇室烧造瓷器,成为龙纹大量出现的背景条件。越窑、官窑、定窑、耀州窑进贡朝廷的瓷器中有大量的龙纹器物。此外龙泉窑、磁州窑等民间瓷窑也烧造龙纹器物。

越窑

唐代开始烧造秘色瓷,五代至北宋初为宫廷进贡瓷器。唐代注重釉色,器物以光素者居多,有少量划花、印花装饰。五代至北宋时期划花、刻花、印花器物明显增多。越窑以龙纹作装饰的器物唐代有蟠龙四系罂,划花龙纹瓶、五代有划花龙纹盘、盒、浮雕双龙四系罂、双系盘口瓶、海水龙纹浅碗。

宋代有刻花双龙抢珠龙柄、咸平三年李后陵出土划花龙纹盘,划花刀法细腻,印花有起伏层次。还有划花龙纹执壶。

官窑

窑址在杭州乌龟山,是南宋时期设立的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窑场。从官窑去器物的胎釉成分看,采用杭州乌龟山的紫金土与瓷石配成,故胎中氧化硅与氧化铁含量较高,因而出现紫口铁足。官窑器物的釉属石灰釉,釉的特点是厚如堆脂,有片纹,纹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釉与胎的膨胀系数差异造成的,其纹片的大小与胎釉的膨胀系数值差有关。

从官窑器物标本来看,多为薄胎厚釉,制作工艺比较复杂,为增加釉层的厚度、有玉石感,采用先素烧坯,然后多次施釉,釉多在2毫米以上,为克服釉厚在烧制过程中发生流釉,碱金属含量较低,施釉刚好在足边,露1至2毫米的紫黑色胎。在烧法上采用宽圈足露胎,中心用六个支钉支烧,以防止器物变形。从上述分析来看,官窑器物的特点为薄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有纹片,是以釉色纹片见长。尽管如此,窑工还是做了一些尝试,采用划花、印花装饰,在窑址中已发现十几件印模,但从传世器物来看,装饰效果不很理想。器物因釉厚而不透明,纹饰较为模糊,不够清晰,所以划花、印纹装饰在官窑器物中未能流行,而传世及出土的几件带有龙纹装饰的器物就愈显珍贵。

台北鸿禧美术馆收藏的官窑龙纹洗(图九),腹径20.2厘米。器形直口直壁,平底,宽浅圈足,底心有六个细小的支烧痕,外周五个,中心一个。釉色青蓝而滋润。洗中心印有团龙纹,龙为三爪,盘曲,龙纹处有几个缩釉,露紫黑色胎。尽管印纹不很清晰,但依稀可见,不失为官窑器物中仅见的几件带有装饰的器物中的佳作。

除鸿禧美术馆以外,博物院收藏有:

粉青釉印花龙纹洗,洗高7.8,口径24.7,足径17.4厘米。洗口微奢,口以下渐收敛,平底,宽浅圈足。洗里心印蟠龙一条,纹饰较浅,隐约可见龙纹。洗薄胎厚釉,器内釉色纯洁,外壁釉色稍淡,釉面有浅淡的纹片,底有缩釉数道。

粉青釉印龙纹洗,器高4.8,口径18.3,足径16.8厘米。洗口微敛,铜口已脱,平底,薄胎厚釉,青色较深,口沿露灰色胎。洗里心印蟠龙,龙纹处纹片较浅,龙纹以外纹片较深,别具风韵。

灰青釉蟠龙葵瓣口盘(图十),器高4.4,口径9.1,足径11.6厘米。盘为六瓣葵口,镶铜口,浅腹,口以下内收,平底,矮圈足。盘心饰蟠龙。印纹较浅,纹饰不清楚,并有多处缩釉。盘中心纹片较小,内壁片纹较大。

灰青釉蟠龙圆碟,器高2.2,口径13.1,足径?厘米。碟侈口,镶铜口,浅式,矮圈足,碟心浅划蟠龙纹,釉面开细碎纹片。

此外南宋皇陵亦发现官窑龙纹盘。

从官窑传世器物来看,以小件器皿居多,大件只占少数。器物有各式瓶,如直颈瓶、弦纹瓶、瓜棱瓶、贯耳瓶、八方贯耳瓶、投壶、各式盘、碗、洗、碟,盘、碗、洗、碟都有圆口与葵口之分,洗更有菱花式、直口、折沿、高式、矮式等多种形式。此外有方盆、盏托、双鱼耳炉、三足炉等。印花及划花装饰主要见于盘、洗的里心。

龙泉窑

官窑的先进工艺直接影响了龙泉窑,已发现龙泉的大窑、新亭、岙底、杉树、连山和溪口瓦窑坪、骷髅湾、李家山等窑均仿官窑黑胎青瓷,其中以瓦窑坪等仿官窑器物为主,大窑烧制的白胎青瓷从器形、纹饰和多次上釉、支烧方法诸方面均受官窑影响。

龙泉窑釉的配方为石灰碱釉,胎较好,釉透明度好,可以清晰地表现刻划花、贴花和印花装饰。龙泉窑带有龙纹的器物宋代主要有龙虎瓶。瓶长腹,有盖,圈足。颈肩部堆塑一条龙和一只虎,俗称龙虎瓶。有的堆塑一条游龙,瓶腹部一般饰有莲瓣纹。

