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建设

时间:2022-07-14 01:21:48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建设

摘 要: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观念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以最少的时间让学生的获取最大进步与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建设一个有效的课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326-01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们应从数学学习的需要出发,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课堂有效性。

一、巧妙“变身”,不仅能提高教学有效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无定法,教师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如,在教“比较数的大小”一课中,可以设计一场游戏活动,将数学学习与快乐的游戏融合在一起,玩中有学,学中有思。第一次游戏让学生分成两队,每队选派一位代表上来抽0D9中的一个数字,然后顺次放到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上,哪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哪个队就胜了。这次游戏让学生初步体验相同位数的两个数的比较方法。第二次,变换游戏规则,将所抽出的数字从千位放起,再放百位、十位、个位,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从数的高位比起的方法,突出高位数字的重要性。第三次游戏,再变换规则,两队可将所抽出的数字自由的放在你认为合适的数位上,在这次游戏活动中,既渗透组合思想,又蕴含着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独到匠心的预设与巧妙的动态生成,让学生在掌握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的同时,又使学生的学习情感、探究方法、思维品质都得到锤炼与发展。同样,在“认识分数”一课的设计,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国旗”、“五角星”、“巧克力”、“身体”、“黑板报”等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我巧妙“变身”,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感悟数学价值的有效载体。在这些生活素材呈现之后,以启发提问,追因反问或发散设问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从这些生活画面中,联想到了“1/2、1/3、1/4、1/6、1/7、1/8”等分数。更令人惊奇的是,同时我出乎意料地把“多美滋奶粉”广告搬到了课堂,利用广告之中所蕴含的“分数”元素,掀起学生又一波的思维高潮。如此经典的课堂教学行为,成就了有效性课堂的完美境界。

二、了解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 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三、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在“认识整时”这一环节中,通过动手实践的形式,学生拿出学具钟面,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从实际教学中看出,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四、有效教学要重视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课堂评价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师生课堂学习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剂。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要目的,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和交流为宗旨。有效的教学评价,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具有肯定、激励的作用,更具有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作用,甚至能调控和改善教学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首先,教师课堂提问要分层次进行,简单的问题、一般性的问题、较有难度的问题,分别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其次,要重视评价的作用。这里的评价,既有教师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又有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师生通过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不足并纠正错误;通过相互评价,发现并肯定对方的优势,形成评价与教学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课堂,是教师讲授知识的场所,是学生得到知识的渠道。教师应该使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得到充分地利用,并且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孙圆圆.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1(4):125-126.

[2] 金彤玲.精彩细节造就有效课堂―小学数学教学精彩细节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09(14).

上一篇: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下一篇:全国美展“怎么了”?