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冷思维

时间:2022-07-14 07:07:17

互联网冷思维

互联网思维现在非常热,在“高温”下,我们反而应该冷静的思考。

看清互联网的价值

互联网是看不见的东西,表面上看它只是信息传输工具,但今天互联网对信息产业的影响其实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如果我们去看互联网的本质特征,不难发现,互联网有两个价值。

作为一个通信网络,它的特点是没有“中心”,这让其天然具备了平等和开放的特性,这是互联网的第一个价值。

它的第二个价值是软件和硬件共同赋予的。软件让所有的知识产品都具备了这样的特征――复制成本趋零,而硬件则遵循摩尔定律发展,成本会越来越低。这两个特点,让互联网提供免费的共享成为可能,也决定了互联网的免费基因。

如果拿互联网和工业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工业的基因是中心化的,且有制造成本的;互联网的基因却是无中心化,且信息复制成本趋零。从生产要素的角度看,工业需要的是资本和劳动力,而互联网需要的是信息、知识和人才。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工业是标准化基础上的供给方,而互联网提供的则是精神――非物质层面的东西,我们称之为互联网思维。而互联网精神又的确在影响物理世界――推动互联网技术的创新。

所以,平等、开放、共享、免费的互联网精神便是互联网思维的基因。这几个要素正在对行业思维带来重大影响。以工业领域的变化为例,互联网思维其实已经在工业领域创造了许多成熟的技术,比如柔性制造、智能制造、虚拟制造、敏捷制造、绿色制造等。另外一个现象是,原来工业领域制造是重点,但今天还是这样吗?远远不是了。虽然互联网在生产领域发挥的作用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但它已经创造了基于产品功能提升的增值服务,包括研发和设计服务,让个性化产品设计服务、动态化个性体验不断充实产业链,并推动了产业兼并。

通过免费获得服务,通过差异化获得报酬,工业企业正在用互联网服务思维重新思考未来的发展路径。生产业领域将成为未来最赚钱的领域,成为未来企业需要主要拓展的商业模式,甚至推动全产业链经营,实现产业整合――这就是互联网精神可以为传统产业带来的启迪。

互联网思维的冷思考

能否参透互联网精神,将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知识和信息正在成为企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工业经济时代形成的传统生产模式正被准时生产、柔性生产等现代化的生产模式所取代,生产的变革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运用还带来企业管理和组织结构的变革。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冷静分析情况。互联网精神也好,互联网思维也罢,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依旧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互联网金融可能会带来货币流动速度加快,增加货币共性,减少货币需求,会导致货币政策出现新的问题。从理论上说,原来市场上所有的产品的价值总和要等于市场上所需要的货币的总和,这是货币价值的等式,是传统金融运作模式形成的。但现在,互联网金融来了,会使货币流动速度加快,市场上货币增加,钱就会不值钱,就会产生通货膨胀。所以,监管部门必须要考虑这样的因素。互联网金融是颠覆性的,未来的金融监管会面临很多挑战,还有质量、诚信这些问题,也是摆在互联网思维面前的挑战。

还有信息安全问题。去中心化为信息公开打开了方便之门,隐私信息被广泛互联,很容易让个人隐私、国家信息没有安全可言,这是很大的问题。在互联网化后,信息安全问题也是大家必须关注的问题。

互联网经济活动将从传统的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行为监管、技术监管、资金监管、信息监管、规则监管和程序监管等,这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挑战,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互联网思维虽然与工业思维有本质的区别,但并不意味着工业思维是落后的。工业思维有很多普适性的价值观,例如强调质量、效率、诚信,这些东西在互联网时代同样是不能去掉的,还要继承。我们应该用工业思维加互联网思维去面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实现继承和创新的结合。针对当前中国软件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我们要做一些战略思考。

产业整合的机遇

产业整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产业整合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必然结果和发展规律。20多年前,英特尔和微软分别创造了自己的商业模式,英特尔最后形成了在芯片上的垄断。后来,微软与英特尔联手创新,于是改变了产业链的格局。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用一款智能手机和应用商店,实现了产业链的整合,获得了今天的高速发展,并动摇了运营商的垄断地位,驱动了去电信化。再看今天,谷歌这样的企业,虽然在做互联网,但其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通信热气球等,都是在进行产业后端的向上整合,借互联网变成了跨界的“巨无霸”。目前,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排在世界前35位的有六、七家,排在前10名的有3家。京东上市,阿里巴巴上市……这些企业都做得非常成功,它们将来会成为新的整合产业链的领导者。

我举这么多例子只是想告诉产业界,在产业链任何一个领域都可能获得整合的成功。因为整合还没有结束,整合尚无止境,就看你能不能挖掘出优势,找到切入点。不断整合是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用互联网手段,去抓住或掌握消费者,你就有可能拥有整合产业链的核心优势,就可能变成第一,否则可能就会被别人整合,被别人兼并。所以,只有整合才能创造第一,才能创造未来。

整合不是通吃,别人没份。有精细的分工就会出现新的机会,企业应寻找到自己独特的优势作为切入点,凭借这些优势进行整合,同时还要不断寻找分工中的机会,找到新的整合点。分工和整合是统一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随着分工和整合的延续,原来的第一可能被取代,产业获得良性发展。

总而言之,我们要积极应对互联网精神带来的挑战,树立注重诚信、质量的价值观。正确认识信息的价值,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积极防范信息安全风险,强化对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监管。

互联网精神是创新生产方式,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思想指引。在新时期,我们应积极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方式变革的要求,在充分继承工业化思维优点的基础上,积极转变传统生产运作模式,充分发扬互联网精神,不断创新企业商业模式,不断整合产业链,不断细化产业分工,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真正把中国从工业和信息大国变成强国。

(本文根据周子学总经济师发言整理,未经本人确认)

上一篇:Nuance为什么能成功 下一篇:学案课堂:时间浪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