景德镇窑

是宋代南方的著名瓷窑,宋代以烧制青白釉瓷器为主,产品有各式瓶、壶、罐、盒、盘、碟、碗、炉、水丞、枕、盏托、谷仓、香薰、钵等,装饰有刻划花、印花。龙纹器物有龙凤纹盘碗、仿定窑夔龙纹洗、堆塑四灵瓶、堆塑俑龙瓶。四灵瓶,塔式盖,瓶肩部堆塑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瓶身刻篦纹地和阳文四季花卉。是景德镇1964年南宋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枢密使汪澈墓所出。青白釉魂瓶,瓶上部下方饰十二人俑、俑上塑行龙绕于云间,另饰鸡、犬、龟等动物。该器物出土于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福建地区瓷窑亦烧制青白釉盘口龙纹壶。壶盘口,直颈,圆腹,圈足。腹部起六条凸弦纹,肩部饰一条绳纹装饰,颈部饰一条蟠龙,龙形象草率。

定窑

宋代五大名窑中,定窑以印花、刻划花著名于世,钧窑以瑰丽的窑变独步一时。汝、官、哥以釉色取胜,官、哥又以纹片见长。定窑是五大名窑之一,北宋曾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宋早期受越窑一定影响,越窑常见的浮雕莲瓣纹、划花对蝶纹在定窑器物上时有出现。龙纹器物在定窑产品中占有一定比例,这与定窑在北宋后期为宫廷烧造瓷器有关。北宋早期定县塔基出土的龙首净瓶(图十一),以龙首作流,装饰性很强。龙纹器物有大盘、洗、缸等。装饰有印花、划花两种。北宋晚期印花龙纹盘口径多在17-30厘米之间,花纹细密,纹饰清晰(图十二)。有的小洗,器里心饰一首尾相接的蟠龙,纹饰采用刻划花。还有一种刻划花龙纹大盘,这类龙纹盘的标本在曲阳定窑遗址中有大量发现,而传世器物中则比较少见。故宫博物院与河北保定分别收藏刻划花龙纹缸,缸外刻有二条行龙,龙首尾相接,饰满画面。龙纹身披鳞甲,张牙吐舌,四爪挥舞,尾巴上翘。这种外刻龙纹的装饰,是比较少见的。在定窑遗址中还采集到一件绿釉龙纹标本。

耀州窑

耀州窑是北方地区著名瓷窑,据《宋史 地理志》卷八十七记载,耀州窑曾一度为宫廷进贡瓷器。1953年于北京广安门外发现一批龙凤纹标本(图十三),器物以盘碗为主,胎釉致密,修坯规整,釉光润莹亮,装饰采用里印花外刻划花,印花为阳文,纹饰组合多为一龙一凤,辅以洞石花草,有的以海水为地,龙形体爆满,四肢矫健,后肢常作交叉状。凤细长颈,有冠,凤尾飘逸。纹饰微微凸起,釉薄处露出胎的灰白色,器外口下及近足部各有一道弦纹,在上下弦纹间任意刻划简单的花纹,器里满釉,外施釉至足,足墙内外露胎,足底心有釉,近足无釉,近足及足部露姜黄色。这批器物从胎釉、纹饰、制造工艺看,无疑是进贡宫廷的供品。

除标本以外,耀州窑传世器物中,有宋代刻花飞凤牡丹纹枕、龙柄执壶、双龙瓶、双凤纹盘等。枕为腰圆五瓣形,中心梅花式开光,内刻飞凤衔枝,外周饰缠枝花纹,枕侧刻五组折枝牡丹。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刻花飞凤龙柄提梁壶(图十四),壶以龙首为流,龙身为提梁,提梁上坐一婴儿,壶腹圆形,肩刻花瓣一周,肩腹部刻双凤衔缠枝,下承以三兽形足。还有以凤首作壶流者。双龙瓶,瓶盘口,细颈,圈足,肩有双耳,双耳旁饰两条行龙。双凤纹盘,六瓣花口,中心饰双凤纹,内壁起六条线纹,盘外饰缠枝花纹。金代有夔龙纹三足炉(图十五),该炉造型纹饰仿青铜器,平沿,束颈,丰肩,下承以三兽足。口颈间有长方形耳。纹饰颈部为花草与回纹各一周,肩饰口纹,腹部为瓦棱与扉,其间饰六组模印的夔龙纹。

磁州窑

磁州窑是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其烧瓷品种丰富,装饰方法多样。白地黑花为其代表性品种。宋代白地黑花龙纹梅瓶(图十六),是磁州窑的代表作品。梅瓶小口外折,丰肩,肩腹圆润饱满,在器物上先施化妆土,然后在上面用黑彩画纹饰。在梅瓶的肩、胫部涂黑彩,而后用细线工具划出菊瓣纹。腹部主题纹饰画一条龙,龙张口,露齿,眉目清晰,鬃发毕具,通体划刻细密的鳞纹,背上有鳍,四爪有力,把龙的威武雄壮刻画得淋漓尽致。是宋代龙纹瓷器中的珍品。(未完待续)

(作者 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10 图16 图11 图14 图12 图9 图15 图13

上一篇:《看气泡 鉴古瓷》再议 下一篇:唐宋元明玉器拍卖行情略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