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初中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时间:2022-07-14 07:34:35

以初中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衡量一个现代人是否健康的标准不再只是指身体上没有疾病,而是指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内容。初中学习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期,所以《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体育课程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狭隘的只是锻炼身体,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作用。体育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初中学生开始进入了青春萌动期,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情绪非常容易受外界影响而波动,有时因为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忧虑重重,有时为了同学之间几句言语不合就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让人觉得这些初中学生真是令人捉摸不透,其实这正是这个时期的心理特征。但如果教师不进行及时的疏解和引导,则可能导致焦虑等各种心理障碍,甚至影响到成年以后的心理健康。所以遇到问题不能正确解决而抑郁自杀的青少年的案例常见于报端,成年人中也屡见不鲜,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体育是一项身体运动,锻炼身体不仅可以使身体变得强壮而健美,而且可以有效地排解个人的紧张、压抑心情,以合理有效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提高情绪的稳定性和自信心,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初中学生注重自己形体的爱美之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开放式的体育教学,选择学生喜爱的体育教学内容,注重体育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自已所喜爱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掌握各种运动技巧,获得成就感和乐趣,有效的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减缓或者消除由于学习和生活还有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而产生的挫折感和因此而引起的焦虑等症状,提高处理应激情境中的能力,在短期内摆脱烦恼痛苦的消极情绪,获得愉快的积极情绪状态,以充沛的精力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

二、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初中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中受着家长们众星捧月式的照顾,所以常常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缺乏与同年龄人相处的经验,在同伴中追求归属感,但又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而体育教学是一项多人参加的集体活动,在体育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每个成员之间都必须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合作,才能圆满完成,例如在课间操、健美操还有各种球类运动等体育活动中,个人的意志都必须服从全局的需要,试想在学校操场上,全校都在做课间操时,或者在进行广播操比赛的时候,如果每个同学的动作整体划一,则看起来让人赏心悦目,但如果有个别同学要“张扬个性”,与大家的动作不协调的话,看起来则会杂乱无章,肯定不能取得好的成绩。还有最能体现团结精神的是在运动会上,为了班级的荣誉,班集体会空前的团结,有体育特长的参加各种比赛,而其他的同学,有的搀扶长跑累了的同学,让他们缓解运动后的不适,有的买来水给运动员们喝,有的自愿作为拉拉队为班级同学加油,总之每个同学都尽心尽力,努力为班级取得最好的成绩。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要根据体育与健康的新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不仅要及时利用这些时机让他们养成如何团结协作的能力,还要注重平时正常教学中的的每一堂体育课,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如果有的同学因为性格孤僻或体育基础差等原因游离于班集体活动之外,导致了不合群现象,教师要深入了解原因,有的放矢的采取对策,在巡视指导小组分组活动的时候,安排他们与平时比较亲近的同学在一起,并及时表扬他们在小组中的表现,逐渐的让这些学生增强自信,扩大交际范围,融洽地进入班级群体的大家庭氛围之中,让班集体中的每个同学都能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利于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

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初中学生由于从小在娇生惯养的环境下长大,所以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常常在学习或生活中因为受了家长或老师几句批评就想不开而长时间闷闷不乐,意志非常薄弱。而体育教学中的每一项体育运动都具有一定的动作难度、而且还要克服劳累、运动损伤还有天气等因素的困难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可以说每一个奥运冠军胜利的笑脸后面都付出了大量的汗水和泪水,甚至还有着浑身的伤痛。教师要以他们为榜样,培养学生坚韧果断的意志品质和自我控制能力。例如在长跑、足球等考验人耐力的体育运动过程中,鼓励学生抱着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必胜信心,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一定坚持到最后,不管名次如何,但锻炼了身体,磨砺了意志,就达到了教学目标。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有效时机,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克服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健康的心理,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

所以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各种有效教学措施,体现“快乐体育”和“健康第一”的原则,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单位 江苏省大丰市刘庄第二初级中学)

上一篇:凸显探究课堂,发展学生智慧 下一